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要介紹的書是熊召政的長篇小說《張居正》。
首先,我們大家一起來簡單的了解一下張居正,張居正是明朝萬曆年間的首輔,明神宗朱翊鈞即位後,張居正與太監馮保合謀,逐去高拱,自任首輔,掌握明廷大權,開始進行改革。改革中他提出以「考成法」整頓官僚機構;同時注意任用支持改革的才俊之士。尊主權,課吏職,信賞罰,一號令,提高了行政效率。鞏固中央集權。實施清通欠、省驛遞、懲貪墨、汰冗官、省支出等項改革措施。改革賦役制度。為清查隱漏土地和推行一條鞭法,又在福建開始清丈田畝;實行查革冒免,即清查冒充優免的丁田,不許官僚假冒優免逃避賦役。張居正還採取厚商措施,整頓錢法,嚴禁私鑄,同時許銀錢兼用,許商稅納錢;批准實施戶部「速通關以甦商困」和「減稅契,寬鋪行,恤商人」之請,並任用潘季馴治理黃河、淮河,減輕了黃、淮下游的水患,漕運暢通。對周邊民族, 「外示羈縻,內修戰守」,整飭邊防,改善了民族關係。他以戚繼光等主持薊州防務,以李成梁鎮守遼東,邊防敗壞局面得到扭轉。
《張居正》這部書,以明朝張居正為原型的一部小說。這本書共分為《木蘭歌》《水龍吟》《金縷曲》《火鳳凰》四卷,129章。
這本書的主要內容緊緊圍繞著張居正展開,第一卷《木蘭歌》是變法的前奏,主要敘述著在隆慶皇帝病重去世和皇權變更的特定情況下,高拱、張居正、馮保之間的爭鬥和權力三角的逐步成型。第二卷《水龍吟》明寫京城裡「胡椒蘇木折俸事件」所引起的一系列紛爭,暗寫張居正借「京察」整飭史治的機會建立和鞏固自己的政治權力。這一階段中,李太后、張居正和馮保三人的權力關係中逐漸趨向穩定。第三卷《金鏤曲》是在權力三角關係穩定後,敘述了張居正變法最艱難的攻堅階段。小說第四卷《火鳳凰》描寫的就是隨著小皇帝長大而逐步收回皇權,權力「鐵三角」隨之瓦解進而導致變法迅速失敗,保守勢力全面復辟。
2015年,《張居正》獲第六屆茅盾文學獎。
這本書吸引讀者的地方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書中對景物的空間位置描寫非常的細緻。比如這是慶遠府最西北端的一個縣,三面與貴州接壤。境內萬山重疊,處處奇峰插天,道路窄如羊腸。僮、瑤、苗、僚等土蠻雜居於此。經過兩個多月的圍剿,韋銀豹、黃朝猛率數萬叛匪退縮到荔波縣的水山中。殷正茂層層堵截步步進逼,統率十萬大軍對叛匪形成合圍之勢。 荔波縣歸南丹州管轄,屬於那種「地無三尺平,天無三日晴」的地方。縣城在縹碧的荔溪邊上,縈水枕山,風景如畫。只是地方過於促狹,縣城常住人口不過三千人左右。把毛廁茶亭統算在內,也不夠一千間房屋。可是此番前來的人馬,先不說糧食輜重堆積如山的大軍,單是廣西布政使、慶遠府巡撫、南丹州知州、府治鎮撫司以及駐軍千戶等等隨軍而來現場辦公的各級官員,連同僚屬一塊大大小小也有上千人,縱是把縣城居民全都趕走,房屋也不夠。殷正茂也不管許多,只是命令這些地方官員悉數住進縣城,而把自己的總督行轅安置在城外三里地的關帝廟中。
關帝廟在一處山坡上,底下是清清淺淺的荔溪,溪對岸又是連綿的崗巒,再往裡走,便是進入水嵃山的官道。這天上午剛過辰時,殷正茂正在關帝廟內與幾位參將商議軍事,忽有親兵來報:「啟稟督帥,所請客人已到山下。
第二、對歷史事件的發生和解決寫的非常生動。比如胡椒蘇木折俸一事,從頭到尾做了詳細的介紹,從中也可以讓讀者深刻體會到「物以稀為貴」的道理。
第三、此書讓讀者對張居正的人格魅力和治國方略折服,書中詳細的介紹了張居正從入閣到首府的歷程,中間夾雜著高拱的權謀暗算、大明皇室的無奈渴望。在張居正出任首府後,將搖搖欲墜的大明王朝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比如實行京查、取消皇親國戚的部分特權,使大明的江山再一次固如金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