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書筆記

幼稚園讀書心得體會

《五體不滿足》是日本一位名字叫乙武洋匡的殘疾人所寫,當時會吸引我看這本書的原因之一是:有位教授推薦這本書,她說主人公是一位無手無腳的年青人,他天生就沒手沒腳,但通過了他的父母、老師、朋友的幫助,再加上他的樂觀性格、頑強的意志,終於考上了日本有名的學府---早稻田大學,實現了常人所不能實現的夢想。看完著本書讓她久久不能平靜,腦海時常浮現乙武洋匡那種雖殘缺卻異常堅強的身軀。

聽教授說完,我對乙武洋匡頓時充滿了好奇,特想知道這個神奇的人物是怎樣完成了日常生活的事情對我們而言是最簡單不過的一件事情,可他是怎樣完成的呢?當我看到坐在輪椅上露出了陽光般燦爛的笑容,那笑容看起來是那麼的自信、坦然。如果不是自己事先知道這是個沒手沒腳的人時,我壓根不會相信這是個殘疾人。

當這本書一篇篇地看下去的時候,才發現到人的潛能原來可能這樣大。乙武他雖然無手無腳,但不妨礙他在讀國小的時候參加學校的體育課、和同學們參加晨跑和游泳比賽;在讀中學的時候參加學校的籃球俱樂部,並成為比賽取勝關鍵的「秘密武器」;在讀高中的時候參加橄欖球俱樂部,成為俱樂部里教練的得力助手和情報收集員;在讀大學的時候參加英語演講比賽獲得第一名,並和一幫熱心於幫助殘疾人的朋友們一起向早稻田大學的執委會提交了《無障礙建設建議書》,學校在接納的同時也致力於把學校建設成為適合殘疾人讀書的學校,讓更多的殘疾人可以像正常人一樣地讀書。乙武能夠取得這樣的成績,得益於他父母和老師的教導。他們沒有因為他身體的缺陷而過多地溺愛和縱容他,他們愛得很有理性,他們愛乙武的方式是讓他鍛鍊自己,乙武能幹的事,儘量讓他自己乾。這樣的一種理念,讓乙武從小養成了獨立自主的性格,當一位殘疾人像常人一樣生活、學習、娛樂的時候,他還會認為自己是殘疾人嗎?

這本書的文筆風格輕鬆、幽默,總感覺他好像有一種無形的力量在促使我想快點知道他的成長經歷。在字裡行間只感受到作者的感恩情懷和心靈永不滿足、頑強不屈、矢志奮鬥的積極心態,卻感受不到作者因自己是無手無腳的殘疾人而怨天尤人、自暴自棄、自悲、封閉自己的情緒。乙武雖是位殘疾人,但他的心靈比正常的人還要健康、自信。人生因為殘缺而完美,因為完美而殘缺,人生也因為有遺憾才懂得去珍惜。所有的挫折、失敗都是人生歷程路上的考驗,能調整自己用積極的心態走出這片晦暗的天空,本身就是對自己心智上的歷練和升華。能用感恩的心態來慶幸自己所擁有的一切,而不是懊悔自己所失去的,這也算是一種豁達吧。人生千變萬化沒法控制,能儘量做的是讓人生這個過程變得充實、精彩、有意義,不管成功失敗與否,畢竟曾經努力過。人生真的很短暫,懂得遺忘、懂得適時地懈下心靈的包袱,輕裝上路,這樣的人生也算是一種快樂的人生吧。

很喜歡乙武在後記裡面寫的一段話:我一生下來就是一個殘疾人,我五體(頭、四肢)不滿足,不僅不滿足,而且五體中缺少四體,但父母沒有放棄養育我的責任,朋友們聚攏在我的身邊,我一天天長大,與輪椅一道自由自在地生活著,一點兒也沒有感到不滿足,我要大聲宣告:「我是殘廢人,但是我生活的每一天都是快樂的。」誰也不能否認,有的人發育正常、身體健康,但他的人生都是憂鬱而昏暗的,有的人身體殘廢,卻擁有美好幸福的生活,人生與殘疾毫無關係。

自強不息,永不氣餒,積極進取!

幼稚園讀書心得體會(二)

——《上床睡覺》心得體會

睡覺——在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人們對睡覺再熟悉不過了。睡覺簡單而平凡,可能在人的心目中沒有什麼特別可談之處了。可是小班的分享閱讀中就有一篇《上床睡覺》的故事。

《上床睡覺》這本讀本是講了一個非常有趣的關於動物睡覺的故事,大大小小的動物都到一張床睡覺,一個一個動物接著來,小蛇、獅子、斑馬上床去睡覺,它們的表情都很高興;但河馬、大象上床去睡覺時,床上的動物表情又是怎樣的,高興還是不高興呢?床上的動物們為什麼不高興呢?到最後,床終於塌了,動物全都住院了。

這麼簡單的故事怎樣教幼兒呢?其實這個故事表面上是很簡單,但它有很多空間給我們挖掘的地方,如何更好地發揮讀本的教育功能。()除了教幼兒朗讀故事之處,還能從讀本當中獲取什麼知識呢?讀了這本書,孩子能夠學會什麼呢?其實在《上床睡覺》這個故事中,巧妙的融入了數的概念、量的體驗有關數學領域的知識經驗。如小蛇和河馬、大象的對比,動物與枕頭的一一對應關係等。並且在閱讀的過程中更能啟發幼兒積極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從動物們上床睡覺到動物們都住院了,在讀本的圖畫信息非常豐富,有很強的敘事性從畫面來預測和推斷故事情節的發展。比如,所有的動物都上床睡覺了,哪床將會發生什麼變化呢?這裡可以讓幼兒不斷的預測和推斷。在這樣的情節中不斷發展幼兒的推理能力,同時培養幼兒更有效地觀察的方法。比如小蛇的尾巴卷樹上緊緊的,動物們的表情等等。整個故事的趣味性很強,能讓幼兒充分體會閱讀的樂趣。

幼稚園讀書心得體會(三)

——《活了100萬次的貓》心得體會

還是在學校讀書的時候,很難得的一次機會,我們學校請來了著名兒童文學作家彭懿為我們講解圖畫書。記憶深刻的是,他在這場講座里多次提到了一本書《活了100萬次的貓》。當時一直很想看,可翻遍了整個圖書館都沒有找到這本書。今天終於有機會見一見這一隻傳說中的貓了。

這隻讓人望而生畏的貓為我們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呢?有一隻貓,它的過去,也就是它的前半生,是一個不死身,死了一百萬次又活了一百萬次,儘管生命在一次次輪迴——先是國王的一隻貓,然後又分別是水手、魔術師、小偷、孤老太婆和小女孩的一隻貓,但它卻活得渾渾噩噩,活到最後,連它自己都不知道為什麼而活了。直到有一天,它變成了一隻只屬於自己的野貓,愛上了一隻美麗的白貓,它才頭一次知道為什麼而活。當心愛的白貓死去了,這隻100萬年沒有哭過沒有死的貓,放聲大哭,然後安然死去。

這是一本有關生命意義的偉大寓言。蘊涵了自我與愛情,生與死的偉大哲理。什麼才是真愛?沒有自我會有真愛嗎?如果我們活得連自己是誰都不知道,整天看別人的臉色行事,怕別人說這樣說那樣。那麼我們有說愛的資格嗎?那樣的愛也同樣是虛偽的吧。有多少人一生找不到「我」而找不到愛,找不到靈魂的歸宿?教育的目的是什麼?在我看來,教育不是讓孩子變成「他」,變成另一個「你」。而是幫助孩子找到自我,確定自我,發展自我。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