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後語是中國勞動人民自古以來在生活實踐中創造的一種特殊語言形式,是一種短小、風趣、形象的語句。它由前後兩部分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謎面,後一部分起「後襯」的作用,像謎底,十分自然貼切。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通常說出前半截,「歇」去後半截,就可以領會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稱為歇後語。漢文明源遠流長。五千年歷史滄桑的沉澱、淬鍊、凝聚成絕妙的漢語言藝術。其中歇後語以其獨特的表現力。給人以深思和啟迪,千古流傳。反映了華夏民族特有的風俗傳統和民族文化,品味生活,明曉哲理,提升智慧。
板門上貼鬥神 —— 一個向東,一個向西
錯貼的鬥神 —— 翻(反)了臉
大年三十晚上賣鬥神 —— 再遲不過了
大腿上貼鬥神 —— 走了神
倒貼的鬥神 —— 翻(反)臉
地道里賣鬥神 —— 看出來的好活(畫)兒
豆腐渣貼鬥神 —— 不沾(粘)
反貼鬥神 —— 不對臉;左右為難
臘月貼鬥神 —— 一個向東,一個向西
賣鬥神掉江里 —— 人財兩空
鬥神卷財神 —— 話(畫)里有話(畫)
鬥神揍灶神 —— 自家人打自家人;自打自
你賣鬥神我賣鬼 —— 同行
屏風上貼鬥神 —— 話(畫)中有話
雙扇門上貼鬥神 —— 一對兒
腿肚子上貼鬥神 —— 人走家搬
灶神上貼鬥神 —— 話(畫)里有話(畫)
正月初一賣鬥神 —— 過時貨;沒人過問
正月十五貼鬥神 —— 晚了半月
左鬥神 —— 白臉子
八月十五賣鬥神 —— 不是時候;太早;遲了大半年
八月十五貼鬥神 —— 晚了大半年;早半年
板門的鬥神 —— 一對兒;對上了
板門上的鬥神 —— 一對兒
板門上鬥神 —— 定成對()
扯鬥神擦屁股 —— 不把人當人
大門上的鬥神 —— 是外人
大年不換鬥神 —— 依舊
大年三十買鬥神 —— 不能再遲了
大年三十賣鬥神 —— 再遲不過了;再遲不住了;脫禍求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