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一位著名教育機構創辦人兼總裁辛西亞.湯白斯在《每個孩子都能成功》一書中介紹了她的學習模式教育法。通過10幾年的觀察,研究他發現每個孩子的學習模式不一樣。他發現所有人,包括學生,老師都具有4種學習模式,七種才智,並且根據每個孩子的情況提出了有效的應對教育策略。
在這本書里《每個孩子都能成功》,她教會你如何協助孩子,引導孩子終生自主學習。帶給你一種信心,只要你善於引導,每個孩子都能成功。她的研究成果表明,實際上根本沒有天生的所謂學習上不行的孩子。通過對學習模式的研究去幫助不同學習類型的同學,我們就會培養出更多的人才。在延伸閱讀中,她用了24個勵志故事案例來佐證:只要擁有情懷、智慧型的教育方式,孩子一定會成功。
這本書實際上給我們傳遞的教育觀就是8個字: 情懷教育,智慧教育。
情懷教育包括讓學生有尊嚴的學習,尊重學生的個性,真誠的愛心教育。
一個有情懷的老師最為根本的品質就是,他絕不只是傳授知識,只把應試作為短視目標,也絕不只是為了金錢而作為。他是讓學生成為愛學習的天使,快樂,幸福,自覺的學習,體驗學習帶來的成功。
智慧教育包括教學藝術探究,專業素養引領,科研助推教學,綜合知識融合,教師是學生終身發展的引領者,示範者,指導者,同行者。
辛西亞.湯白斯在《每個孩子都能成功》一書中強調解讀孩子的學習密碼,就是將人的個性分為數種不同的生命氣質,針對每一種生命氣質又繁衍出多樣化的引導和教導模式:
1環境選擇
強調如何讓孩子集中精力,進行有效率的學習,包括學習的地點,時間以及進食,光線,溫度等環境都相當重要:
2感覺形式
利於記憶:聽覺型、視覺性、運動覺型;例如,以前我們認為孩子讀書要在書桌旁規規矩矩地讀書學習,但是我們知道了學習模式里有運動覺型,我們可以嘗試讓那些愛動的孩子在動中讀書,背誦,效果會意外的好;
3認知模式
如何接收、傳達訊息的方式。分為絕對分析性/絕對巨觀型;
4七種才智
它們的高低體現孩子的天賦層次。
(1)語言
(2)邏輯-數學
(3)空間
(4)音樂
(5)運動
(6)人際關係
(7)內省
5四種思維模式
他們用不同的行為來傳達自己的想法
(1)具體有序型 。他們屬於按部就班,坦誠,踏實,穩定,可靠,給人安定的力量;
(2)抽象有序型。 他們屬於有條不紊,思考合邏輯,分析力強,從容不迫。最大資產是保持客觀的能力;
(3)抽象隨意型。他們對人事敏感,給人印象深刻,吸引人,直覺知道別人的需要;
(4)具體隨意型
他們好奇,愛冒險,隨預感貿然行動。不斷尋求改變、成長、冒險。
針對不同學習模式的人,辛西亞.湯白斯提出了幾百條可以參考的應對辦法,具有人文關懷,又充滿智慧。他還通過22個延伸閱讀來佐證這種個性化教育成果的案例。。
例如:伽利略父親發現孩子特長進行有的放失的引導,當伯樂,伽利略最後成為了科學家;鄭淵潔不讓孩子上學,卻用用人性化和個性化的方法去教育孩子,讓孩子獲得成功;愛迪生的母親發現他愛上化學後就為他把小閣樓里建了一個小小實驗室,培養他從小就勤思考,敢於探索的精神,後來成了一名偉大的科學家;
鄧小平因拿錢給同學被父親誤解,父親知道事情後主動向孩子道歉,勇於承認錯誤,成為他學習的楷模;列寧的母親耐心等待孩子道歉,阻止他撒謊,做品行端正的人;宋氏三姐妹的父親宋嘉樹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精神;居里夫人對兩個雙胞胎的進行「幼兒智力體操」訓練,讓他們親近大自然,接觸音樂,講童話,繪畫,自己動手在庭院裡栽花種菜,製作小東西,唱歌,到公園欣賞藍天,白雲,這一切都是體現了情懷教育和智慧教育的魅力。
其實,中外的歷史教育家都對智慧教育,情懷教育提出了許多值得我們學習借鑑的思想。
亞里士多德提倡自由教育,他認為「平等就是以相同的方式對待情形相似的人,以不同的方式對待情況有差異的人」;
夸美紐斯提倡人權教育,認為「教育是普遍的,適合社會中所有的孩子」「某些個體的特質越遲鈍或者越落後,他們就越需要更多的幫助」。他還說「做教育教學與做園藝是一樣的」。他認為教學藝術需要合理地安排教學時間,學習內容,教學方法,這一點與辛西亞的觀點一致,他創立的學習模式就是解決學生個體的差異,幫助每個孩子都能成功;
盧梭是西方第一位提出啟發式學習方法的人,是一種通過發現來促進學習的方法,他認為學生不應該「學習科學,而是發現科學」「正確的教育是我們的幸福,而錯誤的教育是我們的痛苦和淚水,也是我們對社會和民族犯下的罪過!」;
杜威提倡面向未來的教育。他創辦新實驗學校,允許學習者去創造他們自己的經驗:去實驗,去調查,去創造,去解決自主選擇的問題的操作辦法。總之,學生是在教師的指示和引導下依靠自己的力量學習知識,或許和同伴一起共同學習知識。在他的教育學理論中,教師主要有兩種職責:引導年輕人順利地度過生活中那些錯綜複雜的特殊時期,給年輕人提供以自然的方式進行學習的機會,也就是讓年輕人通過自己解決相應的問題來學習,其次,教師必須使年輕人能夠妥善應付當前的形式,還要有能力解決不可預測的未來將要面對的新問題。如果孩子不能自己策劃解決問題的方法,自己尋找出路,他就學不到什麼;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讓每一個孩子都抬起頭來!教育要面向「每一個孩子」,要尊重孩子,尊重他們的人格尊嚴,讓他們自信起來。「世界上沒有才能的人是沒有的,問題在於教育者要去發現每一位學生的稟賦,興趣,愛好和特長。為他們的表現和發展提供充分的條件和正確引導」。這也是辛西亞提到的學生的「有自尊的個性化教育」問題。而自尊是有文化差異的,會影響一個人的思想,行為。他說保持和培養每個學生的自尊心,取決於教師如何看待學生的個人學習成績。
蘇霍姆林斯基總是強調個性全面和諧發展。他的課堂就是讓每個學生去發現自己終身熱愛的事情,並為之而奮鬥不止,而教師就要去為了孩子的實現夢想去幫助他們,引導,鼓勵他們。
教育家陶行知說過的一句話也「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和辛西亞的愛心教育觀點一致。他的育人核心理念是:信任,善良,鼓勵,自律,示範成就每個學生。 他還說:培養教育人和種花木一樣,首先要認識花木的特點,區別不同情況給以施肥、澆水和培養教育,這叫「因材施教」;
孔子教育思想中說得最多的就是「因材施教」。孔子的因材施教思想也體現在孔子對學生的特點很注意、很了解。他能根據每個人的特點進行教學、這與辛西亞提出的根據學生不同的的學習模式情況,進行教學的觀點一致。孔子提出「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他還主張學思統一。往往不給學生現成答案,而是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常在閒坐時,讓學生隨意談論,然後因勢利導,引出自己的看法。對學生進行教育,提出「不憤不啟,不悱不發」的思想,深刻影響了幾千年的中國教育。
孔子不僅教學生時用啟發的方法,自己和別人談問題,也善於接受別人的啟發。後來的《學記》把這一經驗總結為善喻。「遵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就是說要引導學生,但決不牽著學生的鼻子;要嚴格要求學生,但決不使學生感到壓抑;要在問題開頭啟發學生思考,決不把最終結果端給學生。這秉承了啟發式教學客觀規律,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採用多種方式,以啟發學生的思維為核心,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促使他們生動活潑地學習。現在學科核心素養裡面的思維能力中的創新思維,邏輯思維,批判思維。也是以啟發學生思維為教學核心。
無論辛西亞.湯白斯還是中外教育家,他們的教育觀和思想都有相同之處,不僅透視著教育的情懷,而且讓教育充滿智慧。如果我們在教育教學中去踐行他們的教育觀,相信我們和我們的每個學生都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