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區塊鏈》讀後感

  前言

  好了,只對書里感興趣和有波動的地方做一些感想。希望和大家分享。

  上本書《失控》了解了去中心化然後對區塊鏈有了濃濃的興趣想深入了解,然後才有了這本書的讀後感。早在14年就有人跟我說區塊鏈,那時候我還是個只在電商里摸爬滾打的小運營。當時那人給說比特幣並不是複雜的遊戲幣,有很大的投資價值,前段時間聽說他已經北京買房了。上周,比特幣大跌,價格依然不菲。泡沫是足夠大,破了炸碎了一部分人,然後也富了一部分人。前端時間逛知乎,貼吧,看到個13年的帖子,就是幣圈裡一個大佬回復一個帖子。標題是,大學生,攢了5000人民幣,想理財,不會,請問大神們如何投資。大佬推薦買比特幣5年後再看。到今日,那5000人民幣的比特幣估計在峰值拋出的話淨賺2億,即使現在賣也有2000萬。不得不說,其實我們離億萬富翁的距離確實很近。還是KK說的話,湧現是必然。我們需要把握湧現,看清湧現。我並不是財富萬貫的人,只求能看的懂,學的明白,一盞燈,一壺清茶,一個愛人,一個家,寫寫感想。

  正文

  一、序裡面寫的很全面,從網際網路的誕生,網路協定以及等等。其中說到了數據孤島。現在的網際網路發展出現了一個悖論,走向了初衷的反面。網際網路提倡共享、公開、透明。各大網際網路公司也一直倡導這一理念。但事實上,他們掌握的大數據會和別人共享嗎?答案是否定的。在當時形勢下,大數據必然是一個公司的絕對內部資源。這樣就導致了大數據集中問題。大數據的集中就會形成多個信息孤單,大部分數據掌握在少部分人手裡,無法在全社會形成流通的閉環。仍然難以解決降低社會信用成本的問題。區塊鏈將會進一步解決這問題。這就好比,IOS和Android兩個系統,說是Android是開源,共享,其實像小米、華為等手機還是會做自己的Android的單獨Rom,去增加辨識,數據截獲採集等,就好比數據孤島。說到這就有有人說,數據孤島反而是幫助用戶可以保證自己的隱私。現在的設備都是把個人信息上傳到網路上,公司的伺服器里。其實這個問題很好解決,就是建立個人伺服器,我認為輕便的獨立的伺服器以後肯定會是主流,用戶將自己的信息和驗證方式存儲在自己的伺服器,不用上傳到網路,不會被監聽,加密的方式也改用比特幣的方式,這樣才是完全書數據孤島,才能完全保證安全。文中說到兩個方式,硬體和加密,硬體講完了,講講加密。每個人在微信上產生的大數據,對每個人自身都有很大價值。如果這些數據用類似Factom(公證通)這樣的系統加密後形成一個新的數字水印(哈希)然後保存在比特幣的區塊鏈上,每個人自己產生的大數據都不可篡改,私鑰掌握在每個人自己手中,也就掌握了自己大數據的所有權。

  二、比特幣。我理解的貨幣,貨幣本身一文不值,它的價值來源於其背後的信任。構建信任體系,就是構建貨幣系統,而這跟美元,黃金,還是人民幣沒有半毛錢關係。說一下被大家忽視的問題,首先是比特幣數量,有很多人計算是2100萬比特幣。其實是2的五十次方是萬億,不是萬。應該是2100萬比特幣單位,每一個幣能被分成1億「分」,所以最高計數應該是能裝所有的「比特分」。這個數剛好小於部分程式語言中精確整數最大值,在cpp java裡面絕對遠遠小於整數最大值。貨幣的根本在於信任,信用。一說到這個就讓我想到淘寶,網上鋪天蓋地的刷好評,刷信用,其實淘寶都在努力解決?仔細想想,限制ID,IP,有什麼難的?幾十塊錢的路由都能限制IP甚至MAC,何況淘寶?不就是為了刷大數據,讓大家看這些虛無縹緲的交易額更像是真的麼?餓了麼,美團,所有網際網路牽扯到錢的有幾個不是刷的?真的是無法解決麼?還是平台需要這些數據,大偽似真麼?如果你的錢都有唯一標識並且全網通報,你覺得還會有刷單麼?雲計算尚在空中,大數據還在萌芽,區塊鏈又悄然而至。我們一直在尋找最節省資源的方式,一直在探索效用最大化的途徑,一直在建設最公平的交易體系。我很擔心,這樣的刷單會停止前進,自欺欺人會讓止步不前。

  先說這些,下周三我會繼續跟大家一起分析這本書和網際網路圈。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