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中華上下五千年讀後感600字

中華上下五千年讀後感600字(一)

這本書從盤古開天闢地一直寫到隋朝的滅亡。記載了中華上五千年的悠久歷史。一篇篇生動傳神的神話,一件件發人深省、給人啟示的歷史故事,歷歷在目,讓人久久難以忘記。

神話故事總能引人入勝。這本書的神話故事也不例外,這些故事不僅寫的精彩,而且讓我們懂得了許多知識,明白了許多道理。例如黃帝大戰蚩尤的故事:遠古時候為了爭奪天下,九黎族首領蚩尤與黃帝展開了一場激烈的鬥爭,蚩尤設計了許多陷阱,但都瞞不過黃帝的眼睛,最後,黃帝用自己的聰明才幹奪到天下。這些故事聽起來有些荒誕,但也使我們明白了:在遠古的時候,各部落之間是有利害衝突的,並且發生過戰爭,說明了中華民族的源遠流長,是在人和自然的鬥爭中、部族和部族的鬥爭中,逐漸形成和發展起來的。

書中的歷史故事也很耐人尋味,總能給我們一些有益的啟示。如《唇亡齒寒》告訴我們手足情深的朋友,無論經歷各種變故都是不會忘記的。《蘇武牧羊》對待自己的國家一定要熱愛和忠誠……其中,我最喜歡的故事是《管鮑之交》,主要寫了管仲和鮑叔牙是如何成為生死之交的朋友。鮑叔牙是個知書識禮的謙謙君子,管仲是一個有著這樣那樣缺點的人,但鮑叔牙非常珍惜兩人的友誼,處處幫助、謙讓、維護管仲,讓他們的友誼一直傳頌至今。像這樣的例子,在我的生活中也有很多,在我們班裡有一些學習不好的同學,但那些學習優秀的同學非但不歧視他們,還幫助他們進步,後來還變成形影不離的好朋友。

總而言之,《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故事在我國民間廣為流傳,代代頌揚,是中華民族的瑰寶。

中華上下五千年讀後感600字(二)

如果我們瀏覽一下我們的歷史,就會發現每個朝代都有自己的忠臣與奸臣,也正是這些臣子,左右了一個王朝的興衰,那麼究竟什麼是忠臣?什麼是奸臣?我覺得其定義只能是相對的定論,只能是對應某個朝代來說,一般說不為私利,一心為國的我們稱他是忠臣,而一心為己,不顧江山社稷的我們稱他為奸臣。比如說鄭成功的後代,在清朝滅明初期,鄭氏後人占據台灣依然是稱自己是明朝的子民,與清朝對立,這對於明朝來說鄭氏後人是忠臣,而對於清朝來說那?不能說是奸臣,至少也是叛匪。所以說,忠臣也是相對的。

按正常的理解,忠臣是為國的,應該名利雙收,奸臣是敗國的,應該身敗名裂,可歷史證明,現實並不一定是這樣,這又是為什麼那?我個人認為,這要從忠臣與奸臣各自的特點說起:

忠臣易得罪人。忠臣往往都是一心為國,說話梗直,而在人際關係上則不擅長,這樣就容易使他得罪人。唐朝的魏徵給皇上提意見,不分任何場合,從不給皇帝留面子,常常讓皇帝下不來台,當然唐太宗算是很寬厚的了,換成別人恐怕就不好說了。宋朝的岳飛精忠報國,可他在對宋高宗說話時,也不太講君臣之理,另外,他也不知道皇帝的心思,只是知道收復山河,迎二帝還朝,其實皇帝根本就不想讓二帝回來,否則他的皇帝怎麼做?只是皇帝不能把這話說明了而已。漢朝的御史大夫曹錯也是一心為國,建議皇帝削藩,其實這是對國家很有意義的事。可被削的那些人能放過他嗎?弄的家個藩王紛紛造反,皇帝明明知道曹錯是對的,可是沒辦法,為使國家穩定,還是殺了曹錯。清朝的恭親王奕對於慈喜來說可謂是忠心耿耿,並有救命之恩,可就是有點不顧及君臣之理(叔嫂),有時還頂撞慈喜,最後還是被慈喜免職。說忠臣容易得罪人還有一點,就是忠臣有功勞時,容易遭人嫉妒,這樣也造成了忠臣樹敵太多的後果。反過來我們再說說奸臣,奸臣一般都很會察言觀色,不輕易得罪人,而且很會來事,只要是對自己沒有什麼直接的關係,你說雞蛋是方的都行。

忠臣為國,奸臣為己。二者的出發點就不一樣,忠臣為國家的事情考慮的多,對自己考慮的就少了。而奸臣為自己考慮的多,為國家考慮的就少了。這也符合一心不可二用的道理,這樣一來,忠臣就很容易遭別人的暗算,而奸臣就知道時刻保護自己。秦朝的趙高在秦始皇剛死時,馬上就感到如果扶蘇將來當皇帝,自己就不再受重視了,於是,他強迫當時的丞相李斯假傳聖旨,逼死扶蘇,讓秦二世胡亥登基,他還怕當時的大將蒙恬、蒙毅不服,也把他們迫害至死,可以說,趙高想的都是自己,他明明知道殺了蒙甜、蒙義對國家不利,可他還要這樣做,接著又把知道內情的丞相李斯處死,結果秦朝軍界、政界都沒有了領頭人,秦朝也就很快滅亡了。類似的例子歷史上很多,象春秋時期的吳國宰相伯丕收受越國的賄賂,就替越國說話,不殺勾踐,最後也是亡國。宋朝的秦燴怕岳飛收復失地功勞蓋過自己,就鼓動皇帝招回岳飛並害死。從這裡我們不難看出,忠臣很少為自己去想,所以很容易遭人暗算,而奸臣則只要是自己得到好處,不惜國家、他人的一切代價,為此,奸臣的自保能力遠比忠臣強。

忠臣、奸臣都有本事。忠臣的本事主要表現在辦「事」上,奸臣的本事主要表現在辦「人」上,二者之間正好處在兩個極端,但不管是擺弄事還是擺弄人,這都是一種本事。

忠臣不好控制,奸臣好控制。忠臣只知道報效國家,堅持己見,你給他任何個人方面的好處他都不願意接納,而奸臣正好相反,你給他點好處他就聽你的,就象狗一樣,一個肉包子就能讓它掉過頭來。對於皇帝來說,忠臣不某私利、不好控制是最可怕的,所以歷史上一個開國皇帝立國後都要殺一批忠於自己打天下的功臣,怕的就是自己將來控制不了他們,同時這也是忠臣惹火燒身的主要原因,所以有些聰明的忠臣就在這方面做點文章,以保全自己。漢初的丞相蕭何,功勞最大,可他怕劉邦懷疑自己,在晚年,就故意做了一些貪污、受賄方面的錯事,讓皇帝感覺到蕭何這個人也沒有什麼大的理想了,所以,蕭何算是少有的善始善終的忠臣。秦國的大將王剪,在出兵滅楚時,故意一會向秦王(當時贏政還沒稱帝)要塊地,一會向秦王要個封號,一會再讓秦王給孩子安排個職位等,他這樣做的目的就是想讓秦王放心,他不會謀反,只是想多享受點。從上面兩個例子我們不難看出,皇帝怕什麼?他怕的就是手下的臣子功高蓋主、怕的就是手下人謀反,而王剪和蕭何恰恰明白這些,特意作出一些小人做法,讓皇帝感覺他們也是貪圖享樂之人,沒有野心,從而保全自己,這在古代的忠臣當中是很少見的。

那麼皇帝是如何對待忠臣和姦臣的那?要我說就是兩個字:「牽制」,既讓忠臣和姦臣相互制約,同時,自己也可以從中牽制忠臣和姦臣,使忠臣和姦臣都要依靠自己,從而鞏固自己的地位,其實,歷史上有的皇帝是被奸臣矇騙了,有的皇帝則是裝糊塗,是在利用忠臣和姦臣,構想一下,如果手下的臣子都一條心的話,皇帝還能控制的了手下人嗎?所以,一個聰明的皇帝往往讓手下人相互制約,自己從中漁利。如漢景帝殺曹錯、宋高宗殺岳飛等這都是皇帝知道是怎麼回事,是故意殺的。崇禎殺袁崇煥、吳王夫差逼死伍子胥確實是屬於皇帝自身的糊塗。

歷史是什麼?要我說就是一面鏡子,我們可以通過這面鏡子來看看我們今天的一切,我感覺,我們周圍的人當中,就有君子,有小人,而君子就象前面提到的忠臣,小人就象奸臣,在我們日常工作中,君子實在,把心思都放在工作上,你和他個人有點什麼衝突他不會在意,而小人把心思都放在整人上,你得罪他他能放過你嗎?小人儘管如此,可他卻很能拉攏一些人,很會和領導處關係,所以他也很吃的開。小人也象奸臣一樣,對什麼事都沒有自己的原則,只要是對自己沒有影響的,你說什麼是什麼,從不和你犟嘴,如果你讓小人來評論一件事的對錯,他不會根據自己的看法來評論,而是要看怎麼評論對自己有利,要看看自己站在誰的一面有利,就說誰的對,所以我們可能也會發現,越是會來事兒的人,越沒有自己的觀點,越不和人頂嘴,特別是對自己的上司,或許這也是他們從歷史上得到的啟迪吧。

中華上下五千年讀後感600字(三)

讀了《上下五千年》這本書,我的感觸很深,同時它也使我受益匪淺。

這本書從春秋到七國統一,又從三國到清王朝滅亡,這之間發生的許多事情它都記載得清清楚楚,使我知道了我國的歷史不但悠久,而且充滿了屈辱。

《上下五千年》不僅讓我了解了中國的歷史,還使我認識了許多歷史上傑出的人物。()如楚國大夫、愛國詩人屈原,統一中華、修建長城的秦始皇;智慧過人、料事如神的諸葛亮;收復台灣、人人讚頌的鄭成功……這些在中國歷史上被歌頌的人物,都給了我深深的啟發。他們讓我懂得了「胸懷大志,報效祖國」的道理;使我知道了建設祖國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他們讓我從小就有了一顆熾熱的報國之心!

讀了這本書,我同時也有了許多疑惑。為什麼有悠久燦爛的文化,卻沒有成為先進發達的科技強國?為什麼泱泱大國卻遭到各國列強的侵略和蹂躪?為什麼……許多為什麼在我的腦海中翻騰。後來,我終於想明白了,「落後就要挨打」!因為到了近代中國太落後了,而再看看現在,中國正迅猛地崛起,科技水平已趕超國際領先水平。我們正趕上大好時代,一定要珍惜來之不易的學習環境,刻苦學習,掌握科技文化知識,長大了把我們國家建設得更加強大。

讀了《上下五千年》這本書,我深深地感覺到了祖國是多麼得需要我們這些「花朵」。同時,我也為自己是一個中國人而感到自豪和驕傲!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