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只追前一名讀後感(一)
每天進步一點點,每次只追前一名,把今天的自己和昨天的自己相比較,只爭朝夕,做最好的自己。無論你現在身處何種地位,無論你具備何種能力,只要堅持不懈地朝前努力,就一定能在堅持中創造奇蹟。這是在張尚國編著的《每次只追前一名》中所說的。
書中講述一位小女孩,小的時候由於身體弱,上體育課總是跑在最後,這讓她對運動產生了厭惡。這時她的媽媽安慰她說:「沒關係的,你年齡最小,可以跑在最後。不過,孩子你記住,下一次你的目標就是:只追前一名。」
小女孩記住了媽媽的話,再跑步時,她就奮力追趕跑在她前面的同學。結果一天一天過去了,她不知不覺從倒數第一名,到倒數第二、第三、第四……一個學期還沒結束,她的跑步成績已到了中游水平,而且也慢慢的喜歡上了運動。
媽媽很高興,又把「只追前一名」的理念引入了她的學習中。「如果每次考試都超過一個同學的話,你就太了不起啦!」
在媽媽的引導教育下,這個女孩就這樣追趕前一名同學,就這樣堅持著,最終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北大,後又經努力,被哈佛大學以全額獎學金錄取,成為當年哈佛大學教育學院錄取的唯一一位來自中國大陸的應屆本科畢業生。之後,她在哈佛大學攻讀了碩士、博士學位。讀博期間,她當選為有11個研究生院1.3萬名研究生的哈佛大學研究生總會主席。這是哈佛曆史上第一位中國籍學生出任該職位。
這就是「只追前一名」,每天進步一點點創造出的奇蹟。正如我們的生活一樣。作為一名中學生,我是個偏科的孩子。在這種「只追前一名」的理念的影響下,我的成績在逐步的提高,偏科的現象也不那麼明顯了。雖然我做的不夠完美,但是只要自己看好自己,一切的一切都是浮雲。美國作家莫頓·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中的主人公一樣,只要每次前進一小步,走一步再走一步,你最終會走向成功的。「只追前一名」的理念不像其它大道理難懂,相反,它簡單易行,更容易激發孩子的自信心和高昂的鬥志,目標雖小,但是具體。在實現這個目標時,會心無雜念,踏踏實實、認認真真地去做,摒棄了華而不實。在一次小小的成功中,得到了他人的認可和賞識,就會逐步走向成功,做出一番大事業來。
沒有目標我們便會失去方向,沒有期望我們便會失去動力。但是,目標太高,期望太大的結果,不是力不從心,就是半途而廢。只有明確而又可行的目標,真實而又適度的期望,才能引領人腳踏實地、胸有成竹地朝前走。
「只追前一名」,是一種理念,一種情懷,一種智慧,更是一種膽識。記住,每次只追前一名,每次都達到你心中的那個小目標,成功雖然難,但想不成功更難。
每次只追前一名讀後感(二)
讀到了王老師的《每次只追前一名》一文,深受啟發。
一個體質纖弱、每次跑步總在最後一名的小女孩,在媽媽的「每次只追前一名」的鼓勵下,不斷努力,不斷獲取信心,最終取得了優異的成績。推此及彼,最終女孩在學業、事業上同樣獲得了成功。
多麼睿智的母親啊,她沒有要求孩子一步登天,而是每次只給孩子樹立一個小小的、她能夠達到的目標,使孩子始終充滿信心地去學習,而信心為孩子的成長、成才插上了神奇的翅膀。有了這樣一雙神奇的翅膀,什麼樣的困難克服不了?
同樣,在我們的日常教學工作中,不管是跑步也好,學習也罷,總會有差異,總會距離。如果你要求最後一名的孩子一下子跑到前面去,那無異於一棒子把他打死。試想想,在我們所教的孩子當中,為什麼那麼多的學生對學習失去了興趣,為什麼那麼多的孩子破罐子破摔?屢次的跌倒、屢次的失敗、屢次的失望,導致的是絕望。「哀,莫大於心死。」如果一顆心已經對自己不再抱有希望,誰又能救得了他呢?
「每次只追前一名」,就是我們所說的「跳一跳,摘桃子」。 記得多年前參加《教育學》考試的時候,也答過「跳一跳,摘桃子」這道題,甚至還記得自己當時對答如流,但真正運用到現實工作中,卻做得不那麼盡善如意。教育專家林格曾說過, 「 教育者在幫助學生設立階段目標時要注意尺度,『跳起來正好夠得著』應是目標設立的基本原則。是啊,只有本著這樣的原則,我們的教育、教學才有可能走上陽光坦途。
所以,我們不妨學學那位母親,「每次只追前一名」,給孩子一個體驗成功的機會。讓孩子在不斷成長的過程中,獲得信心,享受成功。
每次只追前一名讀後感(三)
「只追前一名」的理念不像其他的大道理難聽又難懂,相反,它簡單易行,很容易激起孩子的自信心和高昂的鬥志,目標雖小但是具體。在實現這個目標時,孩子會心無雜念,扎紮實實,認認真真地去做,摒棄了華而不實。孩子在一次次小的成功中,得到了他人認可和賞識,就會逐步走向大的成功,就會做出一番大的事業來。
朱成在小時候由於身體纖弱,每次體育課跑步都落在最後。這讓好勝心極強的她感到非常沮喪,甚至害怕上體育課。這時,女孩的媽媽安慰她「沒關係的,你年齡最小,可以跑在最後。不過,孩子你記住,下一次你的目標就是:只追前一名。」她記住了媽媽的話 。()再跑步時,她就奮力追趕她前面的同學。結果跑步成績上去了,自己也慢慢地喜歡上了體育課。
接下來,媽媽把「只追前一名」的理念,引申到她的學習中,「如果每次考試都超過一個同學的話,那你就非常了不起啦!」就這樣,在媽媽這種理念的引導教育下,這個女孩2001年居然從北京大學畢業,並被哈佛大學以全額獎學金錄取,成為當年哈佛教育學院錄取的唯一一位中國應屆本科畢業生。她就是朱成。
一句話可以毀掉一個人的信心,甚至破滅他對生存的希望;但一句話也可以鼓勵一個人從失落中走出來,或讓人從新的角度認識自己,從此改變他的人生。所以在任何時候,我們不要吝嗇說一句鼓勵的話,給一個信任的眼神,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小事。一個人的力量對於自己也許是很有限的,但他卻可能幫助激發另一個人的無窮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