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奮發向上崇德向善讀後感500字

奮發向上崇德向善讀後感500字(一)

「奮發向上,崇德向上」是中華名族的傳統美德。奮發向上的精神,促進了社會人文的發展;崇德向善的品德,增進了人類與自然,國與國,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發展。我們中國共產黨,就是憑著奮發向上的精神,從弱小走向強大。

通過這本讀本我們知道「頭可斷志不可奪」的革命者——方誌敏,面對敵人的威逼利誘,他不屈不撓,嚴詞拒絕了國民黨的勸降;著名的抗日愛國將領——馮玉祥,他為人們「節約獻金」支援前線的事例深深地感動了我們;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他積極創辦學校,做事一向公平公正。還有被譽為「女包公」的公安局長——任長霞,她憑著超強的破案能力攻克過無數盜竊案。就在2001年登封市發生瓦斯爆炸事故,11歲的女孩兒劉春玉成了孤兒,當任長霞知道後,就毫不猶豫地承擔起了小春玉生活和學習的全部費用,任長霞隨後還幫助了126名貧困兒童重新回到課堂;另一個緝毒警察——蔣衛紅,當他得知一個犯罪團伙將要在城區實施毒品交易時,便準備好行動,在和歹徒搏鬥的過程中,毒販拿出尖刀,刺進蔣衛紅的胸口,最終失血過多,導致死亡。

聽了這麼多的英雄人物和道德模範的故事,我覺得我們要以他們為榜樣,學習他們不斷進取,敢於奉獻的可貴精神,養成勤儉節約,文明禮貌的好習慣。作為當今社會的小學生,我們更要熱愛生活,誠信待人,奮發向上。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每個人都貢獻出自己小小的力量,累積起來,就是對祖國大大的愛。為了我們美好的明天,一起加油吧!

奮發向上崇德向善讀後感500字(二)

在我的書包里,有一本紅色的的讀本——《奮發向上崇德向善》。它沒有漫畫書那麼簡單幽默,也沒有故事書那樣引入入勝,更沒有笑話書那麼有趣搞笑,但讀過以後卻讓我心潮澎湃、自豪感油然而生。

打開這小小的讀本,我發現有許許多多服務於各行各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人,他們帶給我們奮發向上、崇德向善等精神的學習榜樣:陳萬霞,為了讓留守兒童接受平等的教育創辦全國首所兒童寄宿制學校;好法官王學軍用自己的行動維護著公平正義;「中國肝膽外科之父」吳孟超,把一生的心血獻給祖國的醫療事業;「最美格桑花」洪波將所有心血傾注在西部貧困學子的身上,為他們托起明天的希望。

讀到這裡,我不禁想到在我的身邊,在我的校園也有一朵「最美格桑花」,她就是我們敬愛的楊老師。楊老師是我的班主任,她工作兢兢業業,對學生就像對待她的孩子,無比負責。她像我的媽媽一樣愛護著我,像祖國的園丁一樣培育著我,像春雨一樣滋潤著我。如果有哪個同學不按時交作業,楊老師不喜歡懲罰同學,或嚴厲批評同學,她會把同學叫到辦公室,問一下他(她)不寫作業的原因,如果是寫了忘帶作業,她會給那個同學補交,如果是偷懶補寫,她會給同學講道理,教育他(她),如果是同學不會寫作業,她會精心地輔導他(她)寫,然後,這個同學就真的很少缺交作業了。楊老師是我們的良師益友,我們都很喜歡她。

奮發向上,愛如陽光,近在身旁,從我的心裡遞到你的手上;崇德向善,愛如陽光,幸福的滋味,溢滿你我的心房。

奮發向上崇德向善讀後感500字(三)

今天我閱讀了《奮發向上。崇德向善》這本書,其中《和諧禮讓六尺巷》這個小故事給我的印象最深,讓我對和諧有了深刻的認識。

康熙年間,禮部尚書張英的家裡人和鄰居在宅基地上發生了爭執,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誰也不讓誰,而張家,仗著有「靠山」,有恃無恐,便寫信給張英,讓他「修理修理」鄰居。

張英接信後,閱罷,提筆揮書:「千里修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見信後,家人主動讓出三尺地來,鄰居見狀,也同樣讓出三尺空地。這六尺空地故事的背後,更多地體現了和諧禮讓的社會文明之風呀。

我國是一個有著幾千年文明歷史的禮儀之邦,()在古代和諧禮讓的美德就備受推崇,在如今更是大力提倡。在我們身邊,禮儀之花處處綻放呢。

我家小區旁有一條小巷,是通往馬路邊最近的一條路。但美中不足的是,這條巷子非常窄。一輛車單獨通過剛剛好,再沒法容第二輛車。就是這樣窄的小巷。可因為這條路最便捷,所以仍受小區車主們的熱衷。

有一次,爸爸送我去上古箏課,也是從那條小巷走的。我們開到一半,另一輛車從另一頭開了進來。兩輛車僵持住了,那輛車沒有一點兒退讓的樣子。突然,爸爸順著小巷子,慢慢地倒了回去,退出了小巷子。待那輛車出來後,才重新進去。我疑惑的問:「爸爸,我們不是先進的麼?我們不是還趕著上課麼?為什麼要讓他,按理說,應該他讓我們才是!」而爸爸卻不緊不慢地說:「女兒呀,如果我也這麼想,那剛剛不就誰也動不了了麼?有時候,人與人之間要互相謙讓啊。只有這樣,世界才會更加美好呀!」聽了老爸的解釋,我不由得也展開了笑顏……

在生活中我們要學會謙讓。謙讓是一種魅力;是一種修養;是一種品質;更是一種豁達的胸襟。如果人人都學會謙讓,那麼和諧禮讓之花將會開滿神州大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