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我們為什麼會發胖》讀後感

  自從人類進入現代社會之後,肥胖就成了一個難以攻克的難題,多少年來,許多人想出了許多辦法,就像柑橘減肥法、經絡減肥、節食減肥、減肥益生菌等多種方法,然而這些並沒有顯著的、廣泛的被絕大多數人體驗到的效果。而這些方法之所以沒有效果,是因為並沒有搞清楚肥胖的源頭所在。

  在近來的觀念中,人們認為肥胖的原罪是吃的太多,動的太少,導致攝入的能量大於消耗的能量,就會發胖(正能量平衡);當消耗大於攝入時,就會變瘦(負能量平衡)。其實也可以用卡路里這個單位來衡量這種能量。簡單來說,當消耗的卡路里大於攝入的卡路里,產生熱量赤字,就可以使人變瘦。但其實不然,不管我們如何有意識去維持「少吃、多動」的原則,我們也未必能成功瘦下來。並且比起懷疑這個「熱量決定胖瘦」的觀念,我們更容易懷疑自己的減肥意志力太薄弱了。

  其實熱量固然重要,但並不是導致肥胖的唯一因素。對於脂肪堆積量增加的兩個本質因素,都跟人自身的因素——胰島素有關。當你的糖類攝入增加時,消化吸收後你的血糖濃度就會升高,胰腺就會產生胰島素,用來將血液中的能量(血糖)運輸到不同的部位,有一些運輸到你正在使用的器官,用來提供能量,而那些暫時不需要的能量,就會被它搬運到脂肪細胞中,所以脂肪細胞就會隨著能量儲存的增加而變大,讓人外觀看起來變得肥胖。「糖類決定胰島素,胰島素決定了肥胖。」哈佛醫學院前醫學教授喬治·卡希爾(George Cahill)曾經這麼說過。而糖類更有一個俗稱為碳水化合物,大量存在於我國傳統飲食中的米麵、饅頭、餅之中。所以我國現在的傳統飲食,極易引起胰島素的分泌,甚至有引發Ⅱ型糖尿病的可能。

  綜上所訴,對於富含糖類的食物具體而言就是:食用精加工的糖類(包括麵粉和穀類),馬鈴薯(土豆)這樣富含澱粉的蔬菜,以及食用糖(如蔗糖和果葡糖漿等)。這些糖類確實會使我們發胖,由於脂肪的累積會讓我們感到更餓,於是我們吃的也更多,加之久坐不動,所以更容易發胖。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