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都孤兒讀後感800字(一)
秋末冬初,兒子從學校圖書館借回《霧都孤兒》,是譯林出版社1997年出版的何文安的譯本。書薄而輕盈,書窄小巧,排版緊湊,字小無插圖,封面色彩簡單莊重,給人袖珍書在手,經典在握的厚重感,是那個年代最流行的書貌。不像現在的流行書式,書闊精緻,排版鬆散,留白充足,包裝精巧。
有意思的是,這本書每章章首有本章故事概要,短短三四句,像現在時興的微博,三言兩語道明此章作者的思想軌跡,也如推薦時的編者按,直接向讀者標明本章的閃光點——就我有限的閱讀經歷,這種書式不多見。
《霧都孤兒》是狄更斯25歲時寫的一部長篇小說。他在這部小說里,著力刻畫了當時倫敦貧民窟的悲慘生活,小說以生動的細節描寫,妙趣橫生的幽默和細緻入微的心理分析抗議社會的不公。
奧立弗從出生起便招人歧視,濟貧院的貧民時時被人虐待,而法官、執事以及濟貧院院長等等一批類似草包的人物對上趨炎附勢,對下草菅人命。狄更斯在《霧都孤兒》的人物性格塑造上十分出色——奧立弗的天性善良,法官的冷漠無知,教區幹事的虛偽貪婪,濟貧院女總管的狐假虎威,賊首費金的假冒偽善,賽克斯的冷酷毒辣,南希的天良未泯,布朗羅的善良機智,露絲小姐的冰清玉潔等等人物性格無不活靈活現。
小說從來歷不明的母親在濟貧院誕下小奧立弗後離世開始展開,在狄更斯張馳有度遊刃有餘的敘述里,讀者不時為小奧立弗的生存狀態焦慮擔心——他吃不飽穿不暖,時不時被虐待被關進地窖接受懲罰。他沒有親人,也沒有關心他的人,他一直任人欺侮。按照常理,讀者幾乎可以預見在那樣悲慘扭曲的環境裡,這位小主人公前景堪憂,如果不夭折,能倖存活下來,其結果也毫無希望可言。
天才的狄更斯不惜進一步讓他步入絕境,並為他的一生轉折打下伏筆:小說又把他送進棺材鋪當學徒,年幼的奧立弗終於因母親的名聲被污辱而奮起反抗,為此濟貧院決定「處以他絞刑也不過分」,棺材店老闆痛打他後,打算先餓他幾天再找他算帳。作者以大量筆墨著力渲染小奧立費悲慘絕望的處境,以及身邊人人性的冷漠,在他走投無路時,才為他安排命運的第一次轉折——八歲的奧立弗不堪折磨逃出魔掌,徒步逃到他聽人傳說過的花花世界倫敦。
在那裡,初到倫敦的小奧立弗立即陷入新的困境,他沒吃沒喝,也沒有過夜的地方。當他再次走投無路時,一個衣衫襤褸但出手闊綽的少年出現了,他主動靠近小奧立費,他的困境似乎立即柳暗花明,讀到此,讀者剛剛鬆了一口氣,可作者狄更斯為他布下的是更加插翅難逃的絕境,他誤入賊窩,而且巧合迭現。
作者處處精心處處伏筆,悄然鋪墊,在困境重重之後,謎底才昭然揭開——奧立弗第一次跟小偷上街,被掏兜的人恰巧是他父親的好友布朗羅。第一次在匪徒的劫持下入室行劫,被偷的恰好是他親姨媽露絲·梅萊家。小說高潮迭起危機四伏,令讀者時時緊隨故事情節緊張得喘不過氣來。
這是一部精彩而偉大的社會小說,結構精巧,布局奇妙,語言獨特。狄更斯不愧是傑出的語言大師,擅長運用諷刺,幽默和誇張的手法。如邦布爾婚後訓斥哭泣的老婆,「哭能夠舒張肺部,沖洗面孔,鍛鍊眼睛,並且平息火氣。」作者的詼諧幽默別具一格,即使最悲慘最淒涼的場景描寫,也能以輕鬆的筆法道盡世道滄桑,以詼諧的語言輕鬆展示黑色幽默,使我時時折服於作者精妙無比的獨特語言魅力。如布朗羅先生報告法官執事小奧立弗病了,執事置之不理,於是「奧立弗在執事的格外恩準下,軟綿綿地暈倒在地」。
清末名臣曾國藩說過,讀書的唯一捷徑是多讀經典。《霧都孤兒》不愧是優秀的世界名著之一,其個性化的語言特色以及豐富曲折的故事情節,從頭至尾扣人心弦,給我耳目一新的感覺。以後,要多讀此類經典。
霧都孤兒讀後感800字(二)
《霧都孤兒》是一部非常成功的作品,是狄更斯這位享譽盛名的代表作之一,它揭露了隱藏在倫敦狹小、骯髒的偏僻街道里的恐怖和暴力,也展示出了18世紀倫敦罪犯的真實面目;同時,狄更斯還試圖說明:善良最終能夠克服一切艱難險阻。《霧都孤兒》不僅吸引了評論家和公眾的注意,同時它背後潛藏著的那一種強烈的情感不僅打動了與他同時代的讀者,也深深地打動了我。
《霧都孤兒》中主人公的英文名字為liver Twist,而Twist其英文意思是「扭曲,曲折,使苦惱」,這暗示著主人公liver的一生很坎坷,要經歷很多的痛苦。在這個對社會進行抗議的情節劇式的小說中,奧利弗被當作一個主人公,其目的不是要觸動我們的文學敏感性,而是要打動我們的情感。
奧立弗·退斯特出生於19世紀30年代英國的一所濟貧院,他媽媽用冰冷而毫無血色的嘴唇憐愛地在孩子的額頭親了一下後倒過去,咽了氣。沒父沒母的奧立弗的童年過得極其悽慘,最初的9年是生活在一個管理不善的孤兒院,之後被轉到收容成年人的濟貧院。濟貧院是維多利亞時期中產階級建立的用來收養窮孩子的機構,因為人們認為窮人的身上有固有的惡習,窮人的家庭造就了這樣的惡習,為了阻止這樣的惡習產生,所以窮人夫妻就要分開,以阻止他們生孩子,從而減少下層社會的人。但可以這樣形容當時的濟貧院:濟貧院給窮人提供的是慢性挨餓的機會,而在街頭則是快速餓死。奧利弗和他的小夥伴們忍受著「慢性飢餓的折磨」。曾給我留下一個特別深刻印象的鏡頭是:一天晚上吃飯時,一個小孩子跟其他小孩子說,如果不給他多吃一碗粥,說不定會吃了誰。孩子們都很害怕,於是抓鬮決定誰輸了就要為那個孩子多要點吃的來。奧立弗輸了,於是午飯後,其他孩子堅持奧立弗在晚飯時多要點食物。他的請求震驚了當局,結果使他們出5英鎊作為酬金,要人把他從他們手上帶走。因而可見,《霧都孤兒》是對維多利亞時期窮人的社會境遇的嚴厲批判。
《霧都孤兒》的起勢情節是:絕望之中的奧立弗在黎明中出逃,奔向倫敦,在倫敦城外,又餓又累的他遇到了一個與他相仿年紀的男孩—傑克,傑克讓他住在自己的恩人費金的住處——實際上是一個竊賊之家,費金這個「枯瘦如柴的猶太老頭」兼職為犯罪頭頭專門訓練孤兒為他偷東西。經過幾天的訓練,奧立弗和其他兩個小孩被派去偷東西。當奧立弗看到他們偷了一個老紳士的手絹的時候,嚇得拔腿就逃,他被抓住了,但勉強地躲過了指控,沒有因偷盜被定罪。布朗羅先生,就是手絹的被偷者,把發燒的奧立弗帶回家中護理,讓他恢復健康,原本以為黑暗的生活會遠離他而去,但是費金賊幫里的兩個大人賽克斯和他的情人南希把奧立弗抓住,並送回費金那裡。在《霧都孤兒》中,頗具爭議性問題的人物是南希。南希在道德上的複雜性在幾位主要人物中是很獨特的。南希自幼便是一個小偷,飲酒無度,而且是一個妓女,她所陷入的罪惡為她的社會所不齒,但當她犧牲自己的生命去保護奧立弗這個她並不是很熟悉的小孩時,她的行為又是最為高尚的。正因為南希,奧立弗被狄更斯掩藏下的真實身份才有了漸漸浮出水面的一刻。
隨後,費金派奧立弗去幫助賽克斯搶劫。奧立弗被那家的僕人用槍擊中,賽克斯棄下受傷的奧立弗逃跑了。上天可憐善良的奧立弗,他被住在那裡的梅萊太太和她漂亮的養女露西收留了。奧立弗開始了一種新生活。他常常與露西和梅萊太太外出散步,有時露西讀書給他聽,他也努力地學習功課。他覺得自己好像永遠把罪惡,艱辛和貧困的世界拋在背後了。小說中,梅萊太太和露西所擔任的母性角色使奧立弗第一次生活在正常的家庭當中,在她們母親般的關愛下,奧立弗在鄉下度過了美好的夏天。並且在梅萊一家的幫助下,布朗羅先生和奧立弗又團聚了,並消除了彼此間的誤會。隨後,布朗羅先生找到孟可思,追問奧立弗的真實身世,真相終於大白。原來孟可思是奧立弗同母異父的,和費金一起密謀陷害奧立弗,使之聲名狼藉,並且是病態的,品行不端的壞兄弟,而且還查明了露西是奧立弗的親生阿姨。
小說的最後總結了狄更斯的道德和宗教觀念:如果沒有強烈的愛,沒有博愛之心,如果對以慈悲為準則,以博愛一切生靈為最高標誌的上帝不知感恩,那是絕對得不到幸福的,因而,有罪惡的得到了嚴厲的懲罰,窮兇惡及的人物到最後仍承擔著罪惡,相應的,好人終究有好報,布朗羅先生收養了品性善良,道德高尚,寬容仁慈的奧立弗,他們和梅萊一家一起回鄉下,從此過著幸福的生活。
霧都孤兒讀後感800字(三)
最近看了一本很經典的書,名字叫《霧都孤兒》,是英國著名的現實主義作家查爾斯。狄更斯的作品。
這本書主要講的是一個出生在救濟院的孤兒,倍受屈辱,就離開家鄉來到倫敦的故事。
一天晚上,一個嬰兒的哭聲傳出救濟院,一個新的生命在救濟院誕生了,孩子剛出生母親就死了,所以救濟院就收留了他,至於名字救濟院有個規定就是每一個收養的嬰兒的名字按字母順序排列的,而這個小孩輪到T字開頭了,所以就叫奧利弗·退斯特。在他9歲生日不久就像包袱一樣被扔到了寄養所,那裡以政府給的經費不足為由,給所里的人們每餐一碗粥。後來奧利弗被邦布爾帶到了濟貧院,那裡有二三十個小孩,都在做苦工,而且每頓飯也給的很少,大家最大的願望就是過節,以為過節就可以得到一些發霉的麵包。後來奧利弗勇敢的向發粥的人再有一碗粥,卻遭到毒打,後來被5英鎊賣給一個賣棺材的人做學徒。()那人已經有二個學徒了一個叫諾亞,另一個是夏洛蒂。他們和太太每天都挖苦奧利弗。最後把他逼到離家出走。
後來他來到了倫敦,誤被一個人帶到的賊窟,這裡有個頭目叫費根,已經是一個老扒手了,帶出來一部分「徒弟」,他知道奧利弗是一塊好料,就想把他培養成扒手,每天和其它兩個徒弟一起玩「遊戲」,說是遊戲,其實是訓練他們怎麼偷錢。後來一次實踐,奧利弗、「機靈鬼」和查理一起在街上轉悠,就看到了一個很闊的人在書攤上看書,「機靈鬼」和查理就上去偷了一個很別致的手帕接著就跑了,而後被誤認為是奧利弗偷的還是書攤的老闆出來證實才得以結束。最後被這位被偷的人(布朗勞先生)帶回了家。受到先生和管家的精心照顧,才初嘗人間溫暖。
過了些日子,布朗勞派奧利弗送書,路上碰到費根集團的人又被重新帶回賊窟。後又被迫參加一項搶劫活動,由於行動失敗被槍打傷,後又被同夥兒扔到了水溝里,後被被搶劫的家人所救,主人露絲小姐對他很是照顧,後來又聽說賊窟里的人要謀殺奧利弗,於是就與布朗勞一起先下手,把費金團伙推向滅頂之災。
最後真相大白,原來布朗勞先生是奧利弗爸爸的朋友,露絲則是奧利弗媽媽的妹妹。
這本書讓我們感受到了一個小偷的冷與暖,「冷」是因為剛出生,母親就病故,在家鄉里被人像包袱一樣扔來扔去。9歲那年逃到倫敦又被無知的帶到了賊窟,知道真相後,好不容易逃出來,又因為一次送書事件被逮了回去。而且到最後他的同父異母的哥哥為了得到父親的遺產想去殺了他;「暖」則是逃出賊窟時受到布朗勞和他的管家無微不至的照顧,以及後來搶劫事件失敗後受到露絲小姐一家的關懷。
奧利弗還是一個很善良的孩子,在他父親的遺囑上寫著:「把財產分為兩份,一份是奧利弗的哥哥的母子倆,另一份則是奧利弗母子倆,但孩子要繼承財產就必須符合條件,他在未成年期間,絕不以任何不名譽、下流的或違法的行為來玷污他的姓氏。否則,所有的財產歸另一人所有。」
當時奧利弗的哥哥(蒙克斯)是一個強盜,為了奪回財產他就想把奧利弗殺了來奪財產。
後來布朗勞看到蒙克斯還有希望,就向奧利弗請求把一半財產分給他,奧利弗同意了。幾年後蒙克斯「舊病復發」,在牢裡度過一生。說明了惡有惡報,善有善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