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青春同行讀後感(一)
著名教育家李鎮西老師的著作《愛心與教育》我兩年前就拜讀過,感覺非常親切。從這本著作中,我看到了一位對教育、對學生懷揣熱情,充滿憧憬、激情和實幹精神的實踐者,一位好老師。
今年暑假,我再次閱讀了他的另一本著作《與青春同行》。
這本書始終放在我的案頭。如果說,《愛心與教育》是李鎮西老師的成名作,那麼《和青春同行》就是他成名後的反思。
正如李鎮西所說:對一個教師來說,推動其教育事業發展應該有兩個輪子,一個叫做「情感」,一個叫做「思考」。教育情感使他熱愛孩子,忘我的工作,並從中體驗到奉獻的快樂;教育思考使他明確自己的教育方向,科學而理性的設計、實施自己的教育,同時不斷的總結、提煉、升華自己的教育實踐。
我想,如果情感和思考,無論缺少了哪一個,對於教育來說,都是一種無法彌補的遺憾。作為一項事業,教育僅僅有情感是不夠的,至少是不完美的。如李鎮西所說:「我們不能僅僅向學生奉獻心血、青春乃至畢生的年華,不能僅僅因為學生的成長和成功而喜悅,我們還應該在教育學生的同時,提升自己的事業境界和人生品味;在學生成長和成功的同時,我們自己也應該不斷成長並走向成功,從中體驗到人生的快樂,為自己的生命喝彩……教師不是一支默默流淚的蠟燭,而是一輪燦爛耀眼的太陽!」
李鎮西老師無疑就是這樣一輪「燦爛耀眼的太陽」。他所教的班級高考上線率是最高的(當然其中也走過曲折的彎路),並始終致力於將自己的才華和學識用最恰當、最人文、最科學、最有效的方法傳授給孩子。他所帶的未來班,在我的心中堪比著名教育家魏書生老師所帶的班級。或者說,他們身上的那種全情的投入,猶如太陽散發出來的溫暖的光輝照耀著每一個孩子的心靈,為他們送去力量。他們的本質是相同的,都充滿了對教育的熱愛和痴情。正因為如此,他們大膽地進行課堂改革,開展各種各樣讓人心潮澎湃的課外活動。許多想法和做法直到現在看來也是非常前沿的。因為他們的教育思想是符合學生成長發展規律的,是經得起實踐驗證的。
如何成為一輪太陽呢?李鎮西老師提出教師要做反思型教師。通俗地說,就是通過思考、解剖自己日常教育實踐而不斷超越和提升教育境界的教師。具體來說就是四個不停:不停的實踐、不停的閱讀、不停的寫作、不停的思考。
李老師值得學習的地方實在是太多太多, 需要我不斷努力,不停學習,根據本班孩子來實踐。
與青春同行讀後感(二)
看到《與青春同行》,我輕嘆一聲。從一開始我就充滿疑問:信息社會,教育家這麼多,教育理論這麼豐富了,教育模式也層出不窮,可是看來看去,最被廣泛引用的仍不過是蘇霍姆林斯基和陶行知的教育名言,不少所謂「新教育理念」不過是用時尚語言捆綁陳舊核心進行自我標榜,能出新意的鮮有其人。這個原本想當作家,一不小心成了語文教師的李鎮西真的能給人以啟迪嗎?
我在看,也在觀察,細細品味李鎮西所說的推動其教育事業發展的兩個輪子――情感與思考。因為有情感,李鎮西能夠在和學生玩「老鷹捉小雞」時投入地扮演雞媽媽,能夠在雪地和同學們一起做班級的造型,能夠在春天的陽光下和學生們一起鬥雞、掰手腕。李鎮西充滿了童心和愛心,他懷有兒童般的情感,擁有兒童般的興趣,具有兒童般的思維。他有胸懷,能把孩子們做的「那些動機好效果壞的蠢事」稱之為「可愛的缺點」,也能夠發現學生缺點中的可愛之處,甚至智慧之處。因為有愛心,他善於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把學生當作自己的朋友,討厭在學生面前高深莫測、耍派頭。所以上課時面對學生的問候他能充滿感情地深深鞠躬;無論名氣多大他都有能誠心誠意地請自己的學生提意見,幫自己改進工作,還有獎征諫,以鋼筆相贈。
他的觀點是,教師真正的尊嚴,並非來自個人的主觀感受,而是學生對我們的道德肯定、知識折服和感情依戀。固守尊嚴,甚至犧牲學生的尊嚴來換取自己的尊嚴時,學生根本不會買我們的帳,只會向我們投來冷漠的眼光。所以,教育者的尊嚴是學生給的。他的觀點在求實也得到了廣泛的認同,在長繩訓練時,跳繩的隊伍里有校長和老師的身影;學生不開心,老師會和他一起並肩散步,對其進行開解;學生有了進步,班主任請他吃痲辣米線,以示慶祝。我想我們求實的老師這所以未能形成像李鎮西那樣的大家風範,有部分原因在於雖有豐富的情感但思考不足,不能夠完整而忠實地將自己的教育行為、教育實踐特別是教育失誤進行系統的反思並上升到理論的高度。對於教育結果,我們得說的多,失說的少。李鎮西也說得,但不懼怕說失。從做實習老師時他就從老教師那裡知道了,做教師一定要有博大的胸襟,對學生要有寬容心。他會向醜化自己形象的劉江道歉,會因為讓任安妮罰站而號啕大哭,含淚寫下近五千字的反思與誓言,並堅守其誓言直到今天;他不會因課代表在公開課上發難而勃然作色,反而自己羞愧得無地自容,用行動來還給學生「真教育」。正是因為他從不給自己找各種藉口和理由,所以能從錯誤中汲取教訓,獲得新的教育啟迪。正是因為善於把教育失誤變成教育財富,使李鎮西由普通教師走向了教育專家。
李鎮西鮮活生動的教育故事其實只想告訴我們一個簡單的教育理念,以情感和思考之輪便能推動教育事業發展的大車,老師不是默默流淚的蠟燭,保持對教育的激情和反思精神,在反思在提升教育的品質,教師會成為一輪燦爛耀眼的太陽。
與青春同行讀後感(三)
當我初次拿到這本書看的時候,感覺對我的工作沒有什麼幫助,淨是說一些班主任和語文方面的問題,我是一個信息老師看有什麼用?直到有一天我靜下心業仔細閱讀時,發現裡面有很多值得我去學習和借鑑的知識。使我們這些年輕老師學習到什麼是真正的教育。教育不應該是一個奉獻的崗位,也應該是一個獲取的職業,教師不是一一支默默流淚的蠟燭,而是一輪燦爛耀眼的太陽!
作者由於「動機不純」而選擇作了老師,但並沒有給這位意氣風發的年輕人一點機會來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教育,這將會是一條怎樣的路。當他第一次遇到「對手」(一名哀悼論,「不太象話」的學生),當作者憑藉著知識的豐富和口才的優勢而戰勝這個「對手」時,當他認為在這之後會贏得一片掌聲和讚嘆的時候,當他認為它視為全班同學出了一口氣的英雄的時候,卻沒有一個同學拍手稱快,反而是一種懷疑的眼光再看著自己,這種勝利的喜悅一下子全不見了蹤影,剩下的就只剩隱隱的不安了。讀到這裡,我不禁回想,年輕的我總以為自己了解得很多,想得很全面,作為老師,永遠是高高在上的,對於犯錯誤的學生或是不太「規矩」的學生就給予嚴厲的批評和指責,甚至和合那些「搗蛋份子」卯上了勁,非得在大庭廣眾之下讓他們丟丟人,才覺得心裡暢快,但這樣就是勝利嗎?這就是作為一個老師,不斷「醜化」自已的學生,還煞費苦心的用所有苛刻的語言來冷嘲熱諷。事後,自己心裡還是會不好受。因為看著那些被自己「打敗」的學生,在課上面總是把臉躲在課本的後面,在課下見到總是不敢抬頭,愈發這樣就愈發引起我們內心的懺悔。我們這樣做對嗎?最讓人尷尬的事,當我們有了為難的事情而心情煩躁的時候或是因為身體的不是而眉頭緊鎖的時候,正是這麼幾塊我們曾經「鞭笞」過的學生,為我們噓寒問暖,真是讓人汗顏!正像李老師在書中所講:「教師真正的尊嚴,從某種意義上講,並不是我們個人的主觀感受,而是學生對我們的道德肯定、知識折服和感情依戀。當我們故作尊嚴,甚至以犧牲學生的尊嚴來換取自已的尊嚴時,學生根本不會買我們的帳,只會向我們投來冷漠的眼光;當我們『無視』自己的尊嚴,而努力追求高尚的品德、出色的教育、真誠的感情,並隨時注意維護、尊重學生的尊嚴時,學生會把他們全部的愛心和敬意奉獻給我們。」這就是李老師所說的「教師的尊嚴是學生給的」。
從李鎮西老師的書中,()我很快發現一個很明顯的一點,他是一個很注重行動的人,如在未來班的實施—系列的措施;班名,班訓,班微,班旗,班歌,當然一系列班級的班級制度,敢問當今的社會上有幾個班級能做到這一點,其實,也正因為他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他班的學生才能看到班主任的努力,從而跟著努力,使整個班的面貌為之一新,形成一股團結向上的超強力量,而我最為缺乏的可能是行動。
讀了李鎮西老師的書,反思自己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所做的一切,我意識到,我有一條很長很長的路要走,因為,我要做太多太多了,我是幸運的,我終於醒悟了,或許醒著是痛苦的,但我知道每個人都必須是面對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