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經典古詩文讀後感

經典古詩文讀後感(一)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這首唐詩是我在一年級時學的《詠鵝》。現在我想起這首詩,仍然讀得津津有味。我喜歡讀唐詩,吟誦起唐詩,就像唱歌一樣高興。因為在唐詩里,我能懂得很多道理,學到很多在課本上找不到的知識。它是祖先留下來的文化遺產。我覺得讀唐詩是一種樂趣,它成了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在三年級的時候,老師給我們每人發了一份《唐詩70首》。我把這本不值錢的書看作寶貝似的,都過了兩年多了,還放在我家的書櫃裡。現在打開它,我讀起裡面的詩還是那麼的著迷。這本厚厚的《唐詩70首》裡,我最喜歡、記得最熟的一首就是《靜夜思》,它是唐朝著名詩人李白的大作。記得我們最近學的一首歌,歌的歌名是《讀唐詩》。這首歌的開頭就是朗誦了這首詩:「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首詩訴說的是遠在它鄉的遊子李白非常想念自己的家鄉。這首詩雖然只是說了李白想念自己的家鄉,自己的親人,可我覺得他也是一個非常孝順的人。他很想自己的母親,很想回到遙遠的家鄉與年老的母親一起度過這寂靜而冷清的中秋之夜。

學古詩的好處有很多。讀唐詩,豐富我的課外生活,讓我知道不少名人故事,也能從中明白許多做人的道理。如:「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讓我感受到陸游這顆深深的愛國之心,「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讓我做一個愛惜糧食的人。「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讓我感受到母親博大的愛,有做一個孝敬父母的人……我讀了唐詩以後,覺得自己變得有教養了,不像以前那樣孩子氣,不懂道理。整個人就像脫胎換骨一樣,成了一個小大人。

《讀唐詩》這首歌里還唱道:「唐詩唐詩傳家寶,一代一代傳到我,文明喲古國……」既然唐詩是寶,中國是文明的古國,大家還不快行動起來去讀這個寶,去尋我們文明古國的寶!

經典古詩文讀後感(二)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這首詩表達了詩人于謙即使是千錘萬鑿,烈火焚燒也毫不畏縮,定要把清白留在人間的意志。做一個無比堅強、正直清白的人。

正統十四年,蒙古族瓦刺率部攻入中原,發生土木之變,明英宗被俘,明朝危在旦夕于謙臨危受命,任兵部尚書,提出「社稷為重君為輕」主張,力阻南遷,親自指揮數十萬軍民進行了名揚青史的北京保衛戰,擊退瓦剌,在中國的歷史上,記錄了輝煌的一頁。于謙又升為總督軍務。後來英宗獲釋,發動了奪門之變復辟,1457年2月,于謙又以「謀逆」之罪被冤殺於北京,1457年5月義子於康將于謙遺骸安葬在杭州西湖。 真正意志堅定的,剛強的革命英雄不也是這樣,為了親人,為了民族,為了國家。他們甘願付出生命,緊要關頭,也毫不畏懼,毫不退縮。比如中國近代的革命英雄董存瑞,在執行攻擊國民黨守軍防禦重點隆化中學的任務時,炸毀了4座炮樓,5座碉堡,但由於炸橋型碉堡時有困難,他就毅然的肩負了爆破的任務,由於沒有放置炸藥的地方,他便用手托起了炸藥包,用生命開闢了前進的道路。

雖然我們不能保護北京,雖然我們不能擊潰勁敵,雖然我們不能炸毀堡壘,但是,我們應該有堅強的精神,不被困難嚇倒,努力奮鬥,共同建設我們美麗的祖國!

經典古詩文讀後感(三)

讀經典古詩文,做美少年君子」。多讀古詩文能陶冶我們的情操,能豐富我們的知識,我愛讀古詩文。

從開學到現在,我又讀了不少經典詩文,比如《早發白帝城》、《贈汪倫》等,這些古詩不但讓我領略了經典古詩文的美妙,更教會了我很多做人的道理。而我最喜歡的還是那首富有哲理的《憫農》。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詩,反映了封建社會貧富不均的矛盾和制度的不合理。讀了這首詩,我眼前仿佛出現了在烈日暴曬下的農民們,不怕勞累、不怕炎熱,流著滿頭大汗辛勤鋤草、耕地,汗珠兒一串串滴進了禾下的泥土裡的情景。有誰知道這盤中的每一粒米飯,都飽含著農民的勞苦,每一粒米都來之不易啊!我想,大家誦讀完這首詩,必定會對糧食的來之不易發出由衷的感慨。農民伯伯為了讓大家吃上香噴噴的白米飯,自己在烈日當空的正午下田給禾苗除草,這是多麼感人的舉動啊!()

現在,我們大家的生活都富裕了,很多人們都忘記了節約是這箇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他們不知道節約、不懂得節約。我想大聲呼籲:讓我們大家都來愛惜每一粒米,不要浪費糧食,那可是農民伯伯的心血和汗水換來的成果啊!

讓我們大家都行動起來,從節約一粒米開始,從自己的身邊小事做起,用實際行動來珍惜我們現在美好的生活。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