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中國少了一味藥讀後感

中國少了一味藥讀後感(一)

書中詳細描寫了傳銷人員的生活狀況,洗腦的具體程式,傳銷騙局的荒謬理論。作者用了23天的驚險臥底,揭示黑暗傳銷世界的無知與瘋狂。只是為了告訴世人:因為缺少常識,所以愚蠢無處不在。愚蠢不是天生的,而是人工製造出來的,製造愚蠢,是這世上最大的惡,勝似殺人放火。作者以自身性命為籌碼,隻身進入傳銷魔窟,他希望看到希望,這希望很簡單:讓常識在陽光下行走,讓貧弱者從苦難中脫身,讓邪惡遠離每一顆善良的心。

傳銷不算什麼新鮮事,大多數中國人都聽過,很多人都有切膚之痛。電視、報紙連篇累牘地報導,人們聽多了、習慣了,就把它當成一隻爛蘋果,既不問他為什麼腐爛,也不在乎它爛到什麼程度,輕揮手就把它丟到腳下,任它在那裡徹底爛透。《中國,少了一味藥》不能幫助任何人脫離苦難,只能讓人認識一部分苦難。他說,我不能幫人做夢,只願指出哪些是夢,而哪些是現實。

「愚蠢本身不是惡,卻可以把惡放大無數倍。聰明人只反對愚蠢,愚蠢的人什麼都反對。聰明的人自己思考,愚蠢的人讓別人替他思考。不會思考是可恥的,而更可恥的是,這群不會思考的人正在教我如何思考。」這哪是單單在寫一個傳銷組織,明明就是在寫一個專制國家的共同特點:阻塞廣大的民眾的視聽,把他們像罐頭一樣禁錮起來,然後當權者就可以混淆視聽,扭曲常識、指鹿為馬,成批的製造愚蠢,讓他們成為當權者的工具,畫一個永遠不可能的「共產主義」的餅,利用愚蠢的民眾來實現自己的私利,肆意釋放自己心中的惡,最終實現獨裁。

在看這本書時,我才幡然醒悟,我竟然是如此滴單純。一直以為社會上的種種黑暗對於哥哥這種簡簡單單活著的人只是當作飯後嘮嗑的題材罷了。但看看那些瘋狂愚蠢的傳銷者些,他們原先何嘗不是那樣簡單。又倔強愚蠢的花季少女「小淋」、有』祥林嫂「的再版」嫂子「、還有那對於那相對論、黑洞等高深理論信手拈來的大學生……等到這場戲落幕之時,他們已經搞垮了身體,耗盡了積蓄,家裡的地荒了、房塌了,身上背著重重的債,他們重視名譽,所以有家難回,而且已經習慣了遊手好閒的生活,那是身強力壯的可以去偷去搶,年輕貌美的可以去賣血、賣身,可那些疾病纏身的老人呢?那些嗷嗷待哺的孩子呢?正如魯迅先生所說:人生最大的痛苦莫過於夢醒之後無路可走。

覺得傳銷者是最可鄙的人,連做雞的都不如,人家起碼是用汗水在掙錢,而那群愚昧而又瘋狂的傳銷者只會利用親情、友情、愛情來把親人、朋友、愛人推進魔窟,來換取那一天生活費僅有3毛5的地獄生活。如果有人極力拉攏你,卻又要求你別想太多,甚至要求你放棄思考,那麼,他一定是想騙你。聰明的人自己思考,愚蠢的人讓別人替他思考。忠誠可敬,愚忠可憐。這也是傳銷騙局屢屢得手的原因:因為愚忠,所以老實;因為不懂思考,所以輕信謊言。

最後作者用一個字來描述他的傳銷生活,那就是「餓」,不是飢腸之餓,而是肉體與靈魂的雙重之餓,吃不飽固然難受,更煎熬的卻是精神上的匱乏與空虛。我相信一個道理:一個人的富足不僅是金錢之富。更要看他心靈中能容納多少與自身無關的東西。同樣,一個民族的強大也絕不僅是GDP的強大,更要看其在精神領域有多少發明創造。

中國少了一味藥讀後感(二)

《中國少了一味藥》是部紀實文學作品。作者慕容雪村用23 天驚險臥底,得到了第一手資料,探得了傳銷組織的內幕,寫成了此書。

我沒讀這本書之前,對有那麼多的人上了傳銷賊船這事不理解,常常想:「怎麼會有這麼多的『傻人』,上如此低級謊言的當?」

書中說,傳銷組織者誘惑大家:「 第一,只要加入這個行業,人人都能成功;第二,一個人要成功,至少要拉夠六百個下線。 」為此,作者為此給大家算了一筆帳:「 一個人成功,六百人墊底;六百人成功,三十六萬人墊底;三十六萬人成功,兩億多人墊底;兩億人要成功,要有一千二百億人墊底,那時地球上的人已經不夠用了,要想成功,只能去火星發展下線。 」 其實不必那樣痲煩,按照組織者「 一個人要成功,至少要拉夠六百個下線 」的說法成功率就是六百分之一,即:0.16% 。這在統計學屬於小機率事件,而小機率事件又屬於基本不可能發生的事件。可是,既然明眼人一看就知道的謊言怎麼會有那麼多的人上當呢?結論就是靠「忽悠」,靠「洗腦」。

作者曾在《小崔說事》裡專門講了那些搞傳銷的人是如何給人洗腦的:

1 、創造一個孤井,斷絕一切與外界的聯繫。在裡面,沒有手機,沒有電腦,沒有電視,沒有報刊,只有他們準備好的教材。

2 、把同樣的話一遍遍、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的往你腦子裡講十遍、一百遍、一千遍、一萬遍。

書中還說到:只要你一進入傳銷組織,馬上就有專人24 小時地「陪伴」著你,阻止你與外界聯繫,不停地向你灌輸他們的「理論」。試想,一個人處在如此的封閉環境中,有人不停地向你灌輸著某種東西,長此以往你能不信他所說的話嗎?

於是,作者通過這本書告訴我們: 愚蠢不是天生的,而是人工製造出來的。而製造愚蠢,是這世上最大的惡,勝似殺人放火。這也是為什麼傳銷屢打不滅之所在。作者在書中說:「 傳銷是社會之病,其病灶卻埋於我們的文化之中,在空氣之中,在土壤之中,只要有合適的條件,它就會悄悄滋長。 」

人還是要學會思考,可會了思考有時往往會痛苦——糾結。

中國少了一味藥讀後感(三)

這本書讓人毛骨悚然,我們突然發現那些我們刻意無視的歷史並未走遠,它每天都在上演,一切都是那麼相似。

群體壓力,對自己權利的漠視,虛偽而崇高的口號,鼓吹仇恨,無謂吃苦畫餅充飢,情感的泯滅。被騙到傳銷組織里的人在謊言裡失去理性,在狂熱里走向瘋狂。他們變得虛偽、冷漠、自私,每天想著傾軋和算計。和幾十年前的一樣,人性被壓榨出最醜陋的一面。一邊翻書腦子裡一邊嘩嘩閃過上個世紀中國的影響,整風、三年「自然災害」、反右、躍進、WG。想起法國大革命,想起奧威爾,想起大清洗,想起古拉格群島,想起一片片鐵青色的天空恐怖的年代。

中國不缺乏土壤,也不缺乏傳銷的土壤。我不認為這是什麼「國民性」,人本質上是非理性的,理智在反覆洗腦下潰崩,這就是人性,誠然脆弱,但不可恥。然而人並不是沒有絲毫從蒙昧中走出來的能力,有人逃出了傳銷組織,即使在最瘋狂的年代,仍不乏林昭、張志新、遇羅克等清醒的頭腦。但是我們的教育能給人清醒的頭腦嗎?書裡那個參加過物理競賽的大學生居然沒有分辨這種簡陋騙局的能力,回想清華當年的七二七事件不覺怵目驚心。現行的教育本身就灌輸的方式,自小熟悉認可了這種接受認知方式的學生很難抵制洗腦。急功近利的目的論,單一的價值取向讓年輕人變得目光狹隘,無怪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大學生在傳銷者眼裡還是傻乎乎的肥羊。教育不能杜絕愚蠢和狂熱,漢娜阿倫特正是在目擊了納粹德國軍官艾希曼的審批之後寫下了《責任與判斷》。然而就像魯迅所言,多喊醒一個「鐵屋子裡快要悶死的人」就不能說絕沒有摧毀這個鐵屋子的希望。

《狂熱分子》的作者霍弗認為民眾運動的追隨者以失意者為多,他們通過認同一種神聖事業而獲得自豪、信心、希望、目的感和價值感,他們寧願追隨販賣希望的人,而不願追隨施與救濟的人。諷刺的是,傳銷組織里把脫離者叫做「懦夫」,()而事實上他們才是真正沒有勇氣的人——不敢正視現實,自我痲醉。書裡說「儘管現實很殘酷,卻是我們唯一的家鄉。」

「臥底」傳銷組織的確是一件很驚險的事,撇開人身安全不談,能否在強大的洗腦下堅守理智是件蠻難說的事。即便像慕容雪村這樣抱著嚴防死守的心情,最後也驚覺斯德哥爾摩綜合症已經隨風潛入夜——理性不可靠,觀眾切勿模仿。精神鴉片的力量絕不下於真正的毒品,一旦沾上了只會越陷越深。人的認知能力殘破到無法被說服,只能被煽動,真正重要的已經不是他所依附的大業的本質,而是他渴望有所依附的情感需要。

我們的時代雖然是無神的時代,卻不是無信仰的時代。金錢和消費主義取代了上帝,「忠實信徒」無處不在,他們昂首闊步列隊前進,要通過語言和激勵手段按他們的形象塑造世界。也許我們就是他們,但是無論如何都應該儘量多的了解他們的特質與潛勢。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