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義一:飛蛾撲到火上,比喻自取滅亡。出自 《梁書·到溉傳》。
含義二:讚揚,讚揚人們為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而付出時的義無反顧,不畏犧牲的精神。 在現在愛情風盛行的文學學壇里,飛蛾更多地用來表現出對戀人苦苦追尋,吃到苦果仍不言放棄的情愫,是一曲悲壯的讚歌。
飛蛾撲火歇後語:
飛蛾撲火--自取殺身之禍。
飛蛾撲火--自取滅亡。
飛蛾撲火--追求光明,勇於獻身。
飛蛾撲火--自尋死路。
用 法: 作謂語、狀語、定語;指自取滅亡。
故 事: 南朝梁時才子到藎是朝廷金紫光祿大夫到溉的孫子,深受皇帝蕭衍的喜愛,經常在一塊作詩,蕭衍特地賜他祖父一首詩:「研磨墨以騰文,筆飛毫以書信,如飛蛾之赴火,豈焚身之可吝。必耄年其已及,可假之於少藎。」
近義詞:自不量力、螳臂當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