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水滸傳的讀後感1000

水滸傳的讀後感1000(一)

《水滸傳》我國四大名著之一,它是由元末明初的施耐庵編寫的。這是我國第一部以農民起義為題材,而且有很大成就的長篇小說。

全書描寫北宋末年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人在梁山泊聚義,以及聚義之後接受招安、四處征戰,最後被奸人殺害的故事。文中的情節,很精彩,不說力氣勇氣莫大無窮的花和尚魯智深倒拔楊柳,還是忠義不屈於奸人的豹子頭林沖雪夜上梁山,還是性格謹慎青面獸楊志霸氣賣刀,又有勇有謀的智多星吳用智取生辰綱,或武勇非凡的行者武松喝酒的氣魄,還是打虎的勇氣……讓人拍手叫絕。

書中的人物各有各的特點,不必說宋江和小旋風柴進的仗義疏財,吳用的足智多謀。單說天真爛漫的李逵。所說李逵的性子有些時候急了點,但他做到了忠孝兩全。在宋江給他毒酒時,他知道是毒酒,而對於宋江和眼前的死沒有一點怨言,昂首咽下。李逵對老母也十分孝順,老母被老虎吃了之後,他一生氣就殺死了4隻老虎,把老母好好安葬。遇見李鬼,李逵不但沒有殺了他,反而給了他十兩銀子,讓他回去孝敬父母。從這兩件事就可以看出李逵的孝心。李逵做過的一件事令我十分佩服,那就是在他以為宋江做了壞事之後,要懲罰宋江,甚至對他破口大罵,不管他宋江是不是他的首領。從這件事情可以看出李逵對「忠義」兩字是把「義」字放在「忠」字的前面的,不會因身份或私心兒玷污這兩個字。

再說武勇非凡的武松,在過景陽岡前,在一家小店喝了十五大碗的酒,而店前明明打著「三碗不過崗」的招牌,店小二好心勸說讓他住一宿再結伴過崗,因為崗上有大蟲,被武松誤認為店家想騙他的錢,編出來的。不管店家怎樣阻攔,昂首繼續上路,還信誓旦旦說「便有大蟲,我也不怕」,這裡可以看出武松的豪邁,勇猛,坦白直爽、爭強好勝、不拘一格的個性。在打虎過程中,可以看出武松顧及顏面甚於生命、頗識時務,不粗莽行事的個性。在他殺了蔣鬥神、張都監和張團練十幾口之後,甚至在牆上用血寫下:「殺人者,打虎武松也!」這可以看出武松敢作敢當的性格。以及在後來追捕方臘的過程中,也是拼勁,拚命,在和方臘搏鬥過程中,方臘把他的手臂釘住了,他卻忍痛割下手臂,最後單臂擒方臘。

武松具有強烈的正義感和鬥爭精神,並在現實的鬥爭中逐漸鍛鍊出堅強不屈的反抗精神,英雄氣概。

再說宋江,作為梁山108的將領,我卻不喜歡這個角色,仔細想想,他做過什麼?他有軍師吳用的智謀麼?他有李逵的直率的牛勁麼?他有行者武松的勇猛,豪邁麼?他只是個站在眾人搭起的台子上,指揮指揮,卻不真槍實彈的將領。最後,為什麼結局那麼悲劇?因為他接受招安,雖說也是大家一起決定的,不再當草寇,給自己個出路而投靠朝廷,最終跟隨他的兄弟們被奸人所害,自己也無奈喝下毒酒。

終究,梁山,落草為寇,朝廷,招安,這一切,像一場夢。那108就是這夢中108個亮點。

水滸傳的讀後感1000(二)

《水滸傳》一書記述了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好漢從聚義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遼兵,最後剿滅叛黨,卻遭奸人謀害的英雄故事。讀完全書,印在我腦海里揮之不去的只有兩個字:忠,義。

忠,即是對自己的祖國,對自己身邊的親人,朋友盡心竭力。宋江在種種威逼利誘之下,仍然對自己的祖國忠心耿耿,這就是忠;林沖的妻子在林沖被逼上梁山之後,對高俅之子的凌辱,寧死不屈,最終上吊自殺,這也是忠。在當今這個社會中,相信很多人都能做到一個「忠」字,但是,卻很少有人能夠做到一個「義」字。

一個「義」字,包括了太多的內容。《水滸傳》中一百零八好漢為兄弟,為朋友赴湯蹈火,兩肋插刀,就只為了一個「義」字;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為一個「義」字。由此可見,一個「義」字雖然只有三筆,有時卻要用一個人的生命去寫。在現實生活中,給人讓座幾乎誰都可以做得到,但救人於危難之中卻不是誰都可以做到的。因為它需要有相當的勇氣,甚至是一命換一命的決心。

義,可以解釋為正義。一個具有強烈的正義感的人,就是一個精神高尚的人。古往今來有多少英雄好漢,捨生取義。難道是他們不怕死嗎?他們為了正義,為了真理可以奮不顧身,因為強烈的正義感清楚地告訴他們,什麼是不該做的,什麼是值得用生命去奮鬥的。一個沒有正義感的人,是不會理解這些的。因為他的正義感已被痳木所吞噬,奮鬥的激情已經被凍結,只是他的靈魂被社會中一些醜惡的東西同化了。

我還清楚地記得《水滸傳》英雄中有一個黑大漢,他生性魯莽,性情暴躁,經常為小事與他人發生衝突,甚至搞出人命案。但他卻能夠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令那些喪盡天良的傢伙們聞風喪膽。在現實生活中,雖然沒有這樣驚心動魄的大事發生,但「義」字卻滲透著我們的生活。對朋友講義氣,是小義。對素不相識的人或事物也用一種正義的眼光去看待,就是實際意義上的大義。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大義的民族,當日本侵華,多少義氣凜然的革命烈士,用他們的滿腔熱血,誓死不屈,才成就了今日蒸蒸日上的祖國。董存瑞捨身炸暗堡,黃繼光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敵人的機槍,這些都是炎黃子孫大義的延續,是中國歷史上揮之不去的光輝。

一個人,可以不相信神,卻不可以不相信「神聖」。當前,我們青少年最主要的任務就是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昌盛。因此,這也是我們民族大義的根本所在。讓我們相信這一份「神聖」,用自己的雙手去維護這一份「神聖」。

水滸傳的讀後感1000(三)

水滸一百單八將風雲聚義,數年間為國獻身。山東及時雨,河南玉麒麟,風雲變化,一部水滸,記載了許多許多……

細細品味《水滸傳》,大致可以發現這樣幾個特徵:一是反映了當時人們的思想狀況,二則表現出一種不可逆的時代潮流與歷史潮流,且細細品味書中語言,會發現書中表現了當前時代特徵中,一種階級性的衝突。

從宋江這個人物出發,可以看出社會思想與統治階級相加而成的一種複雜性。宋江在人們眼裡一生「忠義」,但在我看來,他的「忠義」是極具有矛盾性的。一個小吏,卻能仗義疏財,更獲得及時雨之稱,可以說是極為不易的。同時他又忠君孝親,這是他的忠。但當他的忠義衝突時,便突出了宋江,甚至是整個《水滸傳》的矛盾性。一方面他拚死救晁蓋,但卻在救完晁蓋之後,不肯隨其上梁山,按他自己的話說:「他要忠於法律,忠於君主 ,不去當那剪徑強人。」

但是歷史自然有其必然性,既然水滸開頭就是高俅發家,禍亂朝廷,那麼在如此時代背景下,自然與奸臣當道,掛上了鉤。官員高高在上,視百姓生死為兒戲。也正是因為這一點,才會將宋江、楊志、林沖等家境頗好之人逼上造反的道路。而正是因此,宋江的性格特徵,走向了第二階段,之前他難盡忠盡義,但被逼上梁山,卻有了機會。他大力宣揚忠君思想,將聚義廳改為忠義堂,在他眼中,那叫為兄弟們博個封妻蔭子,日後青史留個好名,何樂而不為之?

宋江的忠與義雖然片面,但是從小說中何嘗不能看出一些端倪,有志之士渴望整頓朝廷,不滿於社會現實,自然會產生反的想法,所謂的忠義,更不如說是在時代背景下的一種公共想法。

梁山好漢打抱不平,也正反映了中下級民眾的渴望。他們渴望得到美好的生活,但卻被現實所迫,如果說水滸傳有一個推手的話,那不是皇帝,反而是貪官污吏,惡霸豪紳。在108將中,林沖、楊志本來有自己的一份不錯的工作,林沖在最初時一味地退讓,被發配後,仍想著回家。卻不料,草料場被燒,親人被害,不得不走。《水滸傳》中的人物都具有傳奇性與現實性的結合,既顯得有神通性,卻不乏真實性,而在精雕細刻中,增強了文章細節的生動性。

水滸自有時代特徵,隨歷史而出,卻終不乏()真實。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