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紅樓夢讀後感受

紅樓夢讀後感受(一)

《紅樓夢》是一部中國末期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小說以講述上層社會中的四大家族為中心圖畫,真實、生動地描寫了十八世紀上半葉中國末期封建社會的全部生活,是這段歷史生活的一面鏡子和縮影,是中國古老封建社會已經無可挽回地走向崩潰的真實寫照。

「枉自溫柔和順,空雲似桂如蘭。堪羨優伶有福,誰知公子無情。」

記得幾年前初讀《紅樓夢》時,對於書中人物,除了我們那位多情的玉兄之外,印象最深的就是襲人了。

這麼說來自己也覺得十分奇怪,而此話叫大家聽了自不免更加稱奇了罷,莫不都要問:讀罷「紅樓」,不仔細記憶「十二釵」中的女子,反而對一個丫鬟念念不忘,怕不是也受了寶玉之染而犯了呆勁罷?然而當時我確實就是這樣,只是「呆呆」地喜愛襲卿一個。

有些朋友聽說我如此,總是要懷上一種同我辯駁的態度來對我說:「襲人那麼討厭,你還喜歡她,有毛病!」甚至有時還會因為這事同我爭個面紅耳赤,總之是要我「放棄」襲人、要我同他們一般地去厭惡襲人。但我卻始終「固執己見」,從不曾動搖過分毫,鬧到最後,此事在我與友人們之間也就不了了之。

其實說到朋友們嫌惡襲卿的根本原因,我卻也知道並且理解——那全是由於「高某人」之故,事情的根由,只是我們那時所讀到的還都是百廿回通行本《紅樓夢》(其時我也尚還不知「石頭」的其他版本),在思想上大大受到了後面偽續四十回中「高兄」劣筆的「感染」。

說句實話,當我將百廿回通讀過一遭之後,也曾多少對我以前的想法產生了質疑,覺得是否自己從前「看錯」這「丫頭」了?但由於我實在是愛喜她在先,而且愛得深、喜得切,所以,念頭掙扎了一回,也就不再去理會襲卿後來的「大轉型」了,只還將她當作心中的最愛。之後的幾年,這等念想一直不改,無論旁人如何嗔謗於她。這或許就是我的「戀到痴處盡包容」罷。

直到後來,我由於受了「紅潮」的影響,也開始自行「鑽研」(不過也就是自娛自樂罷了)起《紅樓夢》,這才逐漸對它有了略深一層的了解,得知了它竟還有許多異本、曉得了「程高本」的偽劣之處。如此,我便更加確定了自家先時對於襲卿的看法與「愛戀」,我便更加不再「懼怕」於朋友們的爭駁了。

記得最開始喜歡上襲人,還只是因為從書中看到她溫柔賢惠、知事通理,處處都從寶玉一面構想,總覺同雙兒(金庸先生《鹿鼎記》中人物)有些相似,但她又比雙兒有過人的地方,便是她對於寶玉的一些「不是」總不會像雙兒那樣過分地去遷就,並非事事都大順其意而行之。

紅樓夢讀後感受(二)

《紅樓夢》一書讓我時而高興時而憂傷,時而憤怒時而感慨萬千,也讓我想了很多,或許吧,事事不能完美,而人也如此。

其中重要的部分我覺得除了寫一個大家族的興衰,寫賈寶玉與林黛玉純潔的愛情。最主要的是寫女人,一個個形象都已印入我的腦海,不禁浮想聯翩。在這部小說里我最喜歡的是晴雯,她才貌出眾,敢愛敢恨,性格率真,口角犀利,嫉惡如仇,真乃一女中豪傑,但卻因此引起賈府主子的不滿、惱恨,最後被逐出大觀園,病死家中,不禁讓人黯然淚下。金陵十二釵,每個人的命運都不相同。尤二姐、尤三姐的悲慘故事,尤三姐為了愛情,情願獻出寶貴的生命來證明自己的清白。尤二姐貪慕虛榮嫁與賈璉做二房,王熙鳳的狡猾奸詐,心狠手辣的她逼死了尤二姐,甚至連死都沒有個墓碑。迎春大丫環思棋與潘右安從下就相互愛戀,最後卻都為了愛情獻出寶貴的生命。讓人不禁為他們的命運慨嘆唏噓。黛玉葬花的柔情幾人知?黛玉與寶玉真心相愛卻因為封建禮教和家族的不容,而最後導致了這場悲壯的愛情悲劇,有情人終不成眷屬。曲折的故事情節,性格分明的人物,讓人讀起來欲罷不能,感受到藝術的魅力。

所以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愛情是不分貧富貴賤的。不能讓世俗影響純潔的愛情,雖然現在社會的拜金主義流行,甚至某些女孩子拋出「沒房、沒車,就不結婚的言論。」在婚姻上更講究門當湖對,我不禁慨嘆古人的愛情,他們為了敢於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為了愛敢於拋棄自己的一切,為什麼我們反而不成了呢?難道真的是沒有錢就沒有愛情嗎?相信讀過紅樓夢的您一定也會有您自己的答案,願世俗少一些煩擾,願愛情少一些悲劇,願天下有情人都終成眷屬。

紅樓夢讀後感受(三)

當初看《紅樓夢》時,對這段話沒太在意,不知怎麼,現覺這賈寶玉果真與別人不一樣。

細品這話,細聞這香,不覺頗有同感。剛聞時,會覺得只有一股苦香,只屬於藥湯香味。不過,苦中卻又帶甘甜。當然,這是要靠自己的心去品嘗的。記得小時也吃過藥,不過要在喝完藥後猛吃糖,似乎藥是世界上最苦澀、最難吃的東西。()

有人說,人生如茶;而我認為,人生如藥。生活便如品藥,你無法逃避,又不能逃避。藥雖苦,但是只有吃下去才會治病。生活的道路即使坎坷難行,你也只有一如既往的走下去,最終無悔而去。因為這樣,你才能從苦中找出深藏的甘甜。也因為它的內涵,才讓人覺得有可以追尋的美麗。不管怎麼苦,怎樣艱辛,只要你用心去品味,你一定能品出其中的甘甜。

曲曲折折的走過了十四個春秋。心境已變,對許多事或人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但也多了幾許困惑、憂慮。當我再一次端起藥碗,已不是在喝,而是品嘗,品嘗那苦中的甘甜,如同品嘗佳肴一般。懷著如此心境,感覺藥已不再苦。

朋友,人生如藥,細品才會常香啊!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