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加西亞的信》讀後感(一)
《致加西亞的信》由美國著名出版家阿爾伯特·哈伯德據1898年美西戰爭期間安德魯·羅文冒著生命危險將信送給加西亞的英雄故事有感而生。他給我們講述了如何面對自己的工作和人生,這本書引人入勝、睿智而深刻,在獻詞中,他如此寫道:「本書所推崇的關於敬業、忠誠、勤奮的思想觀念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一個又個國家。」這本書出版於1899年,但直到今天,它提倡的「敬業」、「忠誠」和「勤奮」仍然是每一個人所應恪守的信念。
那麼如何做到「敬業」、「忠誠」和「勤奮」呢?筆者認為首先源於熱愛。
熱愛工作。1921年,愛因斯坦因提出相對論及智慧型方程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並成為諾貝爾獎百餘年歷史上最受尊崇的3位獲獎者之一。當人們問及他何以能面對一個如此困難的命題卻不懈努力使,愛因斯坦回答道:「人只有獻身社會,才能找出那實際上是短暫而有風險的生命的意義」,直到臨終前一天,他還在病床上準備繼續他的統一場理論的數學計算。這些為人類發展做出卓越貢獻的人,他們面對工作不知疲倦和認真球演的態度告訴我們工作是人類的意義所在,熱愛工作並全身心投入的人是幸福的人。
再來看看我們的英雄羅文在《如何把信送給加西亞》中是怎樣描述他送信途中的心境的:「在吃紅薯時,我想起了古巴的英雄們,他們之所以在艱苦的條件下能取得一個又一個的勝利,是因為他們熱愛自己的祖國。有一種發自內心的爭取民族解放的強烈信念支撐著他們,與敵人展開不屈不撓的鬥爭。我們的先輩和他們一樣,為了民族的尊嚴頑強奮戰。想到自己所肩負的使命能夠幫助這些愛國的志士們,作為我們國家的士兵,我感到無上光榮。」羅文的這番話了告訴我們了他成功的原因,讓我們熱愛工作,並從中不斷汲取進步的動力。
有了對工作的熱愛,付諸到實踐中,「敬業」、「忠誠」和「勤奮」的人必定是自覺自主的人,用阿爾伯特的話說,這叫做「自主性」——「沒有人告訴卻在做著恰當的事情」。敬業的人,不需要別人的要求和強迫,便會自動地,全心全意、盡職盡責地做好自己的工作,並為了精通自己的工作額、養成一絲不苟、精益求精的習慣,不斷地追求進步,最終獲得成功。想想看,羅文在接受總統的命令時,甚至根本就不知道加西亞將軍身在何方,然而憑藉著全心全意和不懈努力,他最終出色地完成了任務。()
最後,筆者認為這本書還闡明了一個重要的問題,那便是理想和現實的關係問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正是有理想不時灌溉和滋潤我們的的心田,生命才顯得越發美好。然而很多情況下,理想和現實之間卻有著巨大的反差,有些人不滿於自己的工作,認為他的工作毫無意義,阿爾伯特告訴我們其實每一件事情都值得去做,每一件事情都能使人獲得受益終生的經驗。還有一些人把工資看作是衡量一切的標準,因而憤世嫉俗,因而痳木世俗,在不知不覺中放棄了理想針對這種現象,阿爾伯特的那番話說得委實深刻:「也許是親眼目睹或耳聞父輩和他人被老闆無情解僱的事實,現在的年輕人往往將社會看得比上代人更冷酷、更嚴峻,因為他們也就更現實。在他們看來,我為公司幹活,公司付我一份報酬,等價交換,如此而已。他們看不到工資以外的東西,曾經在校園中編織的美麗夢想也就破滅了……他們只想對得起自己掙的工資,從未想過是否對得起自己的前途,是否對得起家人和朋友的期待。」是的,我們需要清醒地意識到工資不僅僅是工作賦予我們的全部回報。正入阿爾伯特所說:「珍貴的經驗、良好的訓練、才能的表現和品格的建立」也是工作對我們的回報,這些東西的價值要比金錢高出千萬倍,只有擁有這些品質,我們才能到達事業的巔峰、實現人生的理想。
一本好書如同一位良師益友,《致加西亞的信》值得每一位學習著、工作著的人與它終生相伴。
《致加西亞的信》讀後感(二)
最近,學校號召全體教師借讀《致加西亞的信》一書。我從周三下午拿到這本書,利用兩天的時間讀了一遍。在讀的過程中,我做了讀書筆記,有十多頁。
當我看到羅文在接受命令的時候,我想起了我小時候讀過的課文《雞毛信》,勇敢機智的海娃的形象有一次浮現在我的腦海里。羅文坐馬車,乘帆船,騎馬穿越熱帶森林,創造了把信送給加西亞的故事。海娃,一個孩子,一樣果斷擔當了重任。相同的都是情報,所不同的是一個大人,而另一個是孩子。且不說那一個比誰高了一籌,他倆都展現出了機智多謀的敬業精神和無畏的獻身精神。
還是說我看這本書後的感想吧。
最後得到的結論四個字:忠誠,敬業。
談起這四個字,我感覺它們是沉甸甸的責任。羅文,他忠於軍人的職責,忠於總統,忠於國家的利益,他歷經風險,和人生的磨難,完成了任務。
掩卷沉思。我也有自己的工作,我也有自己的崗位,我也有自己的領導,我也有自己的使命。我做到了哪些?喔,羅文很優秀和出色,信送給了加西亞。我的「信」送給誰?
我送信的歷程是伴隨歲月的風霜,在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之中,燃燒青春的激情,燃燒智慧的錦囊,用燃燒的能量讓祖國的「未來」前行。收信的人也是他們。我終於黨的教育事業,忠於人民的重託,忠於「祖國」未來的希冀,我帶上了出發的行囊,一路走來,經歷了風雨也見到過彩虹,享受了世界的精彩也感受到許多無奈。還好,我的敬業精神和忠於大家的忠誠度不減反而愈加強烈。常言說十年磨一劍,我參加工作近二十年,無論在哪一個崗位,我都以忘我的精神投身於工作。我的付出並不需要什麼關注和厚愛,只是認為自身價值的實現給我帶來了快樂和幸福。十四年前,我供職的學校為達標九年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我作為副校長,積極主動配合一把手創造性的開展工作,驗收順利過關。我沒有叫過累;十三年前,學校為提高知名度和教學質量,我們班子成員起早貪黑研究教學,外樹形象內強素質,帶領教師隊伍推行素質教育,積極倡導賞識教育和成功教育。當時,我帶領的學校團組織被評為市級「青年文明號」。十二年前,我到國有企業機關任團委書記,陌生的工作和減員增效的改革舉措沒有讓我退縮,我迎難而上,積極引導基層團組織要適應市場發展的需要,堅決克服等、考、要的懶惰思想,改變就業觀念,發揮青年團組織是黨組織的後備軍和突擊隊的作用,敢於面對生產一線的困難,要俯下身研究市場規律,勇於投身改革之中。由於工作有起色,有成效,被市級團組織評為優秀團乾。十年前,我回響領導的號召,發揮年輕黨員的模範帶頭作用,主動請纓到市場一線創業。這十年,敬業精神和忠誠度讓我收益匪淺。創業的艱難和風險磨礪了我知道什麼是大局和為全局服務,創業的成功和收穫考驗了我自信的人格魅力。半年前,我回到了教育的「軌道」,這是我的老本行。毋庸置疑,我還是一如既往地瘋狂地投入新的工作之中。雖然教材有所改變,教學方法在改進,教學藝術在改進,教學理念在創新中發展,可是,我追求成功的願望和學習的熱情沒有絲毫的削弱。我的教學方法落伍,理念不新,課堂處理藝術不高明,這些是我的弱項,這些也是我要克服的難題。我不能誤人子弟,我要學習和研究新的教學理念,揣摩新的教學方法,通讀新教材,研究新的教學課標。半年時間,是長也是短,我從國小一年級到六年級的十二本教材已經通讀了兩遍。知識的內在聯繫脈絡正在整理之中,新的目標就是潛心研究教學方法,讓收「信」的學生和我共同分享成功的快樂。
敬業是人生收穫成功的靈魂,忠誠是人生收穫快樂的源泉。成功是屬於把信送給加西亞的人。
《致加西亞的信》讀後感(三)
讀完《致加西亞的信》使我受益非淺,雖然書中所寫的都是100 多年前發生的事情,但好像就發生在今天,就發生在我們身邊,我感到要成就事業, 做好工作,必須有很多能把信帶給加西亞的人,這是事業的需要,同樣也是個人的需要。對於每一個人來說,生活中需要的不是問題,而是解決問題的方案,就像阿爾伯特 ? 哈伯德講的態度決定一切。有人滿足於平庸的現狀,也有人自強不息。你正在走向成功是因為你下定決心要成功。你可以選擇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生活方式,也可以選擇努力拚搏、發憤圖強的生活方式。關鍵是要做出決定,然後採取行動,成功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如果你已經對成功充滿信心,那麼我相信,你就是一個能把信送給加西亞的人。
現在不少有「才華與能力」的人,整天抱怨社會不公平。不知當他們在抱怨的同時,有沒有想過,為什麼這些「不幸」會找上身來?我覺得人生真正的不幸就是那些對自己、對社會不負責,工作態度不端正的人,有些人覺得自己很有能力,應該被重視,被重用,不願意從小事做起,碰到困難繞著走, 他們有一個特點就是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子,這種缺乏忠誠的敬業精神的人,是不會把信送到的,同樣也是不會做好工作並享受美好生活。聯想到檔案的編研工作, 我看到很多關於檔案信息資源開發的文章, 不少文章長篇大論,在檔案編研的意義和作用上拔得挺高, 但在操作層面上, 則空洞無物, 時髦辭彙羅列, 人云亦云。這也反映了現實生後中檔案信息資源開發的一種浮躁現象, 檔案編研工作需要的是踏踏實實的忠誠與敬業的精神,需要的是一種全身心的投入狀態, 編研項目一經立項,就要千方百計地克服困難,全心全意地去完成檔案文化產品的開發任務。
羅文中尉身上所表現出來的,()是一種忠於職守、履行承諾、敬業、主動的品質,這種主動性與忠誠,無論現在還是將來,將永遠值得人們學習與標榜。這本書之所以能暢銷不衰,風靡世界,正是它倡導了這種對工作的忠誠與敬業的理念,我希望自己和我的同事們都能成為把信及時送到的人,特別是在應對世界性金融危機中,我們要為經濟社會建設送好檔案服務這封信。
在解讀這部暢銷書的時候,我們還應注意其中的另一個側面,即麥金萊總統對軍事情報局局長阿瑟 ? 華格納上校的絕對信任,以及阿瑟 ? 華格納上校對羅文中尉的了解和絕對信任。 這就足以解釋羅文中尉為什麼能夠毫不遲疑地接受並且不講任何條件地去完成這個極其艱巨的任務的原因了。因此,我們在閱讀中,既不能單純地站在「領導」的角度,一味地指責幹部如何的「推委、消極」,而是要想著如何去調動他們的積極性,羅文中尉的「敬業、忠誠、勤奮,尤其是主動性」也不是與生俱來的,是靠後天培養,靠良好的用人氛圍;也不能單純地站在幹部的角度,只是議論、抱怨,而是要時時牢記自己為檔案事業,是不是盡職盡責了。
領導與員工的關係,就是魚與水的關係,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相互依賴,相互滋潤的關係。如果真正地樹立了這種客觀、辨證、科學的幹群關係,那麼每一個領導,都可能成為在關鍵時刻能夠充分相信自己的員工,而沒有絲毫的憂鬱與懷疑的「麥金萊」,每一個員工也完全可能變成敬業、忠誠、勤奮,主動的「羅文」。
我理解這本書不只是一首英雄的讚歌,更是一本勵志佳作。它告訴我們,每個人都要正確看待自己,正確看待環境,每個人都要在自己所處的工作和生活軌跡中努力地、主動地做好自己的事。作為領導,要學會如何慧眼識人, 如何廉潔、公正、寬容;作為員工,要學會如何磨練自己的意志,克服困難,使自己儘量具有羅文式的敬業、忠誠、勤奮和主動性。所以《致加西亞的信》不單單是員工的勵志寶典,也是領導識才用人的醒目教材,這是《致加西亞的信》的精髓所在,這是我們應該提倡的以人為本,科學發展的要義所在。如果我們都能從這個角度去解讀《致加西亞的信》,我們的社會將會因此變得更和諧、富足;我們的檔案事業將會因此發展得更好、更快;我們的生活將會因此變得更加幸福、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