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反思中成長讀後感(一)
《在反思中成長》一本是由幼稚園一線教師寫的可讀性較強的書。書中的一篇篇案例體現了作者的真心和細心,體現出一線教師在平凡的工作中發現的不平凡,融合了他們對教育現象的理解和對事件深層意義的思考。一個個富有教育意義的小故事,給我很多以啟發,讓人產生共鳴。
案例《不願認錯的東東》中描述,東東是個非常調皮搗蛋得孩子,經常惡作劇嚇唬別的小朋友,對老師的批評和要求從來都是滿不在乎的,可以說這是一個老師眼中的「問題兒童」。但是案例中的老師非常細心,她能夠查找到孩子異常行為背後的原因,深信每一個傷害別人的孩子都隱藏了一顆受過傷的心。於是,老師對東東伸出了愛心之手,通過家訪了解到孩子出現問題的原因是家庭教養方式不一致。通過不斷地與家長溝通,以及在幼稚園給予孩子及時的肯定和鼓勵,園所和家庭的教育形成了合力,雙管齊下,這個孩子慢慢發生了改變。
在我們的教育實踐中,有些孩子身上經常會出現一些問題行為,老師要做好家長工作,一起尋找問題產生的原因。家長工作做得細緻了,家長就能全面關注孩子的發展,孩子的問題也能迎刃而解了。
這本書啟示我們要善於從小事情中總結和思考,感受和體會。這裡,關鍵是要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善於把握事件的意義,做一個生活中的有心人。教師將自己的教育實踐和身邊發生的小事記錄下來,在寫作的過程中對事件進行梳理,引發思考,從而將理論與實踐結合,把行動的過程作為研究的過程,持之以恆,就能夠從簡單的事情中看出端倪,使自己的思想和認識更加深入,增強自身的職業敏感度。只有讓思考伴隨平凡的日常教育工作,伴隨教育行為的記錄,教師才能在反思中獲得專業的成長。我們都應該向書中的老師學習,做一個細心的人、當孩子出現了問題要從自己的行為上找答案,而不是把答案硬塞在孩子身上,從教育行為反思,尋求更合理的教育對策促使孩子成長,促進自己的專業成長。
在反思中成長讀後感(二)
在寒假裡,我很幸運的讀到了這本書,《在反思中成長》。本書分為「走進孩子篇」「教師成長篇」和「家園同心篇」三大部分。書中以案例及評析的方式呈現,將反思與實踐結合,行動與研究持續反饋和相互促進,能極大地促進了我們教師自身的專業發展,促使我們教師對以往教學經歷予以整理、歸納、評價和再認知的過程,引起實踐的某種改進。
在這本書中的很多故事都是來自與幼兒教師的日常生活中經常碰到的,裡面的很多問題,教師針對這些問題,所做的策略,他們的心得,不僅有助於我們教師調節自己的教育行為和形成積極的教育策略,還可以使我們外在的知識觀念具有個人意義,實現我們教師職業價值的內化,逐漸升華為職業理想信念,形成專業精神。
書中可以看出,其實孩子對世界充滿好奇心的特點決定了他們的許多言行在大人看來可能是很怪異的,有時甚至會覺得是不可理喻的,但是只要我們把自己放在孩子的位置,從他們的角度斯勞問題,就會明了一切。所以這需要老師有耐心,我們所要做的是冷靜思考,仔細觀察,然後做出相應的策略,幫助孩子健康成長,本出,非常實用,裡面的很多經典故事都是值得自己去思考和分析的內容。
在反思中成長讀後感(三)
讀《反思中成長》一書時,我感到十分激動。著名的美國教育心理學家波斯納提出了一個教師成長公式:成長=經驗+反思。教學反思是教師成長過程中的一種非常重要,也非常有效的方式。教師們一定要直面缺點,認真剖析,使之成為今後可借鑑的資源,從經驗型教師上升到研究型的教師。
首先,教師比較有效的成長途徑還是自己的反思。
教師的成長最終還是自己的事情,設法讓自己進入研究狀態,可以說是教師內在成長的不二法門。教師之所以感到職業的倦怠,之所以感到自己的日復一日的工作單調重複,那就是教師還沒有將自己當作專業工作者來看待,還沒有讓自己進入研究狀態。
如何讓自己進入研究狀態?"老師進行教育敘事研究,用自己的眼睛審視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或者身邊發生的教育故事,就等於開啟了教師從事教育研究的大門!因為,豐富的教育實踐開始進入了老師的視野,教師本人不再對於看似平常的事件熟視無睹,甚至置若罔聞!當我們的老師開始用審視的眼光面對自己每天的教育實踐的時候,他就不再為自己的所謂重複的工作而深感倦怠,因而他就可能走上職業的幸福之路。"
這段話對我的啟發簡直太大了,我常常痛惜為什麼總感到許多人工作一段時間之後,磨平了自己的稜角,缺乏了創新意識,我終於找
到了答案,那就是缺乏思考和學習的意識。因此,神聖的教育教學變成了知識的傳遞,教師的成長變成了經驗的積累。於是,不僅自己感到倦怠,而且對於各種活動的參與熱情也不很高。
近年來,我們常常提到"問題即課題",可是又有多少人能認真對待,並且將自己或者身邊發生的教育故事用文字的形式積累下來?包括我自己,做過的許多學生工作、與許多家長的交流、教學中的思維火花等大多在瞬間稍縱即逝了,積累下來的少之又少,幸虧我能及時讀了王校長的文章,及時意識到這一點。我想,亡羊補牢,猶未為晚。幸好,我還有一個積極進取的心。
其次,身邊優秀教師的引領,也是教師比較有效的成長途徑。面對教育大發展的今天,身邊優秀教師的帶動作用必不可少,可以帶動和鼓勵周圍的人一起來研究、共同來觀察自己或者身邊發生的教育故事,堅持撰寫教育隨筆、教育敘事或者有針對性地寫教學反思,日積月累,對他們的鼓勵至關重要。正如王校長所說的"讓老師們從自己的事情,從身邊的事情開始寫作,無疑能減少寫作的難度,也能提高協作的興趣。"當老師們真正享受著成長的幸福與快樂時,他們的自身的積極性也就真正調動起來了。
再次,我認為養成讀書和思考的習慣,對於一根教師的成長也十分有利。如果不注重讀書學習,不注重獲取新的東西來充實自己,那以後教書就只能是憑經驗、憑慣性運作,這樣教一輩子書,也只能是「教材」、「教參」、「標準答案」的傳聲筒,還談什麼創新與發展呢?周國平提醒我們:「認真地說,並不是隨便讀點什麼都能算是閱讀。譬如說,我不認為背功課或者讀時尚雜誌便是閱讀。真正的閱讀必須有靈魂的參與,它是一個人的靈魂在一個借文字元號構築的精神世界裡的漫遊,是在這漫遊途中的自我發現和自我成長,因而是一種個人化和精神行為。」
反思不是對事物簡單的「回顧」或分析,而是從事物現有的層面出發,向更深層探索,在新的層面上看到現實的不足。優秀教師的引領、教師自身不懈的努力和反思以及教師自身讀書習慣的養成,教師對自身的教學進行反思。教師如能及時反思、堅持反思,並把反思結果記錄下來,必定會積累一筆十分寶貴的物資和精神財富,我們也將伴隨著反思不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