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微軟的秘密讀後感

半個學期的時間閱讀了四部作品,分別是《夢想金山》、《Borland傳奇》、《軟體開發的科學與藝術》和《微軟的秘密》,使我受益良多,其中,《微軟的秘密》最使我著迷。

儘管十多年過去了,《微軟的秘密》卻沒有被歷史丟進垃圾堆,它仍是解析微軟內部的密碼之一,被許多國家翻譯再版,這除了歸功於兩位作者當時40多次的深入採訪,也得益於他們獨特而專業的分析能力。作者在序言裡特別提到,儘管本書是由他們兩人撰寫完成,但在寫作過程中,「我們也收到了不同階段的產品的具體說明書樣本,還有為產品設計和實施而準備的訓練材料,有關工具(用於編寫其他軟體的特殊軟體程式)的檔案,測試計畫,客戶問題報告和一份內部職員調查表。」可以說,《微軟的秘密》一書盛銷不衰的原因正是在此:微軟王朝的核心們透過他人之手來完成的研究報告。有人說,讀了《微軟的秘密》,對你而言,微軟就沒有了秘密。

書中多次談到如何決定產品的優先權。當產品面對非常多特性的時候,我們究竟是要全部完成還是只完成一部分。從scrum開發來說,解決方案非常明確的。我們每個月甚至每兩周收集項目的需求,然後對需求做綜合的評價,決定未來一個月需要完成那些特性或者項目。如果我們把不重要、或者把當前緊急的項目給擱下了,事後上峰review項目進展的事後,肯定會追究責任的。不過這種優先權排定也有弊端,比如一些可以改進用戶體驗,但是不重要的事情,很難排上日程。這也是大網站某些時候用戶體驗改善慢的原因。

微軟總是處於被聲音包圍的位置,聲音或是指向「用極短時間躋身一流企業的陣營」,或是「發家路上充滿心機和投機」,但是微軟顯然不在意這些,他們總是微笑著說「希望讓人們了解微軟取得的進展」,所以書裡含有對微軟內部運作機制和市場行銷手段的大篇幅探討和分析。微軟使用的許多管理方法並非首創,但卻是「將其使用得非常行雲流水的」,其中尤為人稱道的,是微軟使用的產品開發和小組管理的方法——同步協調、兼求穩定過程。在產品開發方面,同步和穩定過程方式使微軟能夠將創業早期鬆散結構的小團體方式升級,從而相對迅速且低成本地建立起複雜的軟體系統。許多公司和團隊常見的問題是,為了在較短時間內完成複雜作品,需要建立大型團隊,繼而會面臨管理的問題。微軟採用多種措施來限制產品的規模和範圍,將項目小型化,依據產品任務劃分出不同部分,每個部分再交由不同人員負責。這一改變使微軟迅速度過了「軟體作坊」的過程,很快步入王朝時代。

在有幸拜讀這本著作之後,我想到了以下幾點:

1、成功是不能複製的。

首先,對於蓋茨其人,沒有人能比的上他的聰明,中學二年級時便自學了BAISIC語言,14歲時就可以和艾倫保羅一起通過編寫和測試電腦程式來賺錢了。也很少有人比得上他的魄力,毅然從最好的學校輟學。至於其商業頭腦,在公司的發展中更是體現得淋漓盡致。

其次,從公司的組織來看。微軟是人才的聚集地,是聰明人的俱樂部。3%!微軟只錄用最頂尖的人才。這是微軟的僱人原則。對於,網羅這麼多的頂尖人才,非得有巨大的財力不可。微軟招的人必須既懂技術又善於經營的精明人士。

最後,微軟創立時期正是網際網路剛好起步的時代,其他主要的企業主要是生產硬體,如IBM、蘋果等。軟體行業是一片藍海。而現在,各種軟體公司正在「大規模廝殺」,進行著激烈的競爭。

雖然,微軟的其他優勢,比如讓各部門專家自行定義其技術專長並負責招聘專業人員,員工邊乾邊學的導師制,利用大規模促銷和簽署專屬契約確保公司的產品成為行業標準等高招可以學習,但以上的三點無論如何是不可能複製出來的。

2、永遠沒有最好的組織。

微軟雖然組織很活躍,沒有官僚主義。看似是一個完美的組織。但也有一些弊端。

首先,中層管理者不足。微軟喜歡將開發人員提升到經理的位置,其主要依據是他們的技術能力和成就,而不是他們的管理才能。而且,在80年代到90年代高速發展,以致非常年輕的開發人員也能承擔起了非常重大的責任。中層管理人員的短缺是一個嚴重的問題,因為幾乎任何公司里中層的經理人員都是使整個組織有效運作的中堅力量。

其次,就是比爾蓋茨的明星效應太強。

最後,微軟產品單元不斷增加的相互依賴性,可能會削弱它們的市場聚焦度。

3、實現大而不倒,大而不傲是有可能的。

首先,小團隊管理使得微軟儘管人數眾多,但仍然能高效工作。根據將產品劃分為特性的原則,項目可以將產品任務分為多個片段部分,每個片段部分都由很少的幾個人負責。每個小團隊通常由一名程式經理和3-8名開發人員在腳上一名特性小組小組長組成。同時,同步與穩定法、每日構建、發布日確定等多種制度都促進了小團隊的高效工作。

其次,微軟努力在構建著學習型組織,通過不斷的自我批評,反饋和共享進行改善。事後分析、過程審計、pss等都是這方面努力的結果。同時,「向未來出擊」的戰略也鞭策著微軟不斷前進。

4、贏得市場不能只靠行銷或專心生產產品。在這方面,微軟的做法是很值得稱道的。如:

(1)儘早進入演變中的大市場,或者用「好的」產品刺激新興市場以建立行業標準。

(2)不斷完善新產品,定期淘汰舊產品。與其被競爭對手的產品打敗,不如自己淘汰自己的產品。

(3)利用大規模促銷和簽署專屬契約的方法確保公司的產品成為或繼續成為行業標準。只有通過規模銷售,()才能提供物美價廉的軟體。史提夫鮑爾默說過:「軟體行業屬於固定成本的產業。因此規模銷售代表著一切,因為你可以將固定成本在廣泛的範圍內進行分攤。」微軟通過向硬體公司出讓廉價授權、捆綁銷售、拓展海外市場等手段極大的促進了其規模銷售。國際市場的產品複雜度一般會提高3%-5%.但相比之下市場規模卻能至少擴大一倍。因此,微軟目前40%以上的收入來自海外市場這一事實並不會讓人覺得意外。

(4)充分發揮作為標準提供商的優勢以推行新產品和關聯產品。

(5)整合、擴張,並清晰化產品以進入新的大眾市場。依靠信息高速公路,微軟在新的大眾市場取得了極大成功。

書裡的觀點雖然寫於十多年前,但它提出的微軟弱點仍然值得思索。首當其衝的就是蓋茨本人,雖然不可能打上「敗也蕭何」的標籤,但他確實是微軟關鍵的一環。當你讀到《微軟的秘密》中記錄的種種缺陷,進而比較蓋茨離開後的微軟,會不得不佩服十多年前微軟人的自省能力,而反壟斷規則和市場強制力量或許才是他們給出的,阻止微軟做出「越矩」行為的方法。

微軟的秘密所透露出來的微軟開發過程最後是落實在了自動測試和每日構建。這是微軟所有軟體開發的基礎框架,而且自動測試和每日構建和軟體體系結構密不可分,但在最後交付軟體時卻可以完全刪除。有點類似加工機械對最終用戶來說這套體系是看不見得。不過自動測試和單元測試是和軟體工程在設計過程和實施過程中是密不可分的。自動測試和每日構建的基石是項目分解,而項目分解的基石是程式經理。微軟提出的4個小時到3天的分解單位是也許另有目的,程式經理分解的任務也許牛人4個小時就搞定了而普通的程式設計師需要3天,這解開了一個困惑就是微軟的普通開發人員的時間是自己確定的。自動測試和每日構建是大規模軟體開發中質量控制的基石,這點才最為重要的也是我們軟體工程苦苦求索的部分。所有產品級軟體開發最終目的是要做出一個質量可靠的產品給用戶。方法也許很簡單但顛覆我原來對軟體工程認識,現在寫軟體要想想,再想想,自己做自己的程式經理。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