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寒杯中窺人讀後感(一)
今天抽空讀了一下韓寒17歲參加新概念作文大賽的那篇成名作《杯中窺人》,有些感想不吐不快。
一個是這篇文章本身,在文字上相當老到,行文晦澀而賣弄,是長期玩弄文字到生厭那種碼字方式。在思想上,刁鑽而跳躍,卻又自成篇幅,是一種飽有閱歷甚至有些憤世疾俗的行為風格。如果這篇文章確實是一個高中生寫的,我看這個人起碼從小就得飽經各種世故,又得要對文字有天生的敏感,博覽群書不說,還必得博覽了眾多非主流書刊。這對一個高中生來說是件極為詭異的事,因為同時讀這些書和獲得這些事情經曆本身就是極為困難的,是十幾年的歲月難以承載的。如果這篇文字確實是一個高中生所做,我只能用「妖怪」來形容:看不到一絲少年人的純潔朝氣,倒象看透世態炎涼之後的囈語。
這種感覺在《三重門》的第一章得到印證。我相信《杯中窺人》和《三重門》是出自同一人之手,不論是文風,句式,習慣用法都極為吻合。同時,因為《三重門》有更大的篇幅可以展現作者的風格和思想,也讓人更加深了對這種文字的懷疑和厭惡。就拿第一章來說,很容易看出作者是一個對文字(而非文學)很有擺弄樂趣,卻頗有懷才不遇經歷的人,比如對「馬德保」心理的描寫,「夢想出一本書」,然後「自費出書,印了兩百本,到處送人」。有文字經驗的人會理解這種酸文人的心理描寫多麼準確。另外對女人的描寫,「書就好比女人,一個人拿到一本新書,翻閱時自會有見到一個處女一樣憐香惜玉的好感,因為至少這本書裡的內容他是第一個讀到的;反之,舊書在手,就像娶個再婚女人,春色半老紅顏半損,翻了也沒興趣」,這種評價如果說是出自一個17歲少年之手,我絕不會認為這個少年是天才,而是變態。至於其後對《紅樓》《水滸》《左傳》《史記》,「象徵主義」,「唯美主義」等賣弄性的引述議論,更盡顯一個窮酸文人的詭異心理 -- 平時沒有機會表現,好不容易可以寫些文字,拚命攢湊表演。等我讀到最後一句「林父想罵人時林母往往不在身邊,只好忍住、久而久之,林父罵人的本能退化——這話錯了。對男人而言,罵人並不是一種本能,罵女人才是本能」,已經讓人有種嘔吐感,我實在理解不了什麼樣的高一學生能有如此下作的思路和文字。
讀完這幾段東西,我覺得韓寒的真假已經不是那麼重要了 -- 我現在真心希望這些不是韓寫的。那是一種充滿中年人惡習的寫作風格,通篇充斥著一種戾氣,一種油滑,一種陰暗。用方舟子的話說,「猥瑣」。這種文字風格和韓寒青春俊朗的外形是格格不入的,和他對賽車和女人那種陽光型的追求也是格格不入的。如果讓這些文字的作者,不管是誰,去罵方舟子,那絕不會是韓少「臥室答春綠」的傻瓜式諷刺,而是一種乖戾的,蔫損的,下作的陰罵。
如果這些真是韓寒寫的,我想希望他達到什麼高度的人怕是要失望了。憑片語可識其性情,落一字而現其風度 -- 他的文字中沒有為自己預留空間的跡象。
韓寒杯中窺人讀後感(二)
早就聽說過韓寒的《杯中窺人》,本身也十分欣賞他。但說實話他的書並沒有讀過幾本,隱約記得高中時向同學借讀過《一座城池》,但現在的印象也只剩下了和尚,驢子,後山屎坑…總是自詡有多欣賞某人,但到頭來連人家的文章都沒讀過幾篇,或是讀過之後的效果還不如不讀,該是感到丟人的。
言歸正傳,剛剛逛了逛天涯。不知是觸到了哪根神經,恍惚之間想起N年前中央台採訪韓寒的視頻,找出來又看了一遍。十七八歲時的韓寒,留著一頭三七分的長髮(當然,是相對於男生而言),臉上笑容雖有些許羞澀,但卻掩藏不住其叛逆不羈的個性。然後,《杯中窺人》再次入耳,又難得今晚頗具文藝二逼氣質,便搜來讀了一讀。
其實,很早以前我就覺得,遣詞造句寫文章這種事情是需要天分的,而更早以前,我就知道自己毫無作文天賦而言。現在看來,自己很是有自知之明。暫不說《杯》的深度,單讀其文字就讓人賞心悅目。語言簡練流暢,字字珠璣,邏輯清晰,思維縝密,很難想像這是一個高中生的傑作。再說說文化素養,《三字經》大家都知道,不知道你們如何,但我是真心不知道它是南宋時期的作品。天曉得我還一直以為它和《詩經》是同一時期的嘞!人家在讀《雜文報》和《文匯報》的時候,我在看《求知報》和《英語周刊》。人家在看《走出墨鏡的錢鍾書》和《李敖快意恩仇錄》的時候,我在看《何以笙簫默》和《會有天使替我愛你》。人家在討論民族劣根性的時候,我在抒發自己的愛國之情。人家在記住「Corpusdelieti」的時候,我記住了「body」。
由此,不難想像,人家在《杯中窺人》的時候,我只能在杯口喝水。
其實讀後感寫到這裡,我也沒有感出來個所以然。心裡貌似有很多話,但就是說不出道不明,更不用提寫出點什麼了。只想在此激勵自己,多感受感受人生,閒時可以寫點文字記錄下。這也是件不錯的事,不是嗎?
韓寒杯中窺人讀後感(三)
《杯中窺人》它深刻地揭示了生命個體與社會現實環境接觸後出現的對抗性形態:個體獨立存在於社會;個體已經或幾乎完全被社會所同化;個體在獨立與同化之間徘徊。但是《杯中窺人》的寫法又不同於一般作品的古板說教,或以救世主式的悲天憫人的姿態出現。韓寒作文猶如閒庭信步,信手拈來,揮揮灑灑,看似任意為之,實則獨具匠心。
世界猶如一個大水杯,生活即杯中的水,我們每個人就是那張張白紙,不同的是各具形態。一杯水代表著生活,一張紙代表著一個活生生的個體,一張紙和一杯水就構成了一種生存形態。二者相交,結果只有一種:紙融於水。只是質地不同的紙,融於水的速度不同而已。然而,也正是因為這不同的速度才構成了不同的生存形態,構成了不同的人生。
個體獨立生存於社會,這是一種非常規的生存形態。因此只有兩種人存在:英雄和傻子。二者雖然同多數人一樣被拋入生活這杯水中,卻依然保持著自己的本真狀態,猶如一個嬰兒,隨著歲月的遞增,身體雖然在不斷地長大,但始終保持著一顆純真無邪,善良溫柔,正直不阿的心,過著自己心中的幸福生活,不為世俗所累。當一個傻子傻到別人望塵莫及時,就會被命名為英雄,而其餘生活在別人身邊的傻子則仍被稱作傻子。像《天下無賊》中的傻根,傻的可憐,卻也傻的可愛,同時也傻的偉大。只是別人心中只想他的可憐,卻看不到他的可愛和偉大。因為他們被塵世的泥土蒙蔽了雙眼。
個體已經或完全被社會同化,這也是一種非常規的生存形態。他們已經或幾乎完全浸入到生活這杯水中。他們上竄下跳,左右逢源,手段繁多,八面玲瓏,能言善辯、、、總之,他們生存能力極強。他們是生物進化論的優良品種,可是正如「最危險的地方也是最安全的地方」一樣,令他們引以為傲的優勢同時也是其致命的弱點。他們心中沒有中流砥柱,整天隨浮世漂移,不斷的改變自身以求得社會的認同,終死如此,永遠迷失著自己,一輩子醒不了,與傻根相比更覺可悲。
第三種人也就是包括我在內的大多數人了,也是最痛苦的一類人。我們既想做一位在別人看來有個性的人,同時又想能夠保留更多的自身然後去適應多元的生活,以期獲得圓滿的人生,結果往往是為了張三得罪了李四,為了事業顧不過妻兒父母、、、童真的心早已失去,卻也未能遊刃有餘的生活在多元的現實中,總是磕磕絆絆,猶猶豫豫,一輩子尋不到或者壓根兒就顧不到自己的夢。整天昏昏噩噩,如牆頭草隨風倒,同樣尋不到自己的人生目標,一生不知為何生,同樣不知為何死,不知今生來世一遭為何,為錢,為名,為權,為地位,為每一樣東西你都爭過,惟獨沒有為自己的人生爭過一回。你大哭,你大笑,其實你很無助。物質文明的發展蒙蔽了人們追求精神文明的雙眼,同時蒙蔽了人們尋找人生真諦的雙眼,整天混在這趟生活的混水中不知所往。
這就是韓寒的《杯中窺人》,窺到的是人生的可悲。還有無奈?無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