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讀呼蘭河傳後感

讀呼蘭河傳後感(一)

終於讀完了蕭紅的《呼蘭河傳》,這本不長的小說,我整整讀了有半年的時間,不是不用功,作品所流露出的"孤寂與苦悶"情懷,讓我很久很久都沉浸在那一片灰色的畫面中。

茅盾先生說:"但是我卻覺得正因其(《呼蘭河傳》)不完全像自傳,所以更好,更有意義。而且我們不也可以說:要點不在《呼蘭河傳》不像是一部嚴格意義的小說,而在它於這『不像』之外,還有些別的東西——一些比像一部小說更為『誘人』些的東西:它是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淒婉的歌謠。有諷刺,也有幽默。開始讀時有輕鬆之感,然而愈越下去心頭就會一點一點沉重起來。可是,仍然有美,即使這美有點病態,也仍然不能不使你炫惑。"

《呼蘭河傳》是蕭紅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小說構思於1937年,完稿於1940年,全書以作者的童年回憶為引線,描繪了上個世紀20年代東北小城呼蘭的種種人和事:不斷給人帶來災難的東二道街上的大泥坑;令人心碎的小團圓媳婦的慘死;有二伯的不幸遭遇;馮歪嘴子一家的艱辛生活……

《呼蘭河傳》的東二道街上有個大泥坑,六七尺深,人們和家畜無論是在晴天,還是在下雨天都會遭受到災難,淹死過小豬,用泥漿悶死過狗,悶死過貓,雞和鴨也常常死在這裡邊。人們說拆牆的有,說種樹的有,但從來沒有任何一個人想過把泥坑填平。這是小說的第一章所呈現給讀者的一個場景。呼蘭縣城我是去過的,今天的東二道街寬闊的馬路和鱗次櫛比的高樓已經找不回作者小說里的丁點影子,感嘆時光與文明、進步同行的偉大。

在現代作家中,蕭紅不是一位大家,但卻是一位風格獨特的作家。其扛鼎之作《呼蘭河傳》集中體現了蕭紅對民族生存狀態以及個體生命的思考,以及在精神上承繼了五四時期以魯迅為代表的中國現代鄉土敘事的啟蒙主義,也最能體現出她小說創作的風格。

在蕭紅的描述中,她的童年生活是快樂的,但也是寂寞的,她幼年生活的舞台便是她家後院的那個大花園。在這座大花園裡,作者和祖父在大榆樹下一起玩耍,一起幹活,百花和蝴蝶帶給蕭紅童年生活的無限樂趣,這讓人感受到了蕭紅在離開家鄉來到香港後,她更加懷念自己的故鄉和童年。於是,蕭紅用自己輕盈的文筆寫下了這部小說,沒有什麼幽美的故事,但處處是故事。

這座大花園對於蕭紅的意義如同魯迅對百草園的情感,是其文學創作的精神家園。作者貫穿小說的是"我家的院子是很荒涼的",這就為小說人物的悲劇埋下了伏筆。

團圓媳婦是一個美麗可愛的小姑娘,她才十二歲,本該是一個無憂無慮、天真爛漫的年齡,而她卻被過早地賣給了一戶人家做童養媳,剛來時是那樣的健康、活潑,一個人孤單地生活在一個陌生的環境裡,盡心盡力地做事,可動不動就會遭受到婆婆的打罵,在人們眼裡,婆婆打她是為了讓她更聽話、更懂事。沒多久她就匆匆地離開了人世,讓她的家人辛酸的不是她的死,而是自己為了她用了那麼多的錢,使了那麼大的勁,這是一個賠本的買賣。

一個團圓媳婦死去了,還有更多的像團圓媳婦這樣的女人在受著迫害!王大姑娘的死,胡家媳婦的死……在那個黑暗的年代,婦女們的遭遇在人們看來是司空見慣的,是自作自受的,是沒有人可以挽救的。每讀到此,心中的傷痛油然而生,看著今天婦女們的工作、生活,她們雖有無比的煩惱,但卻沒有無比的痛苦。

一部小說帶給人們的應是閱讀的快感,愉悅是快感,震撼是快感,思索也是一種快感。《呼蘭河傳》就是這樣一部小說,會帶給讀者觸動和思考,不信,您讀讀看。

讀呼蘭河傳後感(二)

每個作家都有自己的風格,有深沉悠長的,有活潑輕快的,有大發感情的。而蕭紅寫書字字都有情,對家鄉的情,對祖父的情,對園子的情。

但,我們知道,蕭紅這一生幾乎沒有快樂,一路坎坷曲折,只有童年,給了她對生命的希望。死,對於她來說不足掛齒,繼母的殘忍與冷漠她並沒有傾訴於紙上。她沒有寫出自己的痛苦,而是用憐憫的眼光去看別人。整本書字字透露出中國還沒有從封建社會走出來,當時的人們被一絲迷信愚昧的黑紗蒙罩著。在我看來,除了蕭紅、祖父和小團圓媳婦外沒有一個是正常的。

小團圓媳婦這段寫得尤其長。讀著,心中不由升起悲憫。好好的一個十二歲的小姑娘,黑頭髮,大眼睛,高個子,在現在看來就是一個大美人。而且生性活潑大方,就因這,婆婆奶奶還有其他的媳婦覺得不打不成。天天虐待,又是打又是在她腳下用燙鐵烙印。可憐的小姑娘越來越憔悴。婆婆奶奶們見她這樣,請來大神、二神為她跳,希望驅逐團圓媳婦身上的"妖氣".這些"大神"純粹是為了賺錢,說用滾燙的熱水燙一燙,妖魔鬼怪就會消除。可憐的姑娘,被燙得昏迷不醒,後悄然離世。婆婆哭得差點瞎了眼,不是哭她的小團圓媳婦死了,而是哭花在她身上的幾百兩銀子!

可是再看祖父和蕭紅的園子,有蝴蝶,有蜻蜓,有稻子,有狗尾草,有祖父和她快樂的回憶。跟著祖父,就像去遊樂園,興高采烈,欣喜若狂。那快樂的一幕幕仿佛遠在天邊,近在眼前。天真的孩子拉著祖父的手在園子中盡情玩耍,一會兒追蝴蝶,一會兒吃黃瓜,一會兒又躺在樹下睡著了……蕭紅身為女作者,筆致細膩,觀察仔細,與眾不同的是,她有親身實際的感受。她不僅記錄呼蘭河,記錄家鄉,記錄祖父,更在記錄自己,一個真實的自己,一個天真的自己,一個快樂的自己,一個美好的自己。那段時間短暫,祖父立時,這些回憶使她生存的依靠。

用具寫作的水平來看,似乎覺得《呼蘭河傳》中的很多句子可以刪去,但又覺得很有必要。每篇不是很長的文章,甚至只有幾句話的章節,覺得讀後很是充實。再用最具寫作的眼光,她的文章又是最華麗的。

讀著《呼蘭河傳》,也和作者一樣對呼蘭河充滿情,對祖父充滿情,對一切充滿情……

讀呼蘭河傳後感(三)

手捧《呼蘭河傳》,坐在房間裡,陶醉在故事中。

這本書講述的是二十世紀二十年代,中國東北呼蘭河畔一個小縣城裡所發生的一個個故事。這本書是蕭紅寫的,寫的淳樸,易懂。她在最後一章《尾聲》裡寫道:"以上我所寫的並沒有什麼幽美的故事,只因他們充滿我幼年的記憶,忘卻不了,難以忘卻,就記在這裡了。"雖然幽美的事情確實不多,但還是被我找到了幾件,讓我記憶猶新。

我最喜歡的一個片段是:祖父蹲在地上拔草,我就給他戴花。祖父只知道我在捉弄他的帽子,而不知道我到底是在幹什麼。我把他的草帽給他插了一圈的花,紅通通的二三十朵。我一邊插著一邊笑,當我聽到祖父說:"今年春天雨水大,咱們這棵玫瑰開得這麼香。二里路也怕聞得到的。"就把我笑得哆嗦起來。()從這段話里可以體現出作者蕭紅小時候是一個比較頑皮的小孩,會和祖父開開玩笑,沒有什麼煩惱。但是,如果仔細讀《呼蘭河傳》的話,就可以發現,其實,蕭紅家中的後花園就是她小時候最好、最開心的玩樂之地了。比起現在,我們的玩樂之地,蕭紅家的後花園就顯得十分渺小了。

到後來:那滿頭紅通通的花朵,一進來祖母就看見了。她看見什麼也沒說,就大笑了起來。父親母親也笑了起來,而以我笑得最厲害,我在炕上打著滾笑。祖父把帽子摘下來一看,原來那玫瑰的香並不是因為今年春天雨水大的緣故,而是那花就頂在他的頭上。他把帽子放下,他笑了十多分鐘還停不住,過一會一想起來,又笑了。

蕭紅,耍了祖父一把,她為自己在祖父帽子上的完美傑作而感到得意,她在書中多次寫到自己的童年是寂寞的,可見這樣的開懷大笑有多麼難得呀。

我認為最悲慘的事就是在東二道街上的大泥坑,這是在書裡第一章出現的一個鏡頭。泥潭有六七尺深,人們和家畜都會遭受到災難,泥潭淹死過小豬,用泥漿悶死過狗,悶死過貓,雞和鴨也常常死在這泥潭裡。人們有說拆牆的,有說種樹的,但沒有一個人想過把泥坑填平。我為此而感慨:那些是多麼愚昧的村民呀!在他們的腦海里只有順應社會,順應天意,認為人是不能違抗天命的,這就是他們的悲哀!

《呼蘭河傳》裡有一個人物——年僅12歲的團圓媳婦,剛來時她是那樣的健康、活潑。她一個人孤單地生活在一個這樣陌生的環境裡,盡心盡力地做事。有一天,團圓媳婦要當眾洗澡,要說洗澡,還不如稱為燙澡。裡面有一句形容團圓媳婦的話:小團圓媳婦當晚被熱水燙了三次,燙一次,昏一次。

這是多麼殘忍的事啊,一個12歲的小孩能承受的住嗎?終於,小團圓媳婦被村民折磨死了。

《呼蘭河傳》,女作家蕭紅寂寞童年的一曲輓歌,呼蘭河畔的一束風俗畫。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