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有關國小數學的讀後感

有關國小數學的讀後感(一)

寒假裡借了幾本教育類的書籍準備好好品讀,然而過年的熱鬧,衝散了好多原本好好讀書的時間,幸好也不是一無所獲,特級教師李烈的《我教國小數學》還是深深吸引著我擠出空來細細品讀。

《我教國小數學》這本書主要分《以愛育愛》和《以會教會》兩大部分,記錄了李烈老師二十多年來的國小數學教學生涯,走的是一條既平凡又閃爍著智慧之光的創新之路,她在書中所闡述的觀點讓人耳目一新,深入思考。

李老師認為:做一名國小數學教師,決不能只是研究數學學科,還應該研究人的情感,人的需要;當好一名國小數學教師,不僅要研究數學學科的有關知識,掌握一定的教學方法,更要研究如何調動孩子學好數學的積極性,要研究如何真誠的愛孩子,為學生的成長創設寬鬆、健康的氛圍。只有這樣做了,你才會成為一名學生歡迎的數學老師。

是啊,作為一名數學教師,我們首先要讓學生覺得數學真奇妙,要讓學生熱愛數學。教師首先要放下架子,與學生多溝通,跟他們交朋友,在生活上、學習上多關心他們,從而激起他們對老師的愛,對數學的愛。嘗到了成功的甜頭,學好數學的信心必然也會倍增。好奇之心,人皆有之。愛迪生也曾說過:凡是新的不平常的東西都能在想像中引起一種樂趣,因為這種東西使心靈感到一種愉快的驚奇,滿足他的好奇心,使之得到他原之自然地轉化為強烈的求知慾望,從而變成孩子們學習和探索的內動力。

數學的東西向來都認為是枯燥無趣的,那麼,數學教師就要採取形式把枯燥的知識變得更加有趣味。要善於把抽象的概念具體化,深奧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事物趣味化,如色彩鮮艷的教具;新穎的謎語、故事;有趣的教學遊戲;關鍵處的設疑、恰當的懸念;變靜為動的電化教學等等,儘可能使學生感到新穎、新奇,具有新鮮感和吸引力,為學生從「要我學」變為「我要學」提供物質內容和推動力。

李老師一直都倡導「把數學教育的重心轉移到學生的發展上來,創造有活力的課堂」,這也正是我們每一位教師終生追求的教育目標。只有在充滿生命活力課堂上,師生才是全身心投入,因為這不只在教和學,而是感受課堂生命的涌動和成長。只有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才能獲得多方面的滿足和發展,教師的勞動才會閃現出創造的光輝和人性的魅力。

登書山如獲至寶,游書海如行碧波。面對新課程改革,面對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作為一名國小數學教師,要不斷用現代教育思想充實自己,用科學的方法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用自己全部的愛薰陶、感染、教育學生。

有關國小數學的讀後感(二)

《國小數學教師》給我一個最大的感觸是:此書文字通俗易懂,內容有圖、有故事、有真實的課堂例子,並且內容對每一位數學老師(不論教齡長短)都非常適合。這學期的教師繼續教育主要研究套用題的教學,一看到《國小數學教師》中「套用題教學研究」這篇報告感觸良多。

1、在國小教學套用題時採用目前流行的「分類型、給結語、給解題模式」的教法所產生的弊端和給學生造成的損害。這種損害在國小階段雖然不十分明顯,但是已經看到一些,到了中學就更清楚地顯示出來。因而問題也就更為嚴重。這說明採用目前流行的教法,在國小沒有真正給中學學習打好數學基礎,相反地給進一步學習造成了障礙。學生沒有掌握數學基礎知識,靠死記硬套公式,是無法進一步學好數學的。這一點很值得我們深思,並加以改進。

2、緊密聯繫乘法的意義,加強用方程解套用題,不僅有利於掌握乘除法套用題的解題方法,提高解題能力,而且有利於中國小的銜接。從而也進一步說明,按照現行教材中對套用題教學的處理方法進行教學,基本上是可行的,不需要另外補充什麼結語和解題公式。關鍵在於緊密聯繫分數乘法的意義,加強套用題之間的聯繫,指導學生具體分析題里的數量關係,根據已知未知的不同確定解法。實際上有不少教師是按教材的精神教的,收到較好的效果。當然現行教材也還有值得改進的地方,進一步加強套用題之間的聯繫,加強方程解法。

3、引人深思的是,在肯定十幾年來國小數學教學質量有很大提高的同時,也要看到確實還存在不少教法死板的問題,乘除法套用題只是其中之一。值得注意的是,套用題教法死板的問題很早就提出來了,《國小數學教師》連續幾年討論了數學教學要靈活的問題。但是套用題教學中的教法死板的問題依然存在。這正說明國小數學教學改革還需要深入開展。萬里同志指出如果不徹底改變教育思想和教學方法,就不能提高民族素質,培養出大量的適應新時代需要的新型人才。要提高民族素質,一方面是提高思想道德素質,另一方面是提高科學文化素質。而提高科學文化素質,不僅是使學生具有一定的科學文化知識,還應使學生的能力得到發展,具有勇于思考、勇於探索、勇於創新的精神。就是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要求,針對國小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而提出的。我們要完成國小數學教學的任務,必須不斷改革教學方法,特別要加強能力的培養,做有利於提高民族素質的工作。

總之,我們作為教育的一線工作者更是應該多研究一些教學心得,把自己的教學感覺寫出來,同大家共同探討教材的有效的教學方法。

有關國小數學的讀後感(三)

書,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東西之一,它給予我們營養,豐富我們的知識,增加我們的閱歷。作為一名教師,「讀書,是一種另類的備課」。最近,我認真拜讀了李烈的《我教國小數學》,感受頗深。書中那簡潔明快的文字、精煉清晰地教學思路和全新的教育理念深深吸引著我,她獨特的教學風格和不維權威的教學理念深深的也影響著我,使我受益匪淺。

全書共分三篇:「以愛育愛」、「以會教會」和「課堂教學實錄及教案」。書中充分表達了作者的兒童觀、教學觀,以及對教育事業的愛、對孩子們的愛,並認為,正是在「愛」與「會」的良性循環中,老師和學生得到了同步提高。

一、任何教育都需要在「愛」的土壤上成長

於漪老師說:「對孩子的愛,能夠使一個老師變得聰明起來」。作為老師來說都應是這樣的一種人。愛是教育的前提,但遠不是教育的全部。應由愛而升華為責任——對孩子的一生負責,這才是教育的真諦。教師對學生的愛應是無私的愛。它可以通過師生之間的良好的情緒情感的交流,促進學生的學習活動、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促進學生智力活動及綜合能力的發展,促進兒童心理的健康發展,從而形成健康的人格。唯此,只有教師愛自己的學生,才能使學生愛他們的老師,愛老師你所教的學科,學生的各個方面就能健康的發展。然而學生的興趣又靠愛而產生的,只要學生有了興趣,就便會產生愛的念頭,他們就會自覺地去尋找。這樣就不愁自己的學科教不好。由此可見,以愛育愛尤如泥土和種子,一旦種子撒在泥土中,就會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二、以師之「會」促生之「會」()

以會教會的核心是教師的會,這就是要求教師只有不斷地自覺提高自己的水平,只有發自內心地想方設法教好每一位學生,才能真正做到使學生學會。俗話說:「上樑不正下樑歪」。我們教師的一言一行以及知識水平和教育素養等,對每一個孩子都起作潛移默化的作用,教師的每點每滴都必須成為學生的表率,這樣一來,我們教師的工作便顯得非同小可,來不得半點虛偽和馬虎。古語說「有其師必有其徒」。這就充分地說明了有怎樣的老師就教出怎樣的學生,不防我們今天也可以反過來看,知其徒略知其師,就是說知道學生怎樣也略知學生的老師如何。正因為學生的會就像一面明鏡,可以反映出一個教師全部或某個方面。為此,我們都必須先達到「會」,所指的「會」,不僅是文化知識和各種學習能力,還包括會合作、會關心、會健體、會審美、會勞動、會創造、會生活、會做人等。這樣才能使孩子從小打好做人的基礎。

讀了李烈校長的這本書,我明白:教學中,不僅要研究數學學科知識,掌握一定的教學方法,更要研究如何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要研究如何真誠地愛數學,為學生的成長創設寬鬆、健康的氛圍。只有這樣做了,你才會成為一名受學生歡迎的數學教師。更加明白教師對學生「愛」中融會著的教師的責任與技巧,嚴中有愛,愛中有嚴,只有把「愛」與「會」融合在一起時,既有愛的情感,又有愛的行為時,老師才當得有滋有味。我要向李校長學習,讓自己的學生處於一個充滿愛意的寬鬆、和諧的環境中,讓他們很好地去愛學習、愛生活。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