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神讀後感(一)
《鼓神》作者通過對於張伯這個既普通又偉大的民間藝人的描寫,展示了作者對於生命的認識,從而衍生出更好的理想。
《鼓神》內容當中對於張伯人物的刻畫與表現,最終揭示了一個道理,也是對於生命的認識,「生命原本就沒有高低貴賤之分。」
生命是偉大的,生活是美好的,這決定了我們的態度:我們應該愛生命,如陝北高原的打鼓漢子一樣熱愛生活,給生命注入自由不羈的美,學會欣賞生命精彩。面對生命,一切華麗辭藻都顯得蒼白。
「鼓神」,意味深遠…
鼓神讀後感(二)
在陝北高原上,到處洋溢著豁達與不羈,這樣的豁達與不羈中,還有一群豪放的打鼓漢子。而生活困窘的作者來到這樣的氣氛中,感覺到的依舊是荒蕪,於是作者筆下並沒有這豁達的景致和激-情洋溢的人群,而是「更加的悽惶悲哀,孤孑孑」。而後來又是什麼使作者為之「驚愕」和「醒悟」呢?正是那位叫做張伯的民間藝人。
張伯貌似平凡,甚至在作者眼中是一個「像我一樣怕過年的落魄人」他「即瘦弱又邋遢,穿著一件破舊的黑皮棉襖」,這樣的外表現得可憐。當被壯漢們點名上去打鼓時,他還推辭道「別,別……」並「羞愧地直往後縮」。這樣的言行看上去卑微。()這卑微和可憐喚起了作者的sympathy,同時,也讓作者起了一絲疑慮:這樣一個瘦老頭身上究竟有什麼值得讓他們那樣期盼呢?此時的張伯脫胎換骨般亮相了:「布滿皺紋和胡楂的臉上突然煥發出一股豪氣」,「忽然間像天神一般頂天立地地站在了大家的面前」。他的鼓聲石破天驚,神聖有力的鼓點不僅震響了大地,還震撼了作者的心靈。這純熟的技藝不僅是在演奏陝北大鼓,更是在演繹生命的繁華和希冀。張伯的形象一下子從一個「瘦老頭」「蔫耷漢」到「一個飄逸的精靈,一個神秘的符號,一團無形的罡聲」再到頂天立地的「鼓神」,作者亦有了「一種脫胎換骨般的劇痛的快感」。
作者通過對張伯這一既平凡又偉大的民間藝人的生動形象的刻畫,表現了作者這一既深沉又崇高的主題。張伯形象的反差折射出作者思想的蛻變,即對生命的認識的蛻變:「聲明中原本就沒有卑微和可憐」。生命是偉大的,生活是精彩的,這決定了我們的態度:我們應該熱愛它,並像陝北高原般豪放的去演繹它,給它以最不羈的自由,盡情地釋放精彩,再華麗的語言在生命這一主題面前都顯得蒼白卑微,而作者卻用質樸的文字通過對張伯這一用鼓來演繹生命的藝術家對生命作了一個完美的詮釋。「鼓神」這一形象意味深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