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女兒的故事》讀後感

《女兒的故事》讀後感(一)

在每一個幸福和皆的家庭中,都有一些調皮搗蛋的孩子。正如別人說得那樣:孩子是最純潔的,也是最天真可愛的。

梅子涵是人人都熟悉的少兒作家和評論家。他寫的這本《女作的故事》就是記錄自己女兒梅思繁開心成長的一本有趣的書。

讀這本書的時候,我笑得眼淚都流出來了,這真的是一本很好的、很不錯的書。特別是裡面的內容,令我一看再看。

書中女兒以前的面孔仿佛又出現在梅子涵的面前,他小時候的童心也印於梅老師心中。每個人都會長大,但是每一個人長大後都會笑容滿面的迎接未來嗎?《女兒的故事》中的主角兒——梅思繁就是一個成天嘻嘻哈哈的女孩。

雖然我們只是一名小學生,但是我們已經感覺到了肩膀上的壓力。我們雖然只有四科:語、數、英、科。但是我們卻已經開始學習。害怕考試考不好,被家長打、罵;害怕考不好,被別人瞧不起……哎!什麼時候我們才會有屬於自己的幸福童年呢?雖然國家已經實行減負了,但為什麼老師和家長還是要給我們布置那麼多作業呢?

我發現梅思繁跟我有許多相同之處,比如:她買東西都很有控制能力,她有一個聰明的文學腦袋,數學成績地總是一般般……

雖然書中只是一個又一個的小故事,但是那一個個深刻的道理卻永遠留在了我們的心中。

《女兒的故事》是一本幽默的童書。在我們長大以後,也可以看看童年那些純潔的語句,或看看那些童年流下的心事、美好的記憶。

《女兒的故事》讀後感(二)

暑假裡,我看了一本《女兒的故事》,深有感觸。

《女兒的故事》是梅子涵叔叔寫的關於他女兒梅思繁小時候的故事,也有一段是梅思繁寫的「我的故事講給你聽」。兩個人的筆法都很幽默,不相上下,把我和媽媽都逗得哈哈大笑。

我發覺梅思繁和我有很多相似之處。她是一個認真的小女孩,她買東西很有節制能力;她是文學腦袋,數學也和我一樣一般般,她一開始彈鋼琴,後來也讓鋼琴「睡了覺」……

這本書中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共同語言》這篇短文。一般家庭中,孩子和爸媽的共同語言很少,大人想大人的,小孩想小孩的,很少說到一起去。但梅思繁和他的爸爸媽媽卻很有共同語言。她爸爸和她喜歡的歌曲都很相似,買CD的時候,她爸爸常帶一個雷射唱片,戴著耳機,由梅思繁挑選,她爸爸監聽,他常常聽了說好好,弄得其他人都把梅思繁當權威。梅思繁和她媽媽也很有共同語言,他們都喜歡看足球,不過要是申花隊和國安隊比,他們就會吵吵鬧鬧,因為梅思繁想要申花隊贏,她媽媽想要國安隊贏。她爸爸很喜歡年輕人的東西,喜歡《鐵達尼號》裡的傑克……

在這一點上,我和梅思繁也很像。比如說看書,我和我媽很喜歡湊在一起,我媽為了愛護我的眼睛,還要讀給我聽,一邊讀一邊笑,很有意思的。如果遇上很悲傷的情節,她還會讀得熱淚盈眶,最後我們倆互相給對方擦眼淚。我和我媽最喜歡勾肩搭背去逛街。快開學了,我們倆一邊逛街一邊傷感地說:「最好咱倆不要上班不要上學整天逛街就好了!」「可是不上班,就沒錢買東東了!」「最好我有個魔法棒,想要多少錢就有多少錢!」當然啦,對於這種共同理想,我們總是一笑了之的,我們可都是非常用功的人喔!

我和我爸的共同語言在吃喝玩樂上。我爸有志要把我培養成一個運動員,他認為我有運動天賦。我喜歡和他一起打球、兜風、看車展,至於面對共同愛好的美食,我們也沒少共同鬥爭過!

我和爸爸媽媽有時也會賭氣,溝通出現問題。我媽媽說,問題可能是當時大家都不肯「湊湊」,大家如果都肯互相「湊湊」,應該都可以解決。我還不能完全理解這些話,但我相信長輩與小輩之間如果互相多了解對方,產生更多的共同語言,肯定會多一點歡樂,生活才會更美好。

我非常喜歡這本《女兒的故事》,她讓我思考了一些東西。

《女兒的故事》讀後感(三)

《女兒的故事》這本書是今年春節買的,作者是梅子涵,女兒叫梅思繁。當時我並不很在意此書,吸引我的是因為我也有一個女兒,也有很多煩惱和哭笑不得事,也許對孩子的教育有所啟發,沒想到越讀此書越欲罷不能。全集文筆清新,沒有空洞的說教,幽默中帶著深刻,喜悅和煩惱交織在一起,讓我情不自禁地笑出聲來,回頭又掩卷反思。

作者講述女兒的成長真實故事,每一章內容都是那麼的豐富,有女兒從小到大的生活趣事,有女兒的良師益友,有女兒班級里的同學,每一個人的形象都栩栩如生,就好象是我們身邊事例的集中和放大。如為了考高點中學,孩子們都拚命學習,同學之間問的是「你今晨是幾點睡的?」,()有的孩子一天吃五種健腦營養品……梅思繁為了數學傷腦筋,不過爸爸還是挺沉得住氣的,幫她分析研究學習策略。女兒最終還是比較有出息,各方面素質培養都很不錯。

感謝作者梅子涵,這位既是語文教授,又是寫兒童文學的作家,給我帶來如此豐盛的精神共享,以後我要多讀孩子的書,一起受益學習。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