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句俗話說「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意思是說,生養孩子而不教育他,就是父親的過錯,更是做父親的失職。教育學生而不嚴格要求,就是老師的懶惰,更是做老師的失職。
在物慾橫流的社會,人們很容易被歪曲或錯誤的價值觀所影響。比如家庭最大的財產是什麼?很多人或許會認為是家產,包括所有的動產和不動產。一個家庭真正的財產不是家產,而是子女。賺再多的錢,家庭支離破碎,子女惹是生非,一切都失去意義。即使家庭的重擔再大,也不應成為為父的男人不顧家和工作狂的理由。
一個溫暖有愛,互相扶持和充滿智慧的家庭,勝過彼此猜忌,互相怨恨和千萬豪宅的家庭。猶太人認為,不論怎麼忙碌,每個為人父者都不應該忽視自己在家庭中的作用和地位。在子女面前,不再是別人眼裡的總裁或總統,只是一位父親。回到家裡教育孩子,才是他的首要任務。要把子女教育成什麼人,自己就應當是什麼人。
言傳身教,身行一例,勝似千言。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好壞榜樣,全都表現在言語之間,行動之中。它能建立或拆毀。
說到育嬰制度,不得不提到瑞典。瑞典是全球首個將「產假」換成「育嬰假」的國家,也是一個非常強調男女平等的國家。所以,撫養孩子也是男女平等。全世界的產假基本都是給母親的,瑞典為了鼓勵更多的父親承擔照顧孩子的責任,特別增設了90天「爸爸假」的強制性政策。也許有人會問,在家帶孩子不是沒工資了嗎?育嬰假又怎麼分配?
在瑞典,法律規定新生嬰兒的父母共享16個月的「產假」,由孩子的父母決定如何分享這16個月。480天的「爸媽假」中有60天必須由爸爸來休,不可以轉給媽媽休。如果爸爸不休,就無法領到「爸媽假」的補貼。一個公司的員工若在育嬰假裡,可享有390天80%的工資收入。這個政策使得瑞典奶爸,有充分時間幫忙媽媽照看寶貝。
大家都深知兒童早期的教育,對其一生的成長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父母雙方共同照顧,對孩子身心靈的健康形成雙重保障。不會因為缺失的父愛,導致焦慮的母親,造成失控的孩子。父愛的缺失,是孩子永遠的短板。
人的情感不是用物質能滿足的,也不是用金錢能贖回的,而是用時間用心陪伴的。在中國,父職缺失和父教缺失,儼然已經成為民族的隱患。
在一個普通的猶太家庭,他們用一種獨有的方式教育小孩。父親把玩得正嗨的5歲兒子抱到沙發上,展開雙手準備接他,示意兒子往下跳。兒子以為老爸要和他一起玩耍,毫不猶豫地往下跳,前兩次都被穩穩的接住。第三次在快被接住的時候,父親有意撒手,結果兒子重重地摔倒在地上,頓時嚎啕大哭起來。父親並沒有前去安慰。等兒子哭得差不多了,過去一邊擦他的眼淚,一邊提醒說:「社會是複雜的,不要輕信他人,唯一可信靠的是上帝和你自己。」
另一個普通的猶太家庭里,父親問兒子和女兒,「假如有一天房子著火了,你們會帶什麼逃跑?」兒子說,「還用說,趕緊找錢啊,把錢先帶走。」女兒想了想說,「能帶布娃娃走嗎?因為它們陪我很久了。」父親提示說,「是一個沒有顏色、沒有形狀、沒有氣味的東西。」他們完全沒有頭緒。最後父親告訴說,「孩子啊,你要帶走的不是錢財和玩物,而是智慧。因為智慧是任何人都搶不走的,你只要活著,智慧永遠會跟著你。」
以上便是猶太人兩千多年來顛沛流離、遭受無數劫難之後總結出來的經驗教訓。猶太人可以沒有任何東西,卻不能沒有智慧。智慧重於知識。這也就是為什麼以色列人讀書量居全球第一,人均每年讀書64本。被《聖經》譽為「流奶與蜜的應許之地」的以色列,實際卻資源極其貧乏,憑藉其最大的人才資源,突出重圍成為世界上最小的超級大國。
沒有教育就沒有未來,教育是最有遠見的投資。一個國家如此,一個人更是如此。
對於每一個人來說,家庭就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子女人生最初的啟蒙老師,肩負著巨大的責任和重擔。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親跟母親這兩個角色缺一不可,無法替代。然而現實往往是,父親總是缺失的。現在有意缺席,未來註定後悔。研究表明,缺乏父愛的小孩,性格容易偏激和易怒。和父親有良好互動的小孩,則表現得更勇敢和有責任感。
在你感到恐懼時,父愛可能是一塊踏腳的石。在你感到黑暗時,父愛可能是一盞照明的燈。在你感到枯竭時,父愛可能是一灣生命之水。在你正在奮鬥時,父愛可能是一股精神支柱。在你獲得成功時,父愛可能是鼓勵與警鐘。你不教育孩子,這個世界會狠狠地教育他。
西班牙詩人塞萬提斯說:「父親的德行,是兒子最好的遺產。」一個好父親,勝過一百個教師。(微信公眾號/丹尼爾先生,ID/MRDANIEL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