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誡子書讀後感(一)
每次讀《誡子書》,我都感慨於全文雖不足百字,卻言近旨遠,含義雋永,是諸葛亮立身處世的智慧結晶。《誡子書》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優美的文辭,豐富的蘊含,更有諸葛亮的志存高遠的精神境界和千年不滅的人格力量。從《誡子書》中,我們領悟到了靜以修身、儉以養德的人生真諦,體會到了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生命哲學。
國中的時候聽老師講《誡子書》,看到老師那陶醉的表情,心中有疑惑,這書有那麼好嗎?那時我們讀書只是隨性式的,家裡只是說「農村裡的孩子只有考上大學才有前途」,當時也只是隨便聽聽,並沒有深刻體會讀書的用處和樂趣。但隨著走完高中,踏入大學校門時,才體會到「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這句話的內含。在這物慾高漲的社會,每個人都自己的夢想,都有自己的創業夢,都幻想自己能成就一翻事業。想創業、有夢想都是好事,如何努力去實現它,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這名話提醒我們搞創業,實現夢想,就要打好基礎,積極的為將來做好準備,正所謂有所為,有所不為。
在走上社會以後,周圍紛繁複雜的現實撲面而來,有時候心中的那個創業夢想未免會動搖,也逐步認識到「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這句話的含義。心中有夢,信念不滅,只有沉下心來,不斷提升自己,擴展自己的業務能力和應變能力。正如《誡子書》裡所就「非學無學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冶性」。經過多年的努力,雖然不能聞名於世,但也盡了自己的才能,帶領同事為公司、為社會、為人民大眾謀福利。生命不息、奮鬥不止,為人民大眾謀福利是無止境的,努力提升自己是無止境的。保持一顆積極向上的心,適應於社會發展的潮流,做到人盡其才、物盡其用,真正的做到「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諸葛亮誡子書讀後感(二)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出自諸葛亮54歲時寫給他8歲兒子諸葛瞻的「誡子書」,這既是諸葛亮一生經歷的總結,更是對他兒子的要求。在這裡,諸葛亮用的是雙重否定的句式,以強烈而委婉的語氣表現了他對兒子的教誨與無限的期望。用現代化來說:」不把眼前的名利看的輕淡就不會有明確的志向,不能平靜安詳全神貫注的學習,就不能實現遠大的目標」。
「誡子書」強調「靜」與「儉」,是學習,才幹和志向的基礎,是自我修養,自我砥礪,自我提高的關鍵。那什麼是真正的靜呢?「靜」在身體外部的表現,可以理解為泰然,穩重,禮節,嫻靜,含蓄等等。「靜」在身體內部的表現,可以理解為滿足,專注,快樂,充實,激情,樂觀,向上等等,凡能夠使身心達到積極和諧狀態的一切,都應稱之為「靜」。
在「小窗幽記」中講「多躁者,必無沉潛之識;多畏者,必無卓越之見;多欲者必無慷慨之節;多言者,必無篤實之心;多勇者,必無文學之雅」。多躁,多畏,多欲,多言,多勇都將影響身心達到「靜」的最佳狀態。
在眾多名人中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耐得住寂寞。盛大網路公司CEO陳天橋說過:「想要成功,就要耐得住寂寞」;孟子也有云:「故天將降大任於世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也,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誡子書」給了我許多啟示,大家可以看一下喔!
諸葛亮誡子書讀後感(三)
三國時期一代名相諸葛孔明先生在自己54歲時寫給他8歲兒子諸葛瞻的《誡子書》中強調了一句話:「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這既是諸葛亮一生經歷的總結,更是對他兒子的要求。在這裡諸葛亮用的是「雙重否定」的句式,以強烈而委婉的語氣表現了他對兒子的教誨與無限的期望。用現代話來說:「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輕淡就不會有明確的志向,不能平靜安詳全神貫注的學習,就不能實現遠大的目標」。通過上述分析,我們可以看出諸葛亮運用了《邏輯學》中的「否定之否定規律」來強調他要表達的「淡泊以明志,寧靜而志遠」。這是一句富含哲理的話。這同「要想取之,必先與之」,「欲達目的,需先迂迴曲折」的道理一樣,現在的「淡泊」、「寧靜」求清淨,不想有什麼作為,而是要通過學習「明志」,樹立遠大的志向,待時機成熟就可以「致遠」,轟轟烈烈乾一番事業。「淡泊」是一種古老的道家思想,《老子》就曾說「恬淡為上,勝而不美」。後世一直繼承讚賞這種「心神恬適」的意境,如白居易在《問秋光》一詩中,「身心轉恬泰,煙景彌淡泊」。他反映了作者心無雜念,凝神安適,不限於眼前得失的那種長遠而寬闊的境界。
《誡子書》說:「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諸葛亮用通過「靜」來修身,通過「儉」來養德。教育他的兒子要有遠大志向,《誡子書》說:「非淡泊無
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他通過這句話告訴諸葛瞻努力才能通過學習增長才幹來實現志向,而要學習好知識就要寧靜專一。《誡子書》說:「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諸葛亮通過這個告訴兒子,冒險草率、急燥不安就不能使性情節操高尚。如果年華與歲月虛度,志願時日消磨,最終就會像枯枝落葉般一天天衰老下去。這樣的人不會為社會所用而有益於社會,只有悲傷地困守在自己的窮家破舍里,到那時再悔也來不及了。()
《誡子書》對我我們大學生也很有教育意義,大學生大多愛好廣泛,難以專心做好一件事,諸葛亮28歲就當上了蜀國的軍師,如若不是靠著一身凌然正氣,始終保持著廉潔之心又如何為世人所稱道?而今,諸葛亮成了眾人皆知的一代名相,成為歷代文人與官員的楷模,不得不說,廉潔文化發揮了很大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