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第五回讀後感(一)
今天我讀了《三國演義》第五回《發矯詔諸鎮應曹公,破關兵三英戰呂布》。到現在我才發覺劉備、關羽、張飛三兄弟是如此講義氣。在呂布連殺兩元大將,傷一大將的情況下,張飛毅然挺身出馬救出了孫瓚並與呂布大戰五十回合不分勝負,關羽見狀把馬一拍,舞動八十二斤青龍郾月刀來夾攻呂布,戰了三十會合仍舊不能戰勝呂布,劉備便手拿雙股劍出馬來攻呂布,最後大敗呂布,把呂布趕回了老牢關。他們這種無畏相助的精神讓我很敬佩。他們明明知道自己的對手非常強大,可還是毅然出戰並相互配合打敗了呂布。此外曹操「發矯詔、招義兵,假借奉天子密詔,發布檄文。」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採取各種手段強大自己。並且為了不被人認為自己是奪權目的,還強烈推薦當時實力雄厚的袁紹成為盟主,足見其老謀深算。後陳宮又轉念一想,認為此做法為不義之舉,而棄操而去。操覺,遂連夜到陳留,尋見父親,備說前事;欲以家產來招募義兵。操父教操去找衛弘相助。
見到衛弘後,將其意告之,弘願相助。不數日間,便有人紛紛投兵。各路英雄、諸侯也紛紛引兵來投。袁紹也領兵三萬來與操會盟。公孫瓚前來的途中與劉備三人相遇,說明來意後,備三人便與公孫瓚一同前往。一群人便結盟,立袁紹為盟主。孫堅請命出頭戰,紹允之。
李儒得知後,告之卓,桌慌張不已。布願意去降亂,但有一人願先領兵去降亂,卓允之。途中遇鮑忠,將忠人頭斬下,領功,奉為都督。
雄傷了袁術手下數人,但卻被關羽於酒還熱時斬下。但袁術瞧不起劉備三人,不加以獎勵。
卓見折了雄,便親自引兵來戰。呂布英勇無敵,將對方手下前來迎戰者皆殺之,劉備三人上前戰呂布,這一戰打得昏天暗地,八路人馬皆看呆了。布跑,三人追之。張飛見青羅傘蓋,認是董卓。拍馬上關,便擒董卓。
劉備三人雖機智勇敢,但卻懷才不遇,這又能怪誰?在三國時期又何來公平呢?
三國演義第五回讀後感(二)
開頭陳宮棄曹操;說明從陳宮的口中說出了曹操性格,有缺陷,而陳宮是個追求完美性格的人;而且曹操見陳宮走了後,立刻感到危險;說明曹操性格中,容易懷疑;不輕易信任別人;且反應速度很快,立刻走了;
接著曹操立刻找到衛弘,說出自己的抱負,求其相助,得到財力支持;曹操很有眼光,很有口才,很有抱負;很有能力,且能成事。網羅各路人才,且處處安排好,證明其有能力禮賢下士;曹操發矯詔,諸侯們相應;證明曹操有謀略;且詔書寫應該很好,從側面也說明曹操文采也應該很好;實際上歷史書上的曹操的詩歌寫的實在是很牛。
孫堅的戰功,寫的非常詳細,這個時候也表現孫氏的性格特點:有膽氣,有能力;孫堅和孫策性格基本一致;,如果每遇戰鬥即衝鋒在前,孫堅,孫策父子,不可能是個很有謀略的政治家,最多是個出色的統帥。所以也決定父子二人在亂世時候不得善終。真是性格決定命運啊。
劉備三兄弟的性格寫的也很好,張飛的衝動「張飛曰:「當時若容我殺了此賊,免有今日之事。」關羽的自傲:關公曰:「酒且斟下,某去便來。」 劉備作為老大,但是在戰呂布的時候,是最後一個出場,是劉備的性格決定,出色的政治家,絕不輕易冒險,關羽和張飛已經穩站上風,才衝過去打落水狗吧。同時也證明三兄弟關係好。
三國演義第五回讀後感(三)
今天,我讀了《三國演義》的第五回。
這一回主要寫了袁紹與公孫瓚、孫堅等十七路諸侯結盟,一同討伐董卓。他們剛與董卓開戰,就損失了兩元大將。此時,關羽挺身而出,用他那著名的青龍偃月刀一刀斬了那人。之後,董卓手下呂布前來挑戰,被劉、關、張三人殺退。
讀了這一回,我的感受是:團結力量大。因為袁紹在結盟前的兵力很薄弱,而結盟後,他就得到了上萬的兵馬。還有,一開始是張飛一人在大戰呂布,久戰不勝,關羽和劉備來戰後,呂布就支持不住了。
只要有決心和抱負,練好了本事,總有大顯身手的機會,難得的是耐心和毅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