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楊振寧傳記讀後感

楊振寧傳記讀後感(一)

楊振寧是家喻戶曉的名人,他是一個偉大的科學家,一個在34歲就獲得諾貝爾,他一路經過風風雨雨走來的。先是有獲得諾貝爾獎的願望,然後就是當上科學家,最後就 真的 獲得諾貝爾獎了!原因是 一九五七年,他和李政道合作推翻了愛因斯坦的「宇稱守恆定律」,獲得諾貝爾物理獎學金。他們這項貢獻得到極高評價,被認為是物理學上的里程碑之一。所以才 獲得諾貝爾獎的!我從中學到的道理是要勇於嘗試,才能有新發現 。楊振寧竟就因報紙上只寫了李政道 的手搞,就終身心病!楊振寧在晚年做了另一件驚世駭俗的大事,那就是與翁帆的愛情,他們年齡相差50多歲,對於這樁婚姻,人們對他的關注程度遠遠地超過了他獲得的諾貝爾獎,說三道四的、辱罵的、嘲笑的,樣樣都有。

楊振寧還有值得我們學習的有三個優點,1、楊振寧的科學成就,在他的人品面前,是多麼的蒼白無力啊,我們尊重他的科學成就,但是,更鄙視他的人品!!!

2、知道強調楊的科學成就,殊不知楊的負面影響早就把他的科學成就抵消的一乾二淨。

3、在國內的教授,無心學術,就知道泡女學生,甚至拿成績相威脅,難道跟楊振寧不無關係嗎?我對他的崇敬之情早已不言而喻。

楊振寧傳記讀後感(二)

假期中有幸讀到楊建鄴先生寫的關於楊振寧先生的傳記文——《楊振寧傳》,240000字的介紹讓我對楊振寧先生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由於我對物理也感興趣,所我以對此人物就更加的喜愛,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先來簡介一下其本人:楊振寧,世界知名的物理學家,美籍華人,1957年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楊振寧教授是自愛因斯坦和狄拉克之後,20世紀物理學出類拔萃的設計師,是家喻戶曉的科學家。

楊振寧先生有如此佳績與其家庭背景和人文薰陶是離不開的。楊振寧的父親楊武之是留學歸來的知名學者,1929年應清華大學之聘任數學系教授。由於父親的關係,楊振寧在清華園度過了8年的少年生活,這給楊振寧留下了溫馨的回憶,也鍛造了一個聰穎好學的學子。清華園對聰穎好學的少年楊振寧,是一個好的學習環境,更是一份再好不過的禮物,對日後成才有著重要的影響。

當年的西南聯大,在那戰火紛飛的年代無疑是一個神聖的殿堂,楊振寧曾回憶道:「想起在中國的大學生活,對西南聯大的良好學習風氣的回憶總使我感動不已。聯大的生活為我提供了學習和成長的機會。我在物理學裡的愛憎主要是在該大學度過的六年時間裡培養起來的」。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進入西南聯大後,楊振寧既沒有選擇父親專長的數學,也沒有選擇自己報考的化學,而是選擇了自己感興趣的物理學。可見求學道路上,興趣至關重要。這一選擇是楊振寧為自己尋找到了一個人生奮鬥的目標,是開始,也是指引……

而出國留學,是楊振寧生命中的轉折。然而楊振寧的求學之路並非一帆風順而是萬分艱辛,尋師也是屢屢受挫。歷經辛苦遠赴美國,先是到哥倫比亞大學找尋仰慕已久的費米教授,卻大失所望的撲了個空。隨後前往普林斯頓大學,希望求學於維格納教授,卻由於教授的休假再一次撲空。幸好遇到了昔日西南聯大的教授張文裕,在其指點下終於到芝加哥大學尋得名師,就是仰慕已久的物理大師費米。這才開始了他真正的求學之途。

我們都知道實驗是理論的源泉,科學的根本。楊振寧的第一個志向就是完成一篇實驗物理。由於動手能力和實驗技巧的欠缺,雖然經過了20個月的實驗工作,楊振寧還是未能完成自己的實驗。雖然這是一次失敗的嘗試,但楊振寧的這一志向還是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那就是親身動手進行實驗的重要意義。實踐出真知,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楊振寧這20個月的實驗工作也為他日後成為成功的理論物理學家奠定了基矗。

楊振寧能夠在科學事業上取得重大成就的重要原因是他將演繹法和歸納法巧妙地結合起來套用,使這兩種方法互為補充,取長補短。因為演繹法和歸納法,在科學研究上各有所長,會使很多科研項目收效良多。之後楊振寧與李政道合作研究得出的結論——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稱可能不守恆,這震動了整個物理界,轟動了整個世界,使得兩個人共同獲得了1957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楊振寧先生成為當今世界上偉大的理論物理學家,他在學界的崇高地位是為天下所公認的。正所謂「昔負千尋質,高臨九仞峰」(唐駱賓王句),與高邁睿智之膽識,深詰窮究莽莽蒼穹的物理對稱,憑臨崑崙之巔。卓為世紀大師。他是既調和又牴觸的中、的產物,體現了中華古老文明與西方近代科學精神的融合。楊振寧先生對宇宙真諦之咄咄追問,他所創見信非錐代管窺者所可見。楊振寧先生以耄耋之年,歸根故園。為中華的偉大復興千里驥馳。平日先生的藹然忠厚的長者之風,從不輕易許諾,言信行果,孝義,是不折不扣的真君子。當然楊振寧先生也是凡人,自然也有他的喜怒哀樂與成敗利鈍。所有這一切都構成了楊振寧先生的人生經歷。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