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我看了電影《催眠大師》,想起我也是拿了IHNMA催眠師證的人,心有所感,遂成此文。
我們的老師是蔡仲淮,很帥,四十幾看著就像二十幾歲,大概每天給自己催眠:從現在開始,我青春永駐——。他老人家,百度出來是——蔡博士是世界第一催眠大師。
《催眠大師》影片中,催眠與反催眠,恍惚催眠與清醒催眠,甚至是移情與反移情,不斷較量與碰撞。很多人看不懂,我覺得好欣慰,學的東西都有用啊。
蔡老師上課的時候,講過一段故事,他在「催眠之父」艾瑞克森故居搞研究的時候,燒過一鍋很美味的明蝦請艾瑞克森的女兒吃,她吃過後,讚不絕口。第二天,她就把艾瑞克森房間的門虛掩著打開,沒說什麼。蔡老師,那時正是痴迷艾瑞克森的一個台灣留學生,多麼想親眼目睹大師的房間能夠翻閱他的書稿筆記啊,但沒有主人的邀請,他是絕對不會擅自進入的。
終於一天,大師的女兒說:你可以進去擦拭一下我父親的房間嗎?當蔡老師一一擦拭著艾瑞克森房間的物品時,心裡是怎樣的溫馨和激動?一頁一頁地翻看著大師的書稿和筆記,又被怎樣的溫暖而感動?年輕的蔡老師,懷揣著對艾瑞克森的尊敬和嚮往,以近乎朝拜大師的滿腔熱情,在那個屋子裡擦拭了兩個星期,得出「艾瑞克森的東西是不可複製」的結論,我現在想起這個畫面,都好酸澀與感動。當年的蔡老師,能否想到N年後,他也會是一個催眠大師?
催眠師最重要的是什麼呢?我們在蔡老師的課堂上,把人催眠成鋼鐵般的僵硬做人橋催眠實驗,我做完後,得到周圍人的喝彩掌聲,自己卻緊張地一下坐在地上。「催眠之父」艾瑞克森認為:催眠是一個溫暖的人在另一個溫暖的人身上激發出來的維持生存意志的關係。他們覺得我做得好,是因為當時我用一顆溫暖的心,真切地想去溫暖另一個人,但是,裝著自信,還不是真正的自信,做完後自己倒很緊張。催眠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等將上下而求索。
這裡推廣一個常識:催眠不是被控制。即使被催眠,人的潛意識也會像忠誠的衛士一樣保護自己。催眠能夠與潛意識更好地溝通,但不能驅使一個人做其潛意識不認同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