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數學書籍讀後感

數學書籍讀後感(一)

「我就是數學」,這句話很有分量,寫這樣的書名需要一定的底氣。我欣賞作者,工作26年來,一直在教學第一線,學習、研究、總結、提升,用數學的眼睛來關注生活,用先進的思想觀照課堂,用智慧的實踐演繹精彩的人生。

捧讀《我就是數學》,我仿佛坐在華老師的課堂里,聽他娓娓道來:

「像農民種地那樣教書」,這是作者的真切感悟。農民種的莊稼長得不好,從來不責怪莊稼,而是反思自己:土是不是松得適宜,肥是不是施得及時,有沒有及時澆水和除蟲。因為他知道莊稼始終是無辜的。我們應像農民那樣,經常追問自己:學生上課為什麼不專心,作業為何總是出錯……多麼樸實而又感人的心聲!

是的,華老師一直用農民種地的精神鞭策自己,用積極的偷懶敞亮教學生活。他讓我們在熟悉的課堂里看到了另類的風景。

讓我們一起聽聽:

「腦袋磕破後的笑聲」,一個數學老師遇到腦袋磕破後,如何化尷尬的事件為有趣的教學資源。而「思維決定視野」一文,作者向我們詮釋了《角的度量》新課導入的來龍去脈,為了尋找一個合適的教學情境,作者竟幾次三番修改,冥思苦想求證,不凡的經歷,讓我們了解到一個特級教師對課堂教學的孜孜以求,這正印證了愛因斯坦的那句話:「你能不能觀察到眼前的現象,不僅僅取決於你的肉眼,還要取決於你用什麼樣的思維,思維決定你到底能觀察到什麼。」

還有,作者在執教《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一課時,學生會發出「華老師,你誤導」的課堂感言,如果沒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係,學生怎敢如此「放肆」?……透過這些課例,不難發現,好課就是一道芬芳、幽遠的茶。每一節成功的數學課,作者花費了多少精力,浸潤了多少心血!

讓我們一起看看:

課堂上,面對學生回答提問、習題演算、解決問題的出錯,很多教師總是責問學生,甚至批評學生,作者卻說要「善待差錯」「感謝差錯」。他告訴我們不能忽視學生出現的問題,課堂就是學生出錯的地方,要冷靜地分析、恰當地評價、靈活地糾正。華老師對於差錯資源的有效利用,不僅保護了孩子的學習積極性,還把「陽光心態」傳染給了我們,相信「課堂因融錯而精彩!」會得到更多人的理解和認同。

即便「擦黑板」這樣的小事,作者也有另類的解讀——可以幫助教師快速「溫課」,顯示了對學生的尊重,同時顯現出教師的一種精神,一種氣勢,它理應成為課堂教學的一部分。可惜,很多教師平時沒有修煉這樣的人生課。課堂上僅僅傳授了知識,忽視了教學生如何做人……學習這些案例,我感覺也在自行修煉。

讓我們一起想想:

「人皆可以為堯舜嗎?」為什麼作者會對曾經執教《圓的認識》時,一位女孩的聲音「您這不是打擊我們成績好的人嗎?」記憶猶新?是什麼力量使作者在一年以後與小女孩取得聯繫,重新思考教育為何,教育何為?作者為何感動於那個聲音,感謝那個質疑?

《我就是數學》全書共分六部分:即「課前慎思」、「課中求索」、「課後反思」、「聽課隨想」、「評課心語」和「生活感悟」。其中,既有華老師的教,也有他對別人執教的課的評價,既有日常教學實踐的反思,也有一些為師的感悟。讀完全書,我感覺仿佛每個章節的背後都蘊藏了無窮的玄妙,讓人懷著更為真切的敬畏之心,希望走近作者、走進課堂。我以為他的成功不僅源於他對數學的一種執著的堅守,更來自他對課堂的一種悉心的守望——他的「不拋棄、不放棄,要揚棄」的精神!即便上了多次的教學內容,再次執教時,華老師仍會提出「從來如此,便對嗎?」「究竟怎麼讀分數?」等一些問題。華老師用自身的不懈努力,使人驚醒:人師,教育人的追求!好課,不在小技巧,而在大情懷!

他,「為數學而來」——

他是一位「學者」。

他喜歡靜心讀書,喜歡數學,喜歡研究數學, 「教是因為需要教」「教育要給孩子留下什麼?」「有容乃大」「運用之妙,存乎一心」……引經據典,信手拈來,只是因為腹有詩書氣自華!他早把閱讀看作一種高貴至美的人生境界。

他又是一位「行者」。

他喜歡走進課堂,《蹲下來和孩子對話》,告訴孩子《人皆可以為堯舜》,他時刻提醒我們《教學,從擦黑板開始》,不妨《聽聽自己的課如何》,他說《現在的課堂會飛》,應該《像蘇格拉底那樣「退」或者「進」》,《好課,要捨得「浪費時間》……每次的公開課經歷,都是一次精神的成長,是一種高峰體驗。只是因為他在學習中思考,在思考中躬行實踐。精彩是實力的自然表達!

他更是一位「智者」。

《一樹一菩提,一花一世界》,他讓我們頓悟:「道,非常道,明,非常明!」同樣的《那一聲「謝謝」里》,他總能分辨得出,是否是《學生投師所好》!當《遭遇「節外生枝」》時,作者的從容和淡定,練達和智慧,並非是一朝一夕所形成。《教學有路曲為徑》,原來《老師們都沒有注意到》,《一節課·一碗米》,《籃球,我的導師》,又讓我們感受一種人生的況味,真是定能生慧。他的智慧來自理論的引領,書本的啟迪,實踐的歷練,寫作的頓悟,反思的升華。

如果說,華老師精彩的課堂讓你流連,溫暖的故事讓你讚嘆,真實的感悟讓你共鳴……或許,只是因為——

他為數學而來!

數學書籍讀後感(二)

有同學向我推薦了《趣味數學》這本書,剛看到書名我想又是一本輔導類書,有什麼好看的。媽媽建議我先看一看再說,讀著讀著我就被書的內容吸引住了,書的內容真的很有趣,難怪叫趣味數學。

這本書用20個有趣的數學遊戲活動,介紹了富有教育意義的數學故事,如擺樹葉、軍事遊戲、填幻方到從幻方中尋找「和」為已知的四維數組、根據實際問題列方程組、收集數據、整理數據、分析數據……每一次數學活動都是培養思維能力、想像力、實踐力的最好課外訓練。它寓教於樂,是對我們小學生進行有趣的、益智訓練的好書。

假期中我一有空就拿出來讀,書裡的很多遊戲都是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合作完成的,在玩中學,在學中玩,時間不知不覺就過去了,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我不僅學到了許多數學知識,還深刻體會到了父母對我愛。現在我已經迷上了《趣味數學》,和它成為好朋友了,

《趣味數學》真的是太有趣了。

數學書籍讀後感(三)

讀過《數學大世界》這本書,這本書主要寫了在數學上易錯的題和數學學得很好的人,還有一些考題。

讓我印象最深的是科學家法拉第的故事。他們一家人一個星期只能吃一個長麵包。法拉第量了一下長度是42厘米。法拉第想,這麵包分配在7天吃,也就是一天吃42÷7=6厘米長的麵包。後來他又找來白紙,在白紙上畫了6厘米長的線段並線上段上畫了13個距離相等的線條。早晚各吃一片,一周正好吃完。()

當時我還在想為什麼不畫14個線條呢?我又仔細一想,啊!如果畫14個線條,用刀切開就是15片,不符合一周正好吃完的條件。

後來學校在數學課上老師講到這個知識點時,我一聽就立刻想到這個故事,明白了道理。

總之,我讀了《數學大世界》這本書,增長了好多知識呢!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通過讀書,我們收穫了知識,也學會了許許多多做人的道理,讓我們走進書的海洋,開闊視野、感受讀書的樂趣吧!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