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觀書有感讀後感

觀書有感讀後感(一)

今天,我學了一首古詩,它是朱熹的《觀書有感》。「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未有源頭活水來。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牢牢記住後兩句「問渠那得清如許,未有源頭活水來」。讓我一生都要按這兩句去做:要一生勤於學習,就有「活水」源源不斷。回到家,我就問媽媽這首詩後兩句是什麼意思,媽媽說,方塘半畝空間皆有限,但天光雲影卻空闊遼遠無邊。你看天空有多高多遠,多麼深邃遼闊啊!

我小時候學過這首詩,那時的我,不太懂媽媽的那番話。今天老師又重新教我們學習這首詩。讓我改變了對這首詩的看法。學習,只有永不停止的學習,才是生活的源泉,才是滋潤生命的「活水」。記得上三年級的一次語文課,老師讓我們複習學過的知識和預習沒學過的知識,下節課要測驗。我回到家只複習了,沒預習結果測驗沒得高分。那時我很不高興,媽媽就問我是不是沒考好?我漫不經心的嗯了一聲。媽媽就告訴我只有在學習新知識的同時還要複習舊知識這樣才能考好。我根本沒聽進心裡。直到今天老師給我們講這首詩的分析時,我才明白媽媽說的話。那到底什麼才算是學習呢?作中遇到了難題,需請教他人是學習;查資料是學習;離職、在職進修是學習;觀察生活是學習。

原來,大學者朱熹在讚美讀書有所領悟,心靈中感知的暢快、清澈、活潑,以水塘和雲影的映照暢敘出來了。他的心靈為何這明呢?因為總有像活水一樣的書中新知,在源源不斷地給他補充啊!

觀書有感讀後感(二)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俗話說:「流水不腐,戶樞不蠹,」意思就是說:只有不斷的接受新的事物,並且積極的改革才能使自己的觀點保持正確,而且要對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理解,使自己做事不太死板。而這個道理則被朱熹從書中所悟出,於是借這那一池池水寫了出來,可以說這首詩也是一首即景至作吧!

詩中,描寫了清新的一派田園風光,反覆的讀上幾遍,會覺得無比明麗!你看,半畝方圓的池塘好像一面鏡子放在地面上。而天空和雲彩倒映在上面,雲彩在天空中飄蕩著,映在池塘上,好像陽光和雲彩在互相追逐徘徊。真的是「天光雲影共徘徊」啊!

「這池水為什麼如此的清澈呢?」朱熹高興地自問自答:「因為源頭總有活水補充,一直不停地流下來……其實我們都是普通人,並不是人們口中所說的『天才』與『弱智』的比例。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須要跟上時代的腳步,掌握現在,賒取未來。只有不斷地吸收新事物、不斷地充實自己,我們的心中才會有永不枯竭的「方塘」。

書中那幅美麗的自然風光圖,已經令人讀完後清晰明確。但是更讓人拍手叫絕的還在後面呢!一看標題,是觀書的感想,頓時美的意境升華了,把池水與讀書相輔結合,更是錦上添花。

我很佩服朱熹。因為他以一首小詩,說理了:多讀一點好書,會讓自己的思想「年輕,」情操高雅!簡簡單單的字字句句居然有這麼大的道理,並且給人的啟示也回味無窮!

觀書有感讀後感(三)

這是一首有哲理性的小詩。人們在讀書後,時常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詩中就是以象徵的手法,將這種內心感覺化作可以感觸的具體行象加以描繪,讓讀者自己去領略其中的奧妙。所謂"源頭活水",當指從書中不斷汲取新的知識。

《觀書有感》是南宋大學問家朱熹的一首膾炙人口的名詩,抄錄下來,與大家共同分析欣賞。希望對無心向學,不讀書看報,只知玩玩樂樂的青年朋友,有所啟迪勉勵。

原詩四句:「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它實寫的是明麗清新的一派田園風光,()反覆讀上幾遍,會覺得愈讀愈愛讀!你看,半畝的一塊小水塘,在朱熹筆下是展開的一面鏡子(一鑒開),起筆就恬靜而幽雅得讓人立時展開了想像的翅膀。第二句更引起讀者遐想,這面「鏡子」中映照著天上徘徊的雲影,可想那清澈的水面那麼靜謐可愛了!作者在第三句提了個問題,這水為什麼如此清澈呢?他高興地自問答道,因為源頭總有活水補充,一直不停地流下來。

這幅美麗的自然風光圖卷,已經令人讀後清新明快了,更讓人拍案叫絕的是一看題目,是觀書的感想,頓時這美的意境升華,與讀書融合了。

原來,大學者朱熹在讚美讀書有所領悟,心靈中感知的暢快、清澈、活潑,以水塘和雲影的映照暢敘出來了。他的心靈為何這樣澄明呢?因為總有像活水一樣的書中新知,在源源不斷地給他補充啊!

大才子朱熹的一首小詩,給我們諸多啟示,多讀一點好書,會讓自己思想永遠活潑,才思不絕,情操高雅啊!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