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飄的讀後感

飄的讀後感(一)

很多年頭的書了。書已發黃,但無關閱讀,無關思考。

照樣是一口氣看完,停也停不下來。照樣是淚流滿面,止也止不住。不知道是什麼樣的因緣,沒有哪一本書讓我如此癲狂。

故事看完了,事實是,爛熟於胸了。每每看完,總有很多的感受。有時候,是思嘉爛漫的青蔥歲月里青春激情感染我。其中種種的小心思,讓我拿過來就用,不論有沒有用;有時候,是思嘉兩個筆挺的肩膀,支持我走過困難、艱苦的歲月,讓我像個戰士一樣,從不屈服;那句「明天再去想它罷」的咒語同樣被我熟用,以不為難自己,以尋求出路;有時候,是白瑞德深沉的愛,讓我百轉千迴;有時候,是思嘉與瑞德,兩個相愛的人的互相傷害,讓我在生活中體會到一模一樣的痛苦------

有點懷疑,對於男女之愛,我真的相信嗎?我曾經擁有過嗎?真的有永恆的愛?對於思嘉對希禮的愛,就好像是個神話,她真的會那麼堅持嗎?根據我三十多年的人生經驗,就算最強烈的愛,也經不住時光的磨礪,經不起道德的約束。原來於我,不遵守道德的約束的愛,僅限於動物。一旦有了婚約,必然雙方尊重。那麼,愛,還是退後於道德。或許,我不是思嘉,雖然我愛她。

二十年與時光奔跑,初相見的溫柔情愫,或許已經完全湮沒殆盡。那個當時莽撞的少年,已經塵封在歲月中。那個溫柔的孩子,只有他那雙明亮乾淨的眼睛閃耀在午後的陽光里。傷害過我的人不多,我傷害過的人也不多。唯有那個在午後的陽光下神采飛揚的凝視我的人,從未說過愛,卻定格在心的最深處。

年輕的時候不懂得愛,就如那個我愛的思嘉。可是,我愛過嗎?

什麼叫愛?

還有沒有愛?

即便你得到了一份永恆的愛,卻已失去了擁有它的資格。那麼這份愛,還可以愛嗎?

當被生活碰得體無完膚時,想到了求助。才發現,自視不低的我原來有這麼不高的情商。和思嘉一樣,對於別人心中所想,猶如白紙,既不願意、也不能夠。

飄的讀後感(二)

讀完《飄》我內心久久不能平靜,不是因為感動而是因為氣憤。氣憤於女主角郝思嘉的卑鄙、殘忍甚至陰險,因為大凡看小說,讀者總是有種先入為主的期望,期望女主角溫良賢淑,大度寬容或者純潔善良、忠貞不渝。不想,小說剛開始沒多久,郝思嘉就在12根橡樹衛希理和梅蘭的訂婚宴會上為了報復衛希理而"色誘"梅來的弟弟。很快他們就結婚並且還生了一個兒子,看到此處我好不氣憤,期望中女主角清純的形象蕩然無存。好在梅來弟弟很快就死在了南北戰爭的戰場上,也使我憤憤的內心燃起了"期望",期望郝思嘉"往後"能和白馬王子白瑞德能有驚天動地令人陶醉的故事。可是後面無情的事實是,美麗的女主角郝思嘉為了300塊陶樂的租金在向白瑞德騙錢被識破而未果後,又故伎重演色誘甚至還是她妹妹未婚夫的乾癟老頭弗萊,就只因為這個乾癟老頭有一個小小的木材廠,能夠提供她300塊。讀到這裡我都快被氣炸了,甚至我都不想看下去了,真是令我失望,女主角會如此的隨便,沒有一絲的對愛情的忠貞。幸好老頭弗萊沒多久後也由於郝思嘉的原因死了。終於,她和白瑞德走在了一起,可思嘉還是對衛希理賊心不死,居然身在曹營心在漢。正所謂一樣東西只有當你失去的時候,你才知道珍惜它,郝思嘉也是如此,到了最後,她才明白只有白瑞德才是值得她愛的,可惜那時白瑞德都被她氣跑了。

平心而論我是很喜歡郝思嘉獨立、自我、有想法有作為的"豪放"性格的。同時,對於其"不擇手段"式的"自私鑽營",對感情不純真、不忠貞是很氣憤的。曾經有好幾次,我和不同的女孩子討論過郝思嘉,希望了解從女性的角度怎麼看待郝思嘉。得到的結果是,她們大多是很佩服欣賞郝思嘉在那個年代的勇氣、能力和作為,而對於其沒有節氣式的"隨便"卻持寬容態度,認為那些是她不得已而為之的權宜之計,都是為了生存。不過靜靜想想也確實如此,在郝思嘉所處的那個動盪變革的時代,沒有她那"強悍"的性格,一個弱女子根本無法養活一個家庭、一幫朋友也保不住父親留下的陶樂。郝思嘉通過用斤斤計較的賺來的錢,通過各種"殘酷手段",換得了自己的新生,換得了朋友家族的新生。另一方面,郝思嘉對待梅蘭是很好的,是極盡關愛的。開始可能是出於對衛希理的愛而愛屋及屋,但到了後來則完全不是。她們兩個人的性格是截然不同,思嘉經常生梅來的氣,甚至還想棄她於不顧,好在在關鍵時刻,思嘉沒有以個人的私利干擾自己的情感選擇。以至最後,這兩個性格完全不同的女人,卻達成了一生一世的友誼,實在是一種奇蹟。至於思嘉對瑞德的感情,開始時我覺得思嘉是出於功利性目的的,是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而在利用瑞德,直到最後思嘉看清了希理,才知道自己真正喜歡的就是瑞德。反觀瑞德對思嘉的愛則確是真切的,雖然瑞德的性格和思嘉類似都是功利的性格,而且他還痞子氣十足。但我以為他從在12根橡樹第一次遇見思嘉就已喜歡上她了,這種喜歡是出於愛慕、出於對思嘉的愛。

相對於我對郝思嘉的既喜歡又氣憤,文中白瑞德這個形象我是比較喜歡的。他"放蕩不羈"但又不失自我,一身的痞子氣但又不失男子漢的愛國豪情,而且居然他還出身名門(美國西點軍校炮兵專業畢業生)。白瑞德看起來像個玩世不恭、唯利是圖的老痞子,但是從華貝兒口中我們可以知道,其實白瑞德是個心地善良,樂於助人的。至於瑞德的愛國情操那就更不用說了,在他們的"國家"(南方)危機的時候,白瑞德領導的封鎖線商人,歷經艱辛、排除萬難衝破北方的封鎖線為南方運輸急需的物資,並且在亞特蘭大陷落那晚在他親自上陣,操炮反擊"北方佬"。即便如此,也只有梅蘭了解白瑞德,亞特蘭大的上流人士還是不齒他。

雖然《飄》只是小說,但是通過讀《飄》,我也對美國的南北戰爭也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從歷史角度判斷,北方戰勝南方,是一種歷史的進步,是社會發展的必然,這些我們都在歷史書上學到過了。但是通過讀《飄》後,我們能看到從道德判斷來看,南方奴隸制中也有溫情也有情誼,北方對南方進行的戰爭從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侵略,摧毀著南方的秩序和關係,在某些方面反而激化了白人和黑人的種族衝突。

總之,《飄》不愧是世界名著,看後令我感慨良久!

飄的讀後感(三)

這個冬季因為讀過了《飄》,而變得如此精神滿滿。郝思嘉一個堅強的女性形象,她帶給我震撼和激勵不是所有的語言能夠講得完的。

愛情方面,她至始至終愛的都是衛希禮,可希禮根本不愛她,她對他的愛只出於個人的想像。於是她賭氣般地嫁給了韓查理,生了一個男孩韋德。後來查理戰死,思嘉變成了一個寡婦。為了解決因為戰爭導致的生存困難時,思嘉用盡一切手段,把弗蘭克捕獲了過來。因為弗蘭克在戰後有一家商店、一家鋸木廠,思嘉嫁給他是為了在戰後能夠維持生計。後來弗蘭克為了思嘉的事也被北方佬打死,思嘉第二次失去了自己名義上的丈夫。此時,思嘉心裡想著的還是衛希禮。想得越多,也就帶著太多的盲目性。而希禮帶給她的永遠是如光環一樣的一個輪廓,看似僅在眼前,卻又永遠遙不可及。故事的另一線索是一個叫白瑞德的男人,這個男人看上去那麼令人厭惡——滿腦子想著錢,非常現實的一個男人。他看似冷漠無情,其實卻在時時處處關注著的思嘉的一舉一動。思嘉對這樣的男人毫無感覺,即使和他結婚了,並且生下了女孩邦妮,卻為了希禮的存在,思嘉依然可以做到和瑞德事實上的分居。直到白瑞德由於邦妮的不幸離世,而決定離開思嘉。思嘉才猛然間發現,這個世界上原來真正愛自己的竟然是白瑞德。而思嘉至始至終想念的衛希禮竟然是一個只想在思嘉身上滿足男人慾望的人。命運跟思嘉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真正愛她的白瑞德走了,而近在咫尺的衛希禮只是一個她需要照顧的男人。思嘉面對命運的嘲弄從此就善感罷休了嗎?不!文章最後說:「還從來沒有過她得不到的男人,只要她下定決心得到他。」這就是郝思嘉,雖然在愛情路上轉了一個大彎,受到過命運的嘲弄,卻依然追逐著對於美好愛情、幸福人生的夢想。

其次,思嘉對於在生活中碰到種種困難有一種堅韌的意志力。她要解決所有人的生計問題,每一個在她周圍的人,都得依靠思嘉的忍辱負重、艱辛勞動、出謀劃策才能得以生存下去。有了問題,思嘉只能自己一個人扛下來,心中的心思和委屈也只能自己一個人默默承受。在逃難的過程中,她勇敢地保護著媚蘭不受傷害;為了恢復塔拉的生機,她甚至親自下地除草、勞動;在開鋸木廠的過程中,她忍辱負重,親自打點生意……在媚蘭死後,又有兩個人需要思嘉照顧:丈夫衛希禮以及兒子博。生活的負擔一次又一次地加上思嘉身上,既壓迫著她同時又驅使著她不斷地往前走。這個世界上還沒有任何困難能把思嘉打倒。()因為思嘉有對付生活磨難的法寶,那就是當她碰到一籌莫展、想不開的事情時,她會喃喃地對自己這樣說:「現在我不去想這些事情,明天等到我能承受得了的時候再想這些事情。」當自己承受不了的時候,閉上眼睛,索性不去想那些可怕事、糟糕事、困難時,等到某一天自己能承受得了的時候再去想這些事情吧!這是郝思嘉這位堅強的女性帶給我們面對困苦時的重要經驗。可不是嗎?生活中看似有許多煩惱,只要閉上眼睛不去想這些問題,那麼在以後的生活中,我們會漸漸發現,其實這些煩惱根本就不存在。

《飄》是美國作家瑪格麗特?米切爾一生中的唯一一部名揚天下的作品。本部作品,文字細膩而生動,需要按下心來慢慢閱讀。對於每一個場景的描寫、人物的心裡描寫乃至在全文故事的連貫性上,都可以看出作者的文筆非常細膩。這確實需要我們按下心來,慢慢品味,慢慢欣賞,慢慢咀嚼。在閱讀的過程中,又會帶給我們精神上以及藝術上的享受。

謝謝《飄》,讓我這個2012年、2013年的冬天不再平庸、不再寒冷、不再懦弱。生活需要我們堅強,並且勇於承擔起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在一切看上去紛亂無緒時,告訴自己:挺住!因為只有挺住,那麼「明天又將是新的一天了」!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