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發現觀後感(一)
前幾天,出於對考古的特殊愛好,我一口氣看完了《探索發現·洋海古墓》系列的記錄片,但遺憾的是只看了六集便匆匆打住,開始重新回到我的學習正軌,但終歸是有些收穫,這裡便與各位可算是「奇文共賞」吧。
關於符號。記得在翻開歷史文化冊時,當講到文字時。 雖然與文字相差甚遠,但如今回看這些符號與文字的區別,其實符號所蘊含的涵義要比文字多的多。比如一個何字其甲骨文為,所代表的含義便是士兵荷戈而行(因而何和荷也屬於古今字),盤問過往行人,而例如一個三角形符號蘊含的含義卻可能是生殖的象徵,在那個生產力低下的年代,豐產就意味著一個部落能夠存活下來,而生殖的優劣便意味著勞動力,而勞動力則關乎著生產力,因此遠古先民便形成了原始的生殖崇拜,一個三角形符號便匯聚了這一切能量,從歐洲到亞洲,先民盼望著豐產,迎來一個嶄新的時代。
關於符號的第二點便是原始的神崇拜的形成。如今再看那張大汶口的陶器符號,能看出其中由三部分組成,而這三部分最下面像山,中間則有點像缺月,最上面則像日,如果連線起來,其實便可能是天地的代表,因而那個陶器符號的含義很可能便是一種原始的天地崇拜。古代的生產力落後,因而對於一些現象便無法解釋而形成神的思想,從而形成宗教(但一直到希臘,由於殖民活動大規模開始,一些現象是既成的神系統所無法解釋的,於是便逐漸延伸出自然哲學),其中便包括類似於薩滿教這樣的原始宗教,而薩滿巫師便是其中的核心人物。洋海古墓出圖的一具骨骸,一具乾屍皆後來被斷定為巫師,而其墓中中則含有大痲等獨有的隨葬品,可見巫師的地位之高。
關於文化。觀看洋海古墓的第二個震驚之處便是其形成及其久遠的東西文化交融。大家皆知直到張騫出使西域才拉開了中西方經濟文化往來,而早在其1000多年前,洋海人在人種上首先便體現出歐洲人的類型,其次在裝飾上體現出亞述以及歐洲文化痕跡,而在陶器上則體現出典型仰韶文化的特色,可謂中西方文化的神秘交融。
探索發現觀後感(二)
「時空無時不在,無處不在。」這是一個哲學命題,也是人們通常最普遍的認識誤區之一。看完《探索發現》節目後,我為好像「時間斷裂」一樣??神奇的海洋感到不可思議。 百慕達群島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魔鬼三角區」,許多船隻飛機都在這裡沉沒。而科學家卻對這裡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開始調查這裡。據介紹1981年8月,一艘名叫海風號的英國遊船在「魔鬼三角」——百慕達海區突然失蹤,當時船上六人驟然不見了蹤影。不料,時過八年,這艘船在百慕達原海區又奇蹟般地出現了!船上六人安然無恙。 這六個人共同的特點就是當時已失去了感覺,對已逝去的八年時光他們毫無覺察,並以為僅僅是過了一霎間。當調查人員反覆告訴他們已經過去了八年,最後他們才勉強接受這個事實,當日他們都做了些什麼事時,他們無話以對,因為他們只感覺過了一會兒,似乎什麼也沒幹。實拍倫敦先人骨骼恐怖骷髏遍地芝加哥調查員卡爾〃戈爾曾查證過羅根與諾頓的講話,他們確實在1954年參加一項氣球比賽途中神奇地失蹤,戈爾認為這氣球進入了時間隧道。「對他們來說可能只是一瞬間,可在地球上卻已過去了三十六年,相差很大。」因此說,這是比地球時間慢的一條神奇隧
道。類似上述的案例還可以列舉許多,其共同點就是失蹤者再現時時間變慢。但是,也有失蹤者感到時間變快的案例。 三名船員之一——來自美國緬因州的職業漁民柏狄〃米拿說:「我們什麼也記不清啦,只知道當時起了場颶風。我們當時揚帆出海,駛向艾路巴島希望能捕到當地盛產的馬林魚。然而忽然天色大變,轉眼漫天烏雲,電閃雷鳴,波濤洶湧,我們便立即將船向岸邊駛去,這便是我所知道的所有經歷。我還知道的就是我們的船隻擱淺了,當我們向那裡的土人問起時,才知道今年是1990年。最初我們還以為對方在開玩笑。我們是1966年1月6日出發的,原來打算出海捕魚七天,沒想到一去就去了二十四年!」 其中研究人員阿列斯〃馬蘇洛夫博士認為:「這艘潛艇進入了一個時間隧道的加速管道。然對它仍知之甚少,不過除此之外,無其他更合理的解釋。」「至於在穿越時空之際,速度對人體有何影響,我們也知道不多,只知道對人體某些部位有影響。那些船員竟在很短時間內衰老了五至二十年,卻是我們前所未見的。」船上最年輕的十九歲的提比〃保利維亞說他記得遇到1966年那場颶風前,他們還捕到一條鮪魚。當他們回到岸上後,當局派人上船調查,在船艙冷藏庫中真的找到了那條鮪魚。調查人員說:「這條魚仍然十分新鮮,就好像是剛捕到的一樣。」英國政府曾查閱1966年記錄,證實當年確有這麼一艘帆船無影無蹤了,原因不詳。
儘管調查有極大的危險,許多人為了調查此時而失蹤。可科學家沒有放棄,困難沒有動搖他們的決心,他們仍然在探索著、勘察著、檢測著、討論著。
探索發現觀後感(三)
這是一座具有傳奇色彩的大山,()它在地球神秘的北緯30度線上,與瑪雅古建築、埃及金字塔等許多業已消失或僅存遺蹟的文明奇觀共生共榮。它是中國土生土長的道教的聖地,一個中國版的梵蒂岡、麥加和耶路撒冷。-----------武當山
2500年前,正是一個叫尹喜的道人開啟了武當的修道之門。故事也就這樣慢慢敞開:五龍祠是武當山有記載的第一座皇家建築。在歷經了宋、元兩朝後,它由祠升為觀,後成為五龍宮。八百里武當第一次成為了皇帝「告天祝壽」的道常 因為他和武當道人的共同努力,才有了南岩石殿、古銅殿、古神道和清微宮。武當山因此成為了與正一道本山--龍虎山齊名的道教聖地。在第四集中還講述了最具傳奇色彩的人物。他,就是張三丰。公元1552年,嘉靖31年,武當山北麓聳立起一座石牌坊「治世玄岳」。這座由嘉靖題匾的牌坊,無疑使這個皇家道場的地位超越了龍虎山、茅山、青城山等道教名山,躍居於久享盛名的五嶽之上,被視作「天下第一名山」。這一年,嘉靖皇帝下令重修武當。武當山因為歷代明皇室的尊崇而抵達巔峰時期。
古往今來,八百里武當吸引了眾生的目光。他們眷戀著這座大山,以各自不同的方式朝拜了千年,他們把內心的虔誠都濃縮在了這幅敬獻給南岩玄帝殿的《道通天地》匾額里。 真武信仰漂洋過海,在台灣生根發芽。每年的九月九、三月三,台灣的進香團都會來武當朝拜。這是一座綿延縱橫而又大氣磅礴的大山,它接納著不同信仰、不同膚色的芸芸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