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免俗地,和大多數人一樣,看完《無問西東》後印象最深刻的,是王力宏扮演的沈光耀。其他三個故事的印象則稍顯淺薄。為什麼會這樣?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的抗戰年代,投筆從戎,棄文從武。沈光耀,人如其名,從外形到內心都如陽光般照亮大地,撲面而來的是溫暖。在富有和貧窮、飽足和飢餓、乾淨和骯髒、生存和死亡的強烈映襯下,沈光耀的從軍選擇,況且還是高大上的空軍,就是我能認可的、希望的走向,也是這個時代故事中,空軍教官強調的四個詞中我唯二記得的兩個:正義和同情。有識者,有正義之心;居高位者,有同情之心。沈光耀,做了這個時代、這個人物,我認為最該做的事情,講述了一個平凡人為國家為民族,成為英雄的故事。看完之後,讓人感受到悲壯和和興喜。悲壯於他們的付出,興喜於民族頑強的精神。總之一句話,在我這兒,這個角色和他的抉擇毫無違和感,我喜歡,所以我記得。
而陳鵬的時代,是新中國建立的開端,百廢待興又內憂外患,國家需要強大的國防,需要國際地位和國際話語權。學物理的陳鵬選擇遠走他鄉、以學識投身國防建設看起來也是符合時代需求的。但他投身的初衷呢?除了接受時代號召,在故事中,更主要的原因是其青梅竹馬的另選他人吧。但當他發現青梅被這個時代、國家、人民以一種近乎荒謬的方式定罪、侮辱,甚至「處死」時,他除了準備挖坑把青梅埋了,後又把死而復生的青梅帶回老家藏起來外,還做了什麼呢?什麼也沒做。不反抗、無憎恨。這是我個人不能理解的。真的人性,不應該是看到所愛之人背負無妄之災,而奮起反抗或者十年磨一劍,一朝試鋒芒嗎?為什麼故事中的陳鵬輕易接受悲慘現狀?這不有悖於人性嗎?所以,個人覺得,陳鵬的故事有點兒為了塑造英雄而塑造。當然,也許是我不能感受那個時代的可怕,就像拒絕《芳華》的故事情節;也許是我無法參透國家大義和個人榮辱的取捨;也許是我把世界看的非黑即白,太或簡單。總之看完這個時代故事,沒有留下關鍵字,只有困惑。
吳嶺瀾的時代故事,好吧,其實我根本沒記住吳嶺瀾這個名字。但在這個故事裡我記住了一個關鍵字「真實」。讀書是為什麼?在「實業才能救國」的年代,選擇實科並無不妥,但為選擇而選擇,失去了本心就不那麼美好了。故事中的「真實」似乎可以等同我們現在常說的「初心」?而這個故事給我最大的觸動是,我似乎找不到一顆促使我生活的「初心」。你的生活是為了什麼呢?每天為什麼這麼過?為什麼要做這件事?不是在煢煢苟且?
第四個故事,現代故事,好吧我也沒記全主角名字,但記得這名字是故事中唯一的中國人用中文名。不過這個故事給了我一個詞:「善良」。當整個社會風氣都是懼怕被人賴上或故意去賴上他人時,還能保存一份善良是多麼難得。敢於幫助迷路的老人,敢於救助車禍中的人,敢於去相信一個人。若善良被辜負,辜負的可不僅是行為本身,而是一顆相信你的心啊,終結的是信任。現代社會,何不「傻」一點,留有善良。
最後,這部電影的大贏家是我們這一千個哈姆雷特嗎?是製片方或者導演、演員嗎?我覺得都不是。是誰?是清華大學好伐,一分錢不花,全程的免費廣告。四個故事,各個與清華有關。清華精神、清華學子、清華風貌,潤物細無聲,春風吹又生。讀不了清華,再去北京時逛一逛清華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