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青春勵志

太輕易出口的夢想,不過是自私鬼的託辭

1

魯豫曾說過「在我採訪過的很多嘉賓中當中有兩個人我會隔一段時間就想起他們倆,為什麼呢?因為我會有點擔心,怕他們過不好。之所以會擔心,是因為以他們的性格很有可能過不好。」她提到的其中一人就是馬永紅。

馬永紅何許人也,讓這個見多識廣的央視主持人念念不忘。

其實他不是什麼名人,12年前他只是一個普通的待畢業大學生,12年後他在大學任職。但這個普通人,卻分別在2006年、2010年、2016年這三年時間,上過三次《魯豫有約》。

而這一切都因為他曾經高喊過的夢想「要改變中國農村的現狀。」

大三這一年,他休學一年,以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勇氣,高喊改變中國農村現狀的夢想,2005年去農村競選村主任,以失敗告終。

他失敗的原因比較複雜,但不切實際,盲目自大也是很大的原因。他曾因選舉權與被選舉權的問題,一紙訴狀將當地政府告上法院,他為自己贏回了選舉權與被選舉權,但失去了勝出的機會,以失敗告終。他也因一系列的特立獨行事件而出名。

畢業後,他去做了村官,村官期滿後,繼續競選村主任,又以失敗告終。僅憑這樣看來,是一個有夢想的青年不幸失敗的故事。

但實際上,他高喊的所謂的夢想,不但失敗了,還犧牲了自己的小家。在魯豫的訪談中,他猶如一個唐吉可德式的騎士,憎恨阻礙他前進的一切,包括父母、愛人,特別像一個小孩子。

他出身貧困的家庭,與父母關係很緊張。當年作為家裡老大,家裡還有2個兄妹,都在求學。年邁的父母,期盼他能幫助挑起家裡的大梁,幫助弟妹讀書。但他一心只為競選村主任,改造所謂的中國農村。不但不能幫助家裡提供物質幫助,還要依靠家裡生活。

甚至在他30多歲時,組織志願者20多人的活動時,他都要求農村的貧窮父母,借鄰居的桌椅板凳,準備飯菜招待他的志願者。父母表現為難時,他還不樂意。

他與愛人,是師生戀、姐弟戀、校園戀,為了自己的夢想,他沒有物質基礎,穿著一身牛仔,在鄉下老家迎娶了自己的愛人,沒有給他一個完整體面的婚禮。

婚後他有了自己的孩子,作為人父,當主持人問孩子:爸爸陪你玩嗎?兒子說爸爸不陪他玩,爸爸自己看書、看電腦。

他的可貴之處是在眾人皆醒,唯他獨醉的情況下,依然高舉夢想的旗幟。經歷了10多年的社會摸爬滾打,經受了輿論風波。

看了我很辛酸,20多歲時,走出象牙塔意氣風發,高呼實現人生夢想,改造社會,奉獻社會,會讓人感動。但奉獻社會不是以親情為代價,不是所謂的一股腦的舍小家為大家。當小愛都實現不了時,何以言大愛!

2

參加一次座談會,在一起的都是一群20多歲的年輕人,基本上是大學畢業半年,或者一年多,都在基層工作。座談會討論的議題是如何在工作崗位上建功立業。

一場座談會下來,那些聲音最大,情緒最激昂的,都在闡述一件事情:我有很大的夢想,但專業不對口,現實讓我無法施展抱負。唯獨沒有聽見他們為實現夢想所做的努力。

按照這些夢想家的理論:請將實現夢想的人、財、物等,抓緊送到我面前,否則我無法實現夢想。

試問,當有人、有錢、有政策、有思路時,一切人財物都圍繞你的夢想轉時,還需要你幹什麼?你高呼的奉獻社會,改變現狀的所謂夢想,人人都可以高喊一遍。

剛畢業的大學生難免心高氣傲,不適應工作之初的人情世故和辦事方式。空有一番報國為民,在基層實現自己抱負的理想。但走上工作崗位後,侃侃而談的卻是自己工作中的障礙、不如意,崗位條件不允許,根本沒法提供實現夢想的人力、物力和政策等。唯獨不用行動去爭取實現夢想的條件。

正是因為夢想現在缺少實現的條件,無法短時間內實現,才叫夢想。不腳踏實地的立足本崗位,不想思路,不起身行動,不付出努力,空喊口號的夢想有什麼意義呢?

3

夢想從來不缺喊口號的人,更不缺空做白日夢的人,缺的是腳踏實地,積極謀事的人。

那些空喊夢想而懶於行動的人,打著夢想的幌子的自私鬼。他一方面高喊夢想,給人希望,另一方面又在不停抱怨崗位、領導、人財物等客觀原因,甚至抱怨家人的無能,親人的拖累。

有多大的能耐,就發多大的熱和光,何必死撐到底呢?

任何可以輕易脫口而出的夢想,不過是某些自私鬼的託詞。他可以自私到找遍一切客觀的原因,卻唯獨不願意低頭看看自己所擁有的。

年少無知時,空談理想與抱負,還暫且情有可原。當走上工作崗位,當理想與現實存在差距時,應適時調整思路,及時為實現夢想行動起來,去找尋找資源、人脈,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而不是一方面在本職崗位上庸庸碌碌,得過且過,一味的抱怨專業不對口、資源不夠、領導不支持。

君不見多少非本專業人士在某一領域做得風生水起。但滿眼空想的夢想家們,看不見他人為夢想付出的艱辛,從頭開始做起的勇氣,過程中付出的艱辛和努力。

曾經唐吉坷德式的革命者馬永紅,經歷了11年的社會磨礪,他不再高呼那些改變社會,改變大愛的空夢想,轉而開始着眼於當下的事業和家庭。魯豫說他逐漸變成了一個有溫度的人。他將競選村主任來奉獻社會的夢想,轉變為成立自己的公益組織團隊,從幫助身邊人開始做起。

馬永紅採取了另一種方式,同樣奉獻社會,更腳踏實地,也更讓人感動。這對其他空談夢想家們又何嘗不是一種啟發呢?(來源:簡書)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