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塘荷韻讀後感(一)
這篇《清塘荷韻》是季羨林老先生於86歲高齡時完成的佳作,可與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相媲美。
幾顆來自洪湖的蓮子帶著老人的希冀和憐愛躍入了紅湖,一種頑強而高潔的生命在黑暗和淤泥的包圍中開始萌芽。
如果說周敦頤筆下的荷花是志行高潔的隱者,朱自清筆下的荷花是撫慰心靈的舞者,那麼,季老筆下的荷花則應該是張揚生命的強者,是徹悟生命的智者。
我們很難想像,在寂寞的歲月里,在荒蕪的湖面下,在陰暗的泥沼中,那蓮子是怎樣暗暗地積蓄著力量,是怎樣將生命的嫩芽鑽出了堅硬的外殼。這芽一旦破殼而出,便以一種驚人的力量展示著生命的頑強與美麗。經過了整整兩年的期待後,在第三年,奇蹟終於出現了,水面上露出五六片圓圓的綠葉。這是生命的使者啊!雖「細弱單薄」「可憐兮兮」,卻足以使那顆本已深感失望的心得到一絲慰藉。一千多個日夜過去了,在經歷了漫長的寂寞後,第四年,荷花完成了生命的涅盤。「蟬噪城溝水,芙蓉忽已繁」,原來平臥在水面上的一些荷葉竟躍出了水面,亭亭田田「鋪滿了半個池塘」,放眼望去,滿目的綠荷紅蕖,撩雲逗雨,映日迷霞。再聯想季老的人生遭遇,這種頑強而美麗的生命,這種「極其驚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極其驚人的擴展蔓延的力量」,不正是作者生命歷程的真實寫照嗎?
季老深愛著這滿塘「季荷」,每天數次徜徉於湖畔,默坐靜觀。塘中「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令人萬躁俱寂,陶然於玄思冥想之中。這就是智者與自然的對話,是心靈與自然的交融。「風乍起,一片蓮瓣墮入水中」,而此時,心中已是沉甸甸的厚實,微風已拂不起半點漪淪。望著墜落的蓮瓣,心中反而更添一份寧靜,這便是對生命的徹悟。這瓣荷花,曾飽嘗過孕育的艱辛,也曾感受過生命的快樂,而此時它要悄然離去了,那便順應自然吧。它走了,走得如此飄逸,如此灑脫。能以如此超然的心態面對生命的消逝,荷花實在是徹悟生命的智者。
隨著天氣變寒,翠妝褪盡,滿池殘荷,繼而消逝得了無影蹤。此時也不必傷感哀嘆,該去的終將會離去,該來的必然會到來。待到來年春水溢,又該是翠蓋千疊,滿塘紅艷了……
清塘荷韻讀後感(二)
荷花,有出污泥而不染的高尚品格,有「花朵中的天使」的美麗稱號,有讓中國古代君子不斷對它描寫的高雅氣質,這樣美麗的花,怎能不讓作者著迷?
荷花是一座高尚品質的寶庫,其中有讓我們學也學不完的品質,這篇《清塘荷韻》,就講述了很多。
荷花的種子殼很厚,在淤泥中可以千年不爛,這說明了荷花頑強的生命力;荷花突破種子的殼要好幾年的時間,()這恰恰體現了荷花那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精神;荷花可以在幾天裡迅速蔓延生長,表現了其驚人的力量;荷花出淤泥而不染,說出了荷花的清廉。
但這篇文章最令我著迷的地方不是荷花的種種品格與優點,而是文章中的一句話,這句話很經典,那就是「既然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嗎?」
這句話很有韻味也很有趣,早冬和初春之間有3個月,而晚冬和初春之間只是彈指一揮間,人們也編出很多很多句話來,什麼「既然戰爭到了,和平還會遠嗎?」等等……我雖然不能讀懂,但卻明白了一個共同點:
句子中寄託的是人們的希望!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盼望!是人們對文明的眺望!
清塘荷韻讀後感(三)
2009年7月11日,季羨林爺爺離我們遠去了。季爺爺是我國著名的古文字學家、歷史學家、東方學家、思想家、作家等。他精通12國語言,是我國的國寶級人物。季爺爺學貫中外,兼容百家,是公認的學界泰斗。
《清塘荷韻》是季爺爺的代表名篇,今天我讀了《清塘荷韻》,平平淡淡的文字,讀起來卻感觸頗深。《清塘荷韻》是寫了季爺爺把幾顆洪湖的蓮子投入門前的池塘,希望長出蓮葉荷花。經過四年的耐心等待,終於長出了大片荷葉,葉子擴張的速度驚人地快。光長荷葉是不行的,荷花也接踵而至。那裡的荷花不僅紅色濃,而且花瓣多,每一朵花能開出十六個復瓣。文中還寫了他讀過一本詩話,其中有兩句詩:池花對影落,沙鳥帶聲飛。作者認為第二句對仗不工整。我與爸爸探討時,爸爸也有同感,爸爸對了一句:池花對影落,日葵向陽開,我看比較工整。
《清塘荷韻》文中還提到,一年夏天,天氣十分炎熱,而荷花卻開得特歡,幾乎連池塘的水面都看不見了,寫出了荷花生命力的旺盛,也寫出了季爺爺喜愛荷花的心情。文章的後面寫他的一個愛花的鄰居,天天數荷花。季爺爺是知道的,在荷葉底下、石頭縫裡,旮旮旯旯,不知道隱藏著多少花骨朵兒。荷花的生命力也是很頑強的。
季爺爺寫的文章,詩句引用得很多。如在文章中的「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靜靜的池塘里靜靜地開著荷花,這種境界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
季爺爺的文章特別好,值得我們學習的還有很多很多,需要我們以後慢慢品讀和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