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讀書筆記(一)
初讀《雷雨》是因為高中的語文書上有雷雨的片段,那時候剛剛接觸戲劇就被情節里的人物所吸引了。當我一口氣讀完併合上最後一頁時,仰頭卻發現天上的星星也在對我慘白地笑著,而我的心,已如夜一般黑,夜一般重。
重讀《雷雨》時,吸引我的就不只是它那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情節了,而是劇本的思想。劇本反映了中國半封建半殖民地都市上層社會生活的腐爛與罪惡。作者以卓越的藝術才能深刻地描繪了舊制度必然崩潰的圖景,對於走向沒落和死亡的階級給予了有力的揭露和抨擊。
雷雨》所展示的是一幕人生大悲劇,是命運對人殘忍的作弄。專制、偽善的家長,熱情、單純的青年,被情愛燒瘋了心的魅惑的女人,痛悔著罪孽卻又不自知地犯下更大罪孽的公子哥,還有家庭的秘密,身世的秘密,所有這一切在一個雷雨夜爆發。有罪的,無辜的人一起走向毀滅。曹禺以極端的雷雨般狂飆恣肆的方式,發洩被抑壓的憤懣,毀謗中國的家庭和社會。周朴園,故事的源頭,作為一個舊社會的資本家,言行所表現出來的都是商人唯利是圖和陰險狡詐。假如當初他沒有拋棄魯侍萍,那魯四鳳、繁漪就不會出現,那麼周萍的兩段戀情就不會發生,那麼慘劇也不會發生。可這只是個假設,事實上因為他的貪婪,他的無情,使他做出了一切,導致悲劇的發生,但是到了最後,魯四鳳、周沖、周萍死了,魯侍萍、繁漪瘋了,魯大海不見了,唯獨他完整無缺。可我們知道事實上他失去了一切……
這個悲劇是因為封建主義家庭的權威不容他人打破,在封建權威的籠罩下,人們如同跌在沼澤里的馬,愈掙扎,愈深沉地陷落在死亡的沼澤里。掌權者也失掉了可貴的本真。周朴園生活在封建階級和資產階級的斷層中。年輕時,他曾經試過跳出封建的束縛,追逐自由,真心地對待所愛的侍萍,然而他的懦弱使他背叛了自己的理想,背叛了侍萍,飽受摧殘的侍萍便是這個社會的犧牲品。她沒有權力去愛她所愛,恨她所恨,而是將一切罪責都擔在了自己身上,這既是一位偉大的母親,又是一位對封建權威的臣服者。
看了這本書,我最大的讀後感是:是時代和命運在扭曲的人性中塑造的這一齣悲劇。這就是我的雷雨讀後感。
雷雨讀書筆記(二)
曹禺在一九三四年發表四幕劇《雷雨》,劇本反映了中國半封建半殖民地都市上層社會生活的腐爛與罪惡。作者以卓越的藝術才能深刻地描繪了舊制度必然崩潰的圖景,對於走向沒落和死亡的階級給予了有力的揭露和抨擊。
四幕劇《雷雨》在一天的時間(上午到午夜兩點鐘)、兩個舞台背景(周家的客廳,魯家的住房)內集中地表現出兩個家庭和它們的成員之間前後三十年的錯綜複雜的糾葛,寫出了那種不合理的關系所造成的罪惡和悲劇。它寫的主要是屬於資產階級的周家,同時又寫了直接受到掠奪和侮辱的魯家。《雷雨》中主要人物的結局有的死,有的逃,有的變成了瘋子。劇本的這種強烈的悲劇性不只深刻地暴露了資產階級的罪惡和他們庸俗卑劣的精神面貌,而且引導觀眾和讀者不得不追溯形成這種悲劇的社會原因。這正是《雷雨》這一名劇深刻的思想意義之所在。劇中的人物不多,但作家對主要人物形象都通過尖銳的戲劇衝突和富有性格特徵的對話,作了深刻的心理描繪,他們都有鮮明的個性,每一個人物都顯示了他的作為社會人的豐富內容,以各自的遭遇和命運激動著人們的心弦。
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國都市裡,資產階級往往帶有濃厚的封建氣息,周朴園正是他們中間的代表。他既是尊崇舊道德的資本家,又是在外國留學過的知識分子。對於這個人物隱藏在「仁厚」、「正直」、有「教養」等外衣下的偽善、庸俗、卑劣的精神面貌,以及由此產生的罪惡,作家通過富有表現力的戲劇情節——例如他對侍萍的「懺悔」、對繁漪的專橫、處理罷工的手段等等,給予了有力的揭露和批判。魯貴是一個不識羞恥、趨炎附勢的奴才,在他和周朴園這兩個人物身上,作家所投射的憎恨是極為鮮明的。性格更為複雜和矛盾的一個人物是繁漪,在這個人物的塑造上,特別顯示了曹禺優異的藝術才能。繁漪是一個「五四」以後的資產階級女性,聰明、美麗,有追求自由和愛情的要求;但任性而脆弱,熱情而孤獨,飽受精神折磨,渴望擺脫自己的處境而又只能屈從這樣的處境,正象作者所說,她陷入了「一口殘酷的井」。作家曾說:「在《雷雨》裡的八個人物,我最早想出的,並且也較覺真切的是周繁漪」。作者用力刻劃了這個人物的內心世界。她對周家庸俗單調的生活感到難以忍受,對陰沉的氣氛感到煩悶,對精神束縛感到痛苦,她要求掙脫這一切。在一定意義上她也是一個被侮辱與被損害者。而劇本又使她在難以抗拒的環境中走向變態的發展:愛變成恨,倔強變成瘋狂。悲劇的意義於是就更加深刻和突出。作家曾說:「這類的女人許多有著美麗的心靈,然為著不正常的發展,和環境的窒息,她們變為乘戾,成為人所不能了解的。受著人的嫉惡,社會的壓制,這樣抑鬱終身,呼吸不著一口自由的空氣的女人,在我們這個現社會裡不知有多少吧。」強調形成這種悲劇的社會原因,同情象繁漪這樣人物的內心苦悶,當然都是應該的,但說她的一切是「值得讚美的」,她的心靈是美麗的,則表現了作家在著重控訴資產階級生活方式對於人的摧殘和損害的同時,對這些人自身的弱點缺乏批判,並且給予了過多的同情。對繁漪是如此,對周萍也是如此,象周萍這樣一個具有蒼白空虛的懦弱性格、一切都打著他那個家庭出身的烙印的人,作者在他的結局的處理上,顯然表現了不應有的同情。周沖的年紀尚小,他生活在飄渺的憧憬和夢幻里,對現實缺乏深切的理解。這個年青人最後的慘死,不僅揭露了資產階級生活方式同一切美好願望的對立,同時還暴露了這個封建性的資產階級家庭的罪惡。
除了精神上、物質上都依附於周家的魯貴以外,魯家其餘的三個人物都是屬於社會下層的被侮辱與被損害者。魯媽和自己的女兒四鳳的幾乎相同的經歷,深刻地說明了在那個社會裡這些平凡善良的人物的遭遇和命運。雖然魯媽對有錢人懷著仇恨和警惕,但仍舊無法阻止女兒走上她所恐懼的道路。四鳳對社會現實是無知的,魯媽和四鳳是那樣純樸,容易受騙,因而她們母女的遭遇與繁漪、周萍不同,就更強烈地引起了人們的同情。魯大海這個人物雖然寫得還不夠豐滿,但作家對他賦予了很大的熱情,這是體現作家社會理想的形象。他粗獷,有力,最後《雷雨》中的那些人都毀滅了,他卻走向自己應該走的道路。魯大海的出現給作品的陰鬱氣氛帶來了明朗與希望。
由於作家主觀上對產生這些悲劇的社會歷史根源當時還缺乏科學的理解,把悲劇的原因解釋為「自然的法則」,認為「宇宙正象一口殘酷的井,落在裡面,怎樣呼號也難逃脫這黑暗的坑。」這種思想認識影響了作品反映現實的深廣程度,並且帶來一些思想上和藝術上的弱點。在《雷雨》的「序幕」和「尾聲」未刪之前,這種影響更為明顯。例如以性愛與血緣的倫常糾葛來展開戲劇情節的處理,不只有藝術上使人感到塑造的刀痕,甚至如作者所說「有些太象戲了」,而且也反映了當時作家對支配人類悲劇的力量的認識上的模糊不清。但由於遭遇對他所寫的生活非常熟悉,愛憎分明,劇中人物的真實刻劃,讀者或觀眾仍然可以從中看到這一悲劇的深刻的社會根源。《雷雨》在有限的演出時間內,成功地概括了一個資產階級家庭前後三十年的腐朽墮落的歷史。
雷雨讀書筆記(三)
曹禺在一九三四年發表四幕劇《雷雨》,劇本反映了中國半封建半殖民地都市上層社會生活的腐爛與罪惡。作者以卓越的藝術才能深刻地描繪了舊制度必然崩潰的圖景,對於走向沒落和死亡的階級給予了有力的揭露和抨擊。
四幕劇《雷雨》在一天的時間(上午到午夜兩點鐘)、兩個舞台背景(周家的客廳,魯家的住房)內集中地表現出兩個家庭和它們的成員之間前後三十年的錯綜複雜的糾葛,寫出了那種不合理的關系所造成的罪惡和悲劇。它寫的主要是屬於資產階級的周家,同時又寫了直接受到掠奪和侮辱的魯家。《雷雨》中主要人物的結局有的死,有的逃,有的變成了瘋子。劇本的這種強烈的悲劇性不只深刻地暴露了資產階級的罪惡和他們庸俗卑劣的精神面貌,而且引導觀眾和讀者不得不追溯形成這種悲劇的社會原因。這正是《雷雨》這一名劇深刻的思想意義之所在。劇中的人物不多,但作家對主要人物形象都通過尖銳的戲劇衝突和富有性格特徵的對話,作了深刻的心理描繪,他們都有鮮明的個性,每一個人物都顯示了他的作為社會人的豐富內容,以各自的遭遇和命運激動著人們的心弦。
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國都市裡,資產階級往往帶有濃厚的封建氣息,周朴園正是他們中間的代表。他既是尊崇舊道德的資本家,又是在外國留學過的知識分子。對於這個人物隱藏在「仁厚」、「正直」、有「教養」等外衣下的偽善、庸俗、卑劣的精神面貌,以及由此產生的罪惡,作家通過富有表現力的戲劇情節——例如他對侍萍的「懺悔」、對繁漪的專橫、處理罷工的手段等等,給予了有力的揭露和批判。魯貴是一個不識羞恥、趨炎附勢的奴才,在他和周朴園這兩個人物身上,作家所投射的憎恨是極為鮮明的。性格更為複雜和矛盾的一個人物是繁漪,在這個人物的塑造上,特別顯示了曹禺優異的藝術才能。繁漪是一個「五四」以後的資產階級女性,聰明、美麗,有追求自由和愛情的要求;但任性而脆弱,熱情而孤獨,飽受精神折磨,渴望擺脫自己的處境而又只能屈從這樣的處境,正象作者所說,她陷入了「一口殘酷的井」。作家曾說:「在《雷雨》裡的八個人物,我最早想出的,並且也較覺真切的是周繁漪」。作者用力刻劃了這個人物的內心世界。她對周家庸俗單調的生活感到難以忍受,對陰沉的氣氛感到煩悶,對精神束縛感到痛苦,她要求掙脫這一切。在一定意義上她也是一個被侮辱與被損害者。而劇本又使她在難以抗拒的環境中走向變態的發展:愛變成恨,倔強變成瘋狂。悲劇的意義於是就更加深刻和突出。作家曾說:「這類的女人許多有著美麗的心靈,然為著不正常的發展,和環境的窒息,她們變為乘戾,成為人所不能了解的。受著人的嫉惡,社會的壓制,這樣抑鬱終身,呼吸不著一口自由的空氣的女人,在我們這個現社會裡不知有多少吧。」強調形成這種悲劇的社會原因,同情象繁漪這樣人物的內心苦悶,當然都是應該的,但說她的一切是「值得讚美的」,她的心靈是美麗的,則表現了作家在著重控訴資產階級生活方式對於人的摧殘和損害的同時,對這些人自身的弱點缺乏批判,並且給予了過多的同情。對繁漪是如此,對周萍也是如此,象周萍這樣一個具有蒼白空虛的懦弱性格、一切都打著他那個家庭出身的烙印的人,作者在他的結局的處理上,顯然表現了不應有的同情。周沖的年紀尚小,他生活在飄渺的憧憬和夢幻里,對現實缺乏深切的理解。這個年青人最後的慘死,不僅揭露了資產階級生活方式同一切美好願望的對立,同時還暴露了這個封建性的資產階級家庭的罪惡。
除了精神上、物質上都依附於周家的魯貴以外,魯家其餘的三個人物都是屬於社會下層的被侮辱與被損害者。()魯媽和自己的女兒四鳳的幾乎相同的經歷,深刻地說明了在那個社會裡這些平凡善良的人物的遭遇和命運。雖然魯媽對有錢人懷著仇恨和警惕,但仍舊無法阻止女兒走上她所恐懼的道路。四鳳對社會現實是無知的,魯媽和四鳳是那樣純樸,容易受騙,因而她們母女的遭遇與繁漪、周萍不同,就更強烈地引起了人們的同情。魯大海這個人物雖然寫得還不夠豐滿,但作家對他賦予了很大的熱情,這是體現作家社會理想的形象。他粗獷,有力,最後《雷雨》中的那些人都毀滅了,他卻走向自己應該走的道路。魯大海的出現給作品的陰鬱氣氛帶來了明朗與希望。
由於作家主觀上對產生這些悲劇的社會歷史根源當時還缺乏科學的理解,把悲劇的原因解釋為「自然的法則」,認為「宇宙正象一口殘酷的井,落在裡面,怎樣呼號也難逃脫這黑暗的坑。」這種思想認識影響了作品反映現實的深廣程度,並且帶來一些思想上和藝術上的弱點。在《雷雨》的「序幕」和「尾聲」未刪之前,這種影響更為明顯。例如以性愛與血緣的倫常糾葛來展開戲劇情節的處理,不只有藝術上使人感到塑造的刀痕,甚至如作者所說「有些太象戲了」,而且也反映了當時作家對支配人類悲劇的力量的認識上的模糊不清。但由於遭遇對他所寫的生活非常熟悉,愛憎分明,劇中人物的真實刻劃,讀者或觀眾仍然可以從中看到這一悲劇的深刻的社會根源。《雷雨》在有限的演出時間內,成功地概括了一個資產階級家庭前後三十年的腐朽墮落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