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頭找幸福讀後感(一)
《低頭找幸福》書中記錄了俞老師的成長經歷。俞老師沒有什麼轟轟烈烈的事跡,很多名師都是經過千催百鍊才出來的,但愈老師卻沒有,他是一名農家子弟,沒有任何的背景,在評為特級教師之前,沒有參加過任何大賽,沒有拿過一個大的教學獎項,甚至剛當老師的時候,連領導都不看好他,他除了教書,就是讀書,看起來非常平淡,但卻是生活的真味。俞老師用心積澱了影響他一生的心智財富。那些來自學生的感悟,來自閱讀的給養,極大地豐富了他的精神生活,讓他的思想變得成熟、深刻。
俞老師說:「雖然我不怎麼熱愛教師這個職業,但我有責任心。一走進教室,我想的就是要把書教好。雖然領導不怎麼賞識我,但學生給我的動力更大。」他為人樸實,他的課更樸實,沒有華麗的手段,很少用多媒體,大多數就是一支粉筆到底。他甚至就把別人剛上的課,也可以上的讓你折服,是他的課卻透射出一種樸素的、安靜的、靈性的、智慧的美。
我佩服的是俞老師竟然用學生的一句無意的話成為自己當老師成功與否的標準。我們上課也經常因為課堂紀律而大傷腦筋,總有個別孩子不聽話而讓老師不得不停止教學進程來維持紀律,我們也經常會因此而對孩子們進行一些懲罰,比如,扣除班級的榮譽分、通告班主任、通告家長等。俞老師也曾經遇到這樣的問題,他給學生立了這樣一個規矩:「上課講話不要緊,但不要吵到讓我停下來維持紀律。讓我們停下來也不要緊,但不能讓我一堂課上停三次。」否則就讓孩子們在放學後靜坐15分鐘。當真的發生了這樣的事情後,班上的一位同學給俞老師提意見了,認為這樣做是在浪費他們的時間。當時的俞老師並不以為然,還理直氣壯地跟這個學生說:「好的紀律是好的學習的前提!」第二天,這個學生給他回復了這樣一句話讓俞老師陷入了沉思:「俞老師,如果你能讓他們忘記吵,算你厲害!」是啊,一堂課能夠讓聽的學生忘記吵,全然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是多麼難得!他需要的是一堂精彩紛呈的教學設計和課堂掌控。從此,俞老師的上課目標發生了改變:「我就是想把課上得讓學生忘記吵」。視學生為老師的老師是多麼難能可貴,它是建立在尊重學生、熱愛學生的基礎上的。教師的教學工作離不開學生,在很多時候,從學生那裡的來的信息的卻可以幫助我們成長。
印象特別深的是俞正強老師的關於教學設計的看法,關於課堂教學的藝術,無非八個字:即因材施教和循序漸進俞正強老師「清晰立序,樸素選材」,把一節在大多數教師看來很平常的課教得富有智慧,給學生以輕鬆、以深刻的感覺和認識,按照他的教學設計,把數學抽象性特點表達得非常清楚,我看後有一種絕妙無比的感受。
低頭找幸福讀後感(二)
讀這本書之前,這個人的名字是孤陋寡聞的我從來沒有聽說過的。讀完了這本書之後,我發覺自己對這個名字是多麼地崇敬。
「人來世上,不是來獲取什麼,僅僅是來體會一種叫幸福的東西。上帝讓人握著拳頭,是想讓人低頭看看,手心有什麼。學會低頭,看看支撐自己的土地,心存感激,於感念之中體會幸福,於幸福中謀得力量,用這份幸福的力量支撐起高貴的頭顱、踏實的勞作,如此不斷往復,幸福,便常駐人心。」他的這段話,真實而又浪漫,親切而又激進深邃。細細品味,會無形之中增添了一層理性的思考,一種向上的動力。
他愛讀書。他說:「讀書是最省錢的娛樂方式」。作為一名國小數學教師,他博覽群書,不僅精通數學,而且熟知《論語》、哲學、法律、中醫藥等。的確,多讀書,多讀不同種類的書讓他對教學中的一些現象和問題能從另外的角度去思考。在他未成名的平淡的12年教學經歷里,他用心積澱了影響他一生的心智財富,那些來自學生的感悟,來自閱讀的給養,極大地豐富了他的精神生活,讓他的思想變得成熟、深刻。
他愛思考。他常捫心自問:「今天,我進步了嗎?」面對學生充滿稚言稚語,他不是一笑而過,而總能理性地思考著這些童言深刻的背後意義。他常說:「是誰在幫助我成長,是學生。學生始終是我的老師。他們就在突然之中,像一道閃電裂開了你的腦子,讓你一下子得到不少感悟。這種感覺真有點當頭棒喝的感覺,讓你醍醐灌頂。」勇於反思、善於思考讓他比常人多了一份精神上的愉悅和自足,更多了一份智者的充實和快樂。
他愛學生。他有一顆熱愛孩子的真心,走進學生的心扉,想學生之所想,樂學生之所樂,並給學生以充分的信任、關懷和尊重。他成功的一大秘訣就是「讓孩子們喜歡我」,親其師而信其道,進而喜歡上數學課。所以他的學生課堂上「常常會忘記吵」,能享受其間,幸福其中!
他能吃苦,有毅力。他說:「我是屬於很有責任感的人。我可以不愛教書,但只要我一走進教室,我就不能不教好書。」正是這份責任感,讓他能在經歷不少挫折和失敗,飽嘗許多鹹酸苦辣之時,還能認真探索,執著追求,無私奉獻,無怨無悔。
一句話,他告訴我們,教師的職業幸福不是恩賜就能有的,而是靠低頭做出來的。
讀懂了這些,我們就不難理解他的另類課堂,他的課堂教學藝術。
讀懂了這些,我們該學些什麼,做些什麼呢?
像俞特一樣,多閱讀、多思考、多一份責任感,多與學生促膝交談,多蹲下來感受兒童的感受,多低下頭品味屬於自己的幸福!
低頭找幸福讀後感(三)
《低頭找幸福》這本本書,講述了浙江省數學特級教師愈正強老師成為名師過程中點點滴滴的故事。
也許,正如愈老師在書中所說的:「讀書有三個層次:第一層次,就是把好詞好句摘下來,寫作的時候好用;第二層次是看作者的思維方式,看他用這些材料是怎麼得出這樣一個結論的……;第三層次呢,就要看味道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寫作風格,每一個人的字裡行間滲透著不同的氣息,可能就是這本書的氣息讓我感覺到很親切很舒服,讓我一下子就喜歡上了這本《低頭找幸福》。
不知什麼原因,從小我就特別崇拜因為知識而改變命運、因為大量閱讀而積累財富的人。我覺得他們有一種只有知識才能包裝的、來不得半點做作的儒雅。俞正強老師正是這樣的人。雖然他也只是一名平凡而普通的國小數學教師,但是,他博學、好讀。於是,俞老師這條「書蟲」在不斷地閱讀和思考中「做繭」、「化蝶」。讀書和思考成為了俞老師最快樂的事情之一。
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俞老師的思考也往往是比較「另類」的,他有自己獨特視角。比如,用來諷刺當時為官者擾民害民的《種樹郭橐駝傳》,卻被俞老師認為是不可多得的的教育經典。郭橐駝認為種樹之道是「順木之天以致其性」,要做到「不害其長,不抑耗其實」,俞老師認為我們教育孩子也應該順應學生的自然天性,他的教育觀點是:「從教學的角度,所有的理論都離不開孔子的兩句話,就是『因材施教,循序漸進』」。根據樹種的不同,提供不同的土壤、環境,根據不同的學生特點,採取不同教學方法。而且,不能操之過急,不能拔苗助長,要一步一步慢慢來。這是教育的真諦!
在這本書中,還介紹了一些俞老師獨到的教學見解。比如,他認為人類的學科應該分為:物的科學、心的科學和靈的科學。物的科學是指可度量的、可測量的;心的科學,是不可度量但可感受的;靈的科學就是很難感受,卻可以感悟的。其中,有一定的佛家思想在起作用,()也有一定道理。我以為這是他看事物的角度很不一樣的體現。
愈老師還有很多「謬論」,我最欣賞的是他的「責任感比熱愛更重要」的觀點。我們經常在總結、專業評定中信誓旦旦地說自己如何忠誠於教育事業、如何熱愛自己的學生,很少提到自己對這份工作的責任感。俞老師認為對待工作,「責任感比熱愛更重要」。他自己本身不是因為熱愛教育事業而成為老師的,而是在已經為人師時才激發他的職業使命感和責任心。其實,這種現象很普遍,記得我念師範的時候,心理學老師曾在我們班做過調查,發現全班只有2名同學是自己選擇念的師範,其餘都是因為環境或家庭各種不同因素來到教育界的。這也就是說,不是所有的老師都是從小立志做老師,將教師這個行業作為事業去從事的。而是接觸到這些天真可愛的孩子的時候,我們才慢慢了解我們不能誤人子弟,不能拒絕這些充滿求知的眼神對知識的渴望。說白了,是「不能誤人子弟」這幾個字迫使我們必須好好引導他們在學海中積極探索,於是,我們的內在責任心被激發了,對工作的使命感也逐漸加強。
這本書的文風讓我感覺是在聆聽一位一直在一線工作的教師、校長在輕輕講述自己的經驗,沒有豪言壯語,也沒有引經據典,更沒有豐功偉績,有的只是一位普通的國小老師的成長過程,一位校長如何用自己的言行來影響學生的故事。而這些故事每天就發生在我們身邊,很親切,很平凡,很普通,但絕不平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