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修身讀後感

修身讀後感(一)

《修身》講述的是使內心充盈、理氣養生之道。它倡導君子仁德、謙恭、遵從道義與法度,去做使內心安適之事,批判了追求名利、不講究禮義之人。

荀子《修身》一篇中圍繞「禮文」和「法度」展開討論。「禮」,指的是人們所應具備的道德素質與禮節;「文」指的是知識,「法度」是人們應該遵循的法律法規。荀子認為 : 「做人不講禮文,就不能生存;做事不講禮文,就沒有成就;國家不講禮文,就不得安寧。人沒有法度,行動就狂妄;有法度,而沒有見識,心情就惶窘不安;依從法度,而又深明事理,然後才態度溫和可親。」

荀子還特殊強調了導師的重要性。他認為:禮文,是所以端正身心的;導師,是所以正確地闡述禮文的。沒有導師,我們就無法知道禮文是否正確。導師怎麼說就怎麼做,這就是理智順從導師。情感安於禮文,理智順從導師,這就是聖人。在戰亂的時代,統治者都在鼓勵人民耕戰時,荀子卻在提倡注重教育事業的發展,不得不說荀子還是很有先見之明的。

實現「修身」,在禮文方面要做到:體貌恭敬,內心忠信,仁民愛物,注重自我反省;在法度方面要做到:遵守法度,用善行來理氣養生,順從導師,增加自身知識,成為知識淵博之人。

荀子這一篇言論不僅在當時社會具有一定的作用,對於當今社會也具有一定的借鑑意義。如今,伴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可是精神世界卻在不斷縮小。我們所需要的,正是荀子所提倡的「修身」,通過「修身」來填補精神世界的空白。

這就是我對荀子《修身》的一點看法。

修身讀後感(二)

最近閱讀了季羨林先生寫的一本書,名字叫《修身與治學》,感概良多。

一本好熟,是留給後人多麼大的一筆財富。《修身與治學》就是這樣的一本好書,它裡面包含了作家的思想精髓。

在季先生的書中,融合中西,學貫古今。感覺到心胸寬廣,與人為善,嚴於律己,勤奮刻苦。是值得我們後人學習的。

青年人的重擔,在於承上啟下,繼往開來。只有與國家和民族的利益聯繫起來,個人的追求才有意義和價值。

感動於一句話:今天的所作、所為、所想、所思、所感,要經的起歷史的考驗。

確實。從時間的高度俯瞰走過來的路,很多當時覺得及其重要的事情,都變得不值一提。那現在的我們,有什麼理由,為一時的落魄而耿耿於懷?

文化如大海。越是深入了解越是無邊無際。有時候感覺一個人,在茫茫的海上漂著,沒有方向,沒有同伴,沒有希望。這倒不要緊。只要有了自我意識,意識到自己真實的存在,做著想要做的事,去更多的的地方,認識各種各樣的人。充實而又樂觀,就是讀書最大的功德。

看了季先生的書,看見了希望。文化對社會和人民的影響是長遠而深刻的。大浪淘沙,好的東西,會得到應有的尊重;不好的東西,自會銷聲匿跡。所有身體的艱辛與困苦,心靈的困惑和掙扎,是人類社會向前邁進必須付出的代價。

修身讀後感(三)

近日偶讀荀子的《修身》(節選)一文,頗有感觸,荀子和孔子都是我國古代著名的大思想家,但他們在看待人性「善」與「惡」的觀點上有很大區別。孔子認為,「人之初,性本善」,而荀子則主張「性惡論」,在這兒,我不想討論他們兩位大思想家的觀點誰是誰非,但我認為在如今物慾橫流的時代,學習和借鑑一下古代哲學家荀子的「性惡論」,更有他的現實價值。既然人性本「惡」,那麼如何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思想觀、價值觀,形成自己的一種工作、學習、生活態度將至關重要。

荀子認為人生下來都是惡的,只有通過加強自身修養,才能成為有「德」之人,修身其實就是保持一個人善良的心態,而善良的心態其實就是明辨是非,要嚴以律己,善以待人,總之,人要有「道德」,否則那又與禽獸有什麼區別呢?然而,具備良好的道德不是與生俱來的,荀子認為,凡是善的、有價值的東西都是人們自己不斷努力的產物,必需經過修身、養性。也就是說必需通過不斷的教育、學習才能具備的。

我認為,一個人的思想取向、道德水準和精神追求,決定著其價值和行為取向,我們財稅部門是國家的政府重要職能部門,管錢、管物、管事是財稅部門的重要職責,財稅人在管理過程中如何正確處理好責、權、利的關係,不為世俗所擾,不為物慾所動,關鍵在於一個人的「德」字,「見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見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只有這樣,才能做到以身作則、依法辦事,正確行使黨和人民賦予的權力,自覺接受組織和民眾的監督,才能做到為官清廉、為政清廉、為稅清廉,才能保持財稅幹部的本色。()

當然,一個人在一生的為人處事中,除了有良好的「德」性這一內在因素外,也離不開各項制度的約束和監督這一外在因素,按照哲學觀點是內因決定外因,內因才是起決定作用的因素。雖然有些體制上的東西憑我們個人的意志是無法改變的,但自身的修養是完全可以憑自己的努力來達到的,年青人在這方面更具有可塑性。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要從娃娃抓起,如果從小就培養一個人的德行;如果人人都能做到「身勞而心安,為之;利少而義多,為之。」那社會上諸如貪污、腐敗行為將無立足之地,就能形成人人和諧的社會。

其實大思想家荀子早就給我們開具了治氣養心之良方:「血氣剛強,則柔之以調和;知慮漸深,則一之以易良;狹隘褊小,則廓之以廣大;卑濕、重遲、貪利,則抗之以高志。」 「志意修則驕富貴,道義重則輕王公,內省而外物輕矣。」

古話說:「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在今後的財稅工作中,我們要積極踐行「四個好好」,即「好好工作,好好學習,好好做人,好好生活。」以不斷提高自身修養,樹立財稅的良好形象。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