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文章讀後感(一)
在抗日文章中,我看到了炮火連天、濃煙滾滾的戰常一個個滿身鮮血、汗流浹背、奮力拚搏的八路軍戰士們。萬山叢中,青紗帳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敵後抗日游擊健兒到處逞英豪;雁翎隊、敵後武工隊、鐵道游擊隊,地道戰、地雷戰、痲雀戰……使驕狂一時的日本侵略者陷入到敵後人民的汪洋大海。我還看到了19路軍組織的「敢死隊」出發前接受長官的指示。我還看到抗戰1月27日午後,日軍準備開火的訊息使住在北四川路一帶的上海居民紛紛湧向租界避難。最後,蔡延鍇軍長親臨前線指揮……淞滬會戰中「八百壯士」的忠貞獎章,「血戰台兒莊」的殺敵大刀,「武漢會戰」中斃敵3000餘人的萬家嶺大捷中繳獲的戰利品……抗戰初期,國民黨數百萬軍隊對日軍進攻進行了正面作戰,給日軍以沉重打擊,粉碎了日本軍國主義者「速戰速決」的美夢。「抗日則生,不抗日則死,抗日救國,已成為每個同胞的神聖天職!」「平津危急!華北危急!中華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實行抗戰,才是我們的出路。」中國共-產-黨,率先吹響抗戰的號角。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在中國共-產-黨的積極努力和推動下,國共兩黨拋棄恩怨再次走到一起,中華民族全面神聖抗戰從此以燎原之勢燃燒起來。這場在1945年9月3日贏得的戰爭勝利全然不同以往110年前的甲午戰爭,中國進行的仍是一次封建王朝戰爭,而日本則進行的是一次國民戰。從1840年開始到抗日戰爭勝利的105年間,幾乎所有的大中小帝國主義國家都侵略過中國,而我們惟一贏得的,就是60年前的那場勝利。那是近100年來積貧積弱的中國第一次在一場生死存亡的民族戰爭中取得勝利,這場勝利改變了中華民族的歷史命運,喚醒了沉睡了幾個世紀的中國。
歷史學家陳寅恪曾說:「國可亡,史不可滅」,在《抗日戰爭》中,我了解這段悲壯而可歌可泣的歷史,作為一名中國學生,建設祖國,無疑是責無旁貸,卻又是一件難以承載的任務。戰士們就是這樣拋頭顱,灑熱血,用汗水和鮮血換來的新中國。讓我們勿忘國恥,好好,成為祖國的棟樑之才,將來振興中華!革命戰士永垂不朽!
《抗日戰爭》這本書在圖書館一個偏僻的角落裡,原本沒注意到它,但它封面的圖片讓我有了濃郁的興趣,一位中國士兵用刺刀將一位日本士兵插在一座橋上,而日本人則狠狠的望著中國士兵,背景是紅色的,像血……經過請教管-理-員,原來這是盧溝橋,是一個值得億萬中國人銘記的日子,是一個讓中國飽受痛苦的日子……
抗日戰爭文章讀後感(二)
五一期間,我心懷著對烈士的敬仰看了這本《中國抗日戰爭全史》。這本書以較為晦澀的學術性語言向我們展示了抗日戰爭的全過程。看完這本書,我感觸頗深。
回顧抗戰史,從「七七」盧溝橋事變,到廣州、武漢失守;這時,中國的何去何從不禁令人捏一把冷汗。敵人的爪牙瘋狂的揮舞著,而中國人民雖有所戰鬥,但還是紛紛倒在了日本人殘酷無情的掃蕩之下。「三光」政策,多少顆人頭被日本軍冰冷的砍刀剁下,多少條生命被罪惡的風沙所掩蓋。即使如此,中國人民並未在慘無人道的屠殺中一蹶不振。平津會戰、淞滬會戰、徐州會戰、太原會戰,一場場的戰役,粉碎了日軍3個月滅亡中國的狂妄企圖。接下來的戰略相持階段,著名的「地道戰、地雷戰、痲雀戰、破襲戰」向世界宣告著中國並非一隻仍人宰割的軟柿子,有血有性的中國人將給予妄圖奪取家園的侵略者們一個大大的教訓。最後的一場場戰略反攻戰役,充分突顯了我國軍民一心抗戰,保家衛國的決心。我忘不了那一個個英勇抗戰的烈士們:趙一曼、郭俊卿、狼牙山五壯士,更多的是那些無名的戰士們,他們譜寫著沾滿鮮血的樂章,一個個拋頭顱灑熱血,為了我們的美好生活,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而今天,雖然我們的國家進入了一個新的和平時代,烈士們的為了國家,艱苦抗爭仿佛已經離我們非常遙遠。「國恥」,同學們對待這個詞是熟悉而又陌生。紅領巾成為了同學們生活中的累贅——大熱天的,誰帶著不難受啊!紅領巾象徵著烈士的鮮血,這一點恐怕連剛上幼稚園的小朋友都知道。但是,生活在和平時代的我們,在每天戴著這個「累贅」的時候,真的把紅領巾當作烈士的鮮血了嗎?還是只是流於形式,「隨便戴戴」?對於語文書中已經伴隨一代又一代扥的紅色篇章,同學們只是掃一眼,就匆匆翻去,老師講到了這一課,就百般聊賴——紅色教育多無聊,連有趣的故事情節都沒有——這也許是許多同學的心聲。確實,我們已經進入和平年代,八路軍英勇殺敵的故事已經被當做口號,或成為與「抗日神劇」連在一起的飯後談資。我覺得,雖然抗戰時期已經過去了,祖國早已欣欣向榮,而物質條件遠比那個時候要豐盛許多。但是,我們可以吃上魚大肉,我們可以與全球接軌,與昔日侵略我們祖國大好河山的人們和諧相處,但是,我們不能仿佛理所當然一樣過上我們的幸福生活,因為我們的美好生活都是由烈士們當年的拋頭顱灑熱血換來的。我會空談我們一定要做祖國的棟樑,為祖國用盡所有力量之類的大話,但是我們一定不能忘記國恥。如果自忘國恥,我們與某國領導人不斷所做之事又有什麼區別?比起被抹殺掉歷史,自忘國恥才顯得尤為可怕!就算無法為祖國拋頭顱、灑熱血,就算你覺得這事不關己,也請你記住國恥,以中學生的角度為國家盡一份力——就算無法爭光,也請不要抹黑;就算無法做出什麼大的行動,也請盡一份綿薄之力——提高我們的素質。行走於大街之時,手中的垃圾請不要隨便扔在地上;身處公共場合之時,不要大聲喧譁,給他人帶來困擾。只需做出這點小事,就是為國家出一份自己的力量啊!
所以,不要讓愛國流於形式。大家一起行動起來,為國家獻出自己的力量!這本書,給予了我深思……
抗日戰爭文章讀後感(三)
在寒假中,我讀了許多書,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抗日戰爭》這本書,它裡面講述了日本侵略軍所到之處,燒殺搶掠,無惡不作。他們妄想以殘酷的戰爭迫使中國人民屈服。「國家興亡,匹夫有責。」面對處在危難之中的祖國,面對侵略軍的暴行,中華兒女沒有屈服,開始了保家衛國的英勇鬥爭,全民族抗戰由此展開。看到這裡,我想到了王二小、馬本齋、楊靖宇、劉胡蘭等革命烈士英勇就義的感人事跡,我又想到了那在革命戰爭中犧牲的無名英雄,他們為革命事業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正是他們用自己的鮮血,才換來了我們現在幸福美滿的生活。就拿楊靖宇來說吧,他帶領部隊在長白山的叢林中,在高寒缺氧。糧食、服裝、藥品完全斷絕的惡劣環境下,堅持和敵人鬥爭。最後只剩下他一個人,可不幸的是又被敵人發現,身患疾病、破衣破衫的楊靖宇依然和敵人周旋,但最終他還是倒下了。他死後,殘暴的敵人剖開他的腹部,發現他腸胃中竟無一粒糧食,只有野菜、樹皮和棉絮!面對狂妄的敵人,面對侵略者野蠻的屠殺,()英勇不屈的中華兒女發出了憤怒的吼聲。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經過八年艱苦卓絕的抗戰,終於趕走了日本侵略者,取得了抗戰的全面勝利。
這本書讀完了,但我的心情卻久久不能平靜,眼淚模糊了我的雙眼。八路軍和敵人血拚的景象浮現在我眼前,抗戰將士的一個個可歌可泣的事跡鼓舞著我,感動著我。當我學習上碰到困難的時候,只要想起了他們,困難就迎刃而解;當我生活上遇到了挫折時,只要想起了他們,我就無畏地抬起了頭,繼續前進。我暗暗地下了決心,好好學習,高舉先烈的旗幟,踏著先烈的血跡,繼承先烈的遺志,學習先烈的精神,完成先烈未完成的事業。長大後為祖國的現代化建設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