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蕾莎修女傳讀後感(一)
這次去買書,偶然地看到了這本叫《德蘭修女傳——在愛中行走》的書,我蠻好奇的,因為之前我對修女知道的並不太多,更不知道有德蘭修女這樣的人。只是覺得這個名字讀起來很舒服,以及封面上這個老人看上去十分慈祥。我便讓爸爸幫我把這本書買了下來。
在回家的路上,我一直在想,「在愛中行走」是什麼意思,是不是說德蘭修女一生中都受到了人們的關愛,或者是說她很有愛心。但是我想像的只是修女的一部分,當我看了這本書,我才真正意識到什麼是愛。其實我也看過很多偉人的傳記或是介紹,但還從未有過像讀這本書這樣的感觸。
當然,剛剛開始讀的時候,也沒有覺得她有多麼的神聖,偉大。但是這種感覺卻是在我讀書的時候慢慢走入我的大腦的。剛開始讀,只是認為她就是一個普通的愛心人士,可能只是物質幫助或經濟資助。然而當我閱讀到後面部分的時候,我被修女的行動深深地打動了……
其實讀完了這本書,最讓我感觸的地方是德蘭修女使我改變了對愛的認識。以前,我覺得愛一個人,應該付出,但也應該追求回報。但是德蘭修女的愛是不需要任何回報的,也就是說修女的愛是無私的。
這本書背後有一個小故事,說的是有兩間屋子,兩個屋子裡都有著一群人,圍著一鍋湯,每個人都有一個勺柄比自己手臂還長的勺子。第一個屋子裡的人只用勺子為自己,所以他們誰也喝不到湯,而第二個屋子裡的人是用自己的勺子將湯餵入別人的嘴裡,並且他們都高興地唱著歌。
這個故事就告訴了我們當大家互相幫助,心存愛心的時候,大家都非常高興。的確,當我們幫助別人的時候,當別人因自己的幫助而感到高興的時候,我們自己也會非常高興。可是,有的時候,我們在幫助別人的時候,會有一些想法,比如,我會希望別人記住我幫了他的忙,或者是希望如果有一次我也遇到了困難,他可以來幫助我,或者也許那個人沒有幫我,我會想到再下一次,我就不幫他了。這可能是一種人們都會有的追求回報和要求平等的心理。可是,這種心理我卻沒有在德蘭姆姆身上看到,所以也說明她在幫助別人的時候,並沒有那麼多的想法,只是想一心幫助他人。
其中還介紹了小德蘭的故事,她是法國里修加爾默羅聖衣會的隱修修女,她雖然在行動上並沒有過多的事跡,但是卻寫了許多東西,她寫的這些東西也給德蘭姆姆很大的影響。她們都愛上帝,愛耶酥,而且都不畏懼死亡,認為死亡不是人生的終點,而是一個完美的開始,因為那樣才可以真正見到上帝,與上帝對話。
德蘭修女對這整個社會的貢獻是最偉大的,否則,在她去世的時候,怎麼可能使整個世界都哭了呢。正是因為她作為上帝的使者把愛帶給了世界上的每一個人,尤其是那些更需要關愛的窮人和被遺棄的人。這也是人們最受感動的地方,她愛那些窮人,並不是給他們金錢,或者給他們大量的物質資助。而是用心去愛他們,讓他們得到了關愛,讓他們有家庭的溫暖。德蘭修女和她的追隨者放棄了一生本能得到的幸福,來為這些窮人們服務。在印度的時候,一開始,德蘭修女只想到去關心他們,並沒有注意到自己的身份會使那些窮人覺得自己是在施捨他們,所以那些窮人大多都不理睬她,有的說了一兩句話就走了。這時,德蘭修女發現這樣是不行的,她也必須像那些窮人一樣,穿著和他們一樣的衣服,吃和他們一樣的飯,並且也不能再住在修道院裡,她必須要走出修道院的高牆。那個時候她已經是校長了,而她當時的這種做法很可能使她失去修女的身份,但她在這個問題上並沒有猶豫。這說明,這些名稱在德蘭姆姆的心中並沒有去救助窮人那麼重要的。所以也說明她的這些行動都是發自她內心的,因為她在小的時候,這種想法就在她的心中形成了,她並不是因為一種很偶然的想法而決定付出一生,去幫助窮人的,而在她小小的時候,她的媽媽就常常將窮人帶到家裡來,給他們一些吃的和用的,並且說那些窮人是自己的遠房親戚,其實是為了維護他們的自尊才這樣說的。德蘭修女小時侯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所以我認為她從小就懂得如何尊重別人。
特蕾莎修女傳讀後感(二)
修女特蕾莎逝世了,全世界人都很悲痛,印度的人們像失去了自己的母親一樣。
幾十年前,特蕾莎帶著一隻破舊的手提箱來到了印度,她起早摸黑,從不停下腳步休息。
她建立街上學校,用木棍在地上寫字,教孩子們寫字,因為她知道窮人孩子能讀書寫字,才不會餓肚子。
她在村里開了一所診所,為窮人免費看病。窮人太多,病人太多,她建立了『仁愛傳愛修女會』說:「我們要誠心地為這個世界最窮的人服務。」人們稱呼她為「窮人的媽媽。」
一天,她看到一位可憐的老婦人病死在街上,她到處募款,成立了 『臨終關懷之家』,讓那些病重將死的窮人舒服地離開人世。
有一位將死的婦女把自己的孩子托給了她,因為這件事,她為生病和被拋棄的孩子創辦了『兒童之家』。
特蕾莎修女,她成為了諾貝爾獎百年歷史上最受尊崇的 3 位獲獎者之一,還得過許多其他的獎,她將所有的獎金用來幫助窮人。
看了特蕾莎修女的事跡,我再次在網上查閱了她的資料,她從12 歲到87 歲75 年把自己的一切全部奉獻了印度的窮人,一個人為窮人做一件二件好事容易,做一輩子真不容易啊!如果世界上的人都像她一樣,這個世界還會有窮人嗎?
我要學習她的精神,我要每天替世界上的窮人禱告,替我們主日學的生白血病的同學禱告,替汶川玉樹中失去親人的孩子禱告,願他們吃飽穿暖,健康幸福!
特里莎修女天天照料傳染病人,可是她從來沒有被感染。我聽爺爺說他的大姐,代表教會經常到醫院裡探望病人,現在 80 多歲了,從來沒有傳染病。我要學習她們,把愛送給給其他的人。
我要少吃零食,少買玩具,把零用錢捐給教會的慈善箱,把舊衣服和書本捐獻給教會,教會會把它們送到最需要的人手裡。
我要信靠主耶穌,學會愛別人,爭取當義工。
特蕾莎修女傳讀後感(三)
有緣讀到這本書,最初的激動像中了大獎似的無語言表,接著又像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似的驚喜的認識了一位不可思議的聖人,這個人就是我在道德經里苦苦尋覓的有道之人啊!有道之人需要具備的所有的品質都在特蕾莎修女的身上得到了完美的詮釋,她一生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和充滿對主的愛。
今天是我讀道德經的第50天,我一直被困擾,我甚至不相信這個世界上存在有道之士,但是在第50天,我見到了她,她就是特蕾莎修女。讀她的傳記幾乎是一口氣讀完,這本書的文字也比較淺顯易懂,對於我這樣的閱讀初級者也是毫不費力的。
道德經說「善者吾善,不善吾善,信者吾信,不信吾信,聖人皆孩之」特蕾莎修女身材矮小,只有四英尺11英寸,站在黛安娜王妃的身旁最多只到她的肩膀,但是就是用她矮小的身軀卻為世界上窮人中的窮人,殘疾人,各類邊緣人生,像痲風病人,愛滋病患者,無家可歸的垂死老人,被拋棄的嬰兒撐開了一片屬於他們的愛的世界。她可以像對待嬰兒一樣去照顧那些衣不蔽體,身上長滿千瘡百孔膿包的窮人,病人,將要死去的人,她抱著他們,長久而靜默的抱著,給他們擦洗身體的污垢,給傷口的地方抹藥,餵水餵食,讓絕望之人在心中重新點燃希望之火,在生命的臨終時刻送上平靜和安詳,人們需要的不僅是麵包和水,人更需要的是愛和尊嚴,她常常這麼說。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柔勝剛,弱勝強」。在特蕾莎修女最初聽到耶穌的呼喚「我口渴」,她下定決心要走出舒適的修道院,要去最貧窮的貧民窟,她遭到天主教教規的一致反對,作為一個修女,是不可以離開修道院去外面工作,如果想去外面工作,必須放棄做修女,但是特蕾莎修女不屈不折,一遍一遍的寫信,申請,最終獲得批准。當她身無分文的來到貧民窟,一個歐洲的天主教徒來到異國他鄉,即使你心中充滿著愛,你懷著美好的初衷,但是初來乍到,身邊的人不認識你時,就會誤解她,認為她只是要把天主教傳遞給他們,他們要趕走她,要打她,每次這個時候,上帝就像真的顯靈了似的,她曾經救過的人,這個時候奇蹟般的出現並且對她施以了最大的禮節,即匍匐在她的腳下,這樣周邊的人群也就慢慢改變了看法。
每次危機出現的時候,特蕾莎修女總是用她的柔打敗了天下最堅硬的東西。當特蕾莎修女和尼加拉瓜總統奧爾特加會談,為了獲得這位獨裁者的同意,在這個獨裁國家建立一個仁愛傳教會。奧爾特加身後站著四個手持機槍的蒙面男子。獨裁者發表了半個小時怒髮衝冠的演講,為自己的屠殺和戰爭辯護。他說完後,特蕾莎修女說「您說的都對,都對,愛的事業就是和平的事業。」說這個話幾乎就是挑戰奧爾特加,但是特蕾莎修女無所畏懼,她用她獨有的柔情最終成功的在獨裁國家像尼加拉瓜,古巴這樣的國家建立仁愛傳教會。還有一次在尼加拉瓜的郊外,當修女和教士們正在野餐時,一百多個披掛重型武器的士兵端著槍朝他們走來。大家嚇壞了。特蕾莎修女從包里翻出上百個顯靈聖牌,然後一一遞給這些士兵。為了接受聖牌,士兵們把槍口都移開了。之後他們欣然接受了聖牌離開了。
特蕾莎修女和她的姐妹們經常要奔赴戰場,地震災區,瘟疫災區,獨裁國家。越是在這些充滿危機和痛苦的地方,越是需要有人代表上帝去傳遞愛。
「為學者日益,為道者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強梁者不得其死」。特蕾莎修女在全世界127個國家開了600多座仁愛傳教會的分院,這不是因為她有怎樣怎樣的野心,要讓全世界的人都信奉天主教,而她只是很單純的希望全世界所有需要幫助的人都可以得到幫助,她也從來不要求每個人都像她這樣把愛無私奉獻給別人。她從來不想去改變人們的宗教信仰,每一位快要垂死的人入會,她都會問對方相信哪個宗教,這樣做的目的只有一個,他要讓對方按照自己的宗教儀式死去並且安葬對方,保持對死者最大的尊重。她從來不批評任何人,說任何人的壞話,她也從來不去教育任何人,但是她就是用自己偉大的人格魅力身體力行的去感動別人,讓所有跟她一樣善良的人願意放棄自己舒適生活跟她一樣成為修女,修士,共同創建仁愛傳教會。
「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強。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驕,果而不得已,是謂果而勿強。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特蕾莎修女一生大概獲得80多項榮譽和獎勵,它成為20世紀獲獎最多的人,包括諾貝爾和平獎。但是她又是一位最不喜歡追逐名利的人,也不喜歡收集獎章,她把獲得的獎章變現和獎金全部分給窮人,她說她站在領獎台的那一刻起,她代表的不再是她自己,而是全世界的窮人。她總是謙遜的說「我只是耶穌手中的工具,努力做一些小事就會離開。」這種謙卑來自她的靈魂深處。
道德經裡面反對戰爭「天下有道,卻走馬以類;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所以在1991年爆發海灣戰爭前,她滴血的心腸給美國總統老布希和伊拉克領導薩達姆。海珊寫了封信,希望他們能夠和解。他認為這種廝殺或許在短期內可以分出勝方和敗方,但是那些受傷,殘廢,死亡的人要賠上什麼代價?雖然她沒有成功阻止戰爭的爆發,但是在戰後她立刻開了一間殘障和營養不良兒童的收容所。
特蕾莎修女雖然出身寒微,她沒有任何個人財產留給我們,但是她留下了寶貴的精神遺產,她在半個世紀裡救人無數,並援助了數以百萬計的人民。她毫不利己的為窮人奉獻了自己的一生。她從來沒有試圖改變人類的信仰,但是在她的葬禮上,來自全世界的印度教徒,天主教徒,伊斯蘭教徒,基督教徒,佛教徒全部摒除彼此間的差異,懷著同樣的信仰,向特蕾莎修女表達同樣的哀悼和思念,特蕾莎修女就是這樣以道家所言「以其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成為20世紀最偉大的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