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勵志小說

勵志小說:我的苦難我的大學(14)

勵志小說:我的苦難我的大學(14)

(四十五)

【後來,因為積極改造,表現突出,劉樹濤被接二連三地減刑。每次獲得減刑或嘉獎,他都會寫信給我報喜。每次接到他的喜訊,我都感到由衷欣慰。我個人的成功是微弱而渺小的,而榜樣的能量卻是巨大的。】

漸漸地,我打開了工作局面,成了雜誌社的骨幹編輯。並被晉級為執行編輯。

也許是因為自己出身貧苦,我對社會上的弱視群體猶為關注。在《知音》雜誌社的6年多時間裡,我為被歹徒殘害的小姐妹奔走呼號過;為身陷冤獄的無辜百姓撰文吶喊過;為身患絕症的不幸生命尋求幫助過;為流落街頭的打工仔慷慨解囊過……

1999年夏天,中央電視台《記錄片之窗》節目組又來到武漢,採訪了我到《知音》之後的一些經歷。從社長、總編到主任和同事,每個人對我的評價都不錯。後來,我在電視中,看到胡勛璧社長說出了當初錄用我的情況。他說:"其實當初雜誌社決定破例錄用小趙的時候,也是有些猶豫的,畢竟我們雜誌社從來沒有錄用過沒有文憑的編輯。但是,我們看到她曾寫過那麼多的紀實文章,又是我們的得力作者,就想給她一個機會,看她能不能勝任編輯的工作。小趙很能吃苦,也很勤奮,這兩年,進步很大,也給了我們不拘一格求人才的信心。以後我們要是再招聘員工,可能會更注重應聘者的生活閱歷……"

在後來的很多場合,胡總都對我的成績給予了肯定。

2003年,國務委員、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全國婦聯主席彭珮雲來《知音》視察,社領導還特意向彭主席介紹了我,彭主席親切地鼓勵我好好工作,再創佳績。那一刻,心裡的激動和溫暖是無與倫比的。

其實,我心裡更多的是感激,如果不是《知音》給我機會,再有才華,也無法施展。要想成功,天賦、勤奮和機遇,是缺一不可的。

隨後的採訪接踵而來。電視台、報紙、雜誌紛紛出動。人們對一個國小畢業的採石女、打工妹能在全國知名的《知音》雜誌社做編輯、記者,表現了濃厚的興趣。因為人物身份和職業的反差太大了,人們想知道,我究竟經過如何努力,才獲得今天的成功的。於是,《打工妹成為著名雜誌社編輯記者》、《"小學生編輯"的奮鬥之路》、《我變天鵝這九年》、《天地一漂萍》、《從採石女到名刊編輯》等標題的文章此起彼伏。每天,我都會接到數十封來信,有打工姐妹寫來的,有大中學生寫來的,有為人父母者寫來的,還有是高牆囚子寫來的。還有兩封信,居然是美國寫來的。原來,他們是看了中央電視台國際頻道對我節目的轉播。所有的信,幾乎無一例外表達了對我挑戰命運的欽佩和崇敬。

其中,有封信是位武漢留學生寫給我的,他說看到在自己的家鄉發生了這樣一件事情,十分興奮,他把信寫給了他的父母,然後又讓父母給我轉寄了過來。這位留美學生在信中說:"雖然我是個留學生,比你的文憑高了許多倍,但我還是覺得不如你,你在逆境中拼搏向上的精神是我所沒有的,你的吃苦耐勞、積極樂觀的精神是我沒有的。我很難想像,如果我出身在你那樣的家庭,那樣的身世,我會怎樣度過一生……"

在所有來信中,最令我觸動,並一直保持著聯繫的,是東北鐵嶺市某監獄一個叫劉樹濤的年輕死緩犯人。當他在電視上看到我的故事後,立即給我寫信。他說他在犯案前,也是個文學愛好者,經常寫點短文,往當地的報社投稿。(勵志名言 )有一次,他因為哥們意氣,幫人打架,失手將人砍死,年輕的人生從此被顛覆。身陷囹圄的他非常絕望,希望我能幫他走出心靈泥淖。

那是我第一次接觸死刑犯人。這封信在我手中感覺沉甸甸的。我不忍心把它丟進垃圾箱,我想了想,還是給他回了信,信中無非是鼓勵他好好改造等等,同時我還寄去了一本《知音》。沒想到,第二個月,劉樹濤又寫來了信,還在信中夾了篇習作,希望我指導他寫作。

說實話,那時我忙得連自己的稿子都是爭分奪秒地在編,哪有時間為一個犯人指點寫作啊!但我又不忍心讓一顆希望的心面對失望,只好硬著頭皮給他回信,鼓勵他多讀多寫,並告訴他我會幫助他發表作品。

劉樹濤越發努力。他在監獄裡做《醒報》編輯的同時,不僅自己撰寫稿件,還帶動起監獄其他犯人們展開了讀書寫作的良好風氣。他每期都把刊發著他作品的報紙一份份寄給我,向我報喜,向我展示他每一個進步。

2000年秋天,劉樹濤給我寫來一篇文章--《知音,給了我光榮和夢想》,我看他文筆流暢,寫得情真意切,就編輯送審了。隨後,這篇發表在了《知音》上,他得到了一千多元稿費。後來他告訴我,他把稿費全部捐給了當地的失學兒童。這事,還被當地的媒體報導了。

後來,因為積極改造,表現突出,劉樹濤被接二連三地減刑。每次獲得減刑或嘉獎,他都會寫信給我報喜。每次接到他的喜訊,我都感到由衷欣慰。我個人的成功是微弱而渺小的,而榜樣的能量卻是巨大的。

(四十六)

【回首往事,我時常忍不住淚流滿面。我為自己而感動,感動自己的執著和幸運。人如果不能選擇出生的命運,還可以選擇生存的命運。總有一種命運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不是嗎?】

2001年,我被知音集團評為優秀員工。因為這一年我的發稿量在二十多名編輯里位居前四名。因此我被晉升為執行編輯,還獲得了第二次出國機會--參加《知音》韓國筆會。

2002年,我被評為第三屆武漢市傑出外來務工青年。被獎勵了一個武漢市戶口。我的農村戶口就這樣輕而易舉地調進了武漢市,成了真正意義上的城裡人。父母家人自然是由衷高興的,但我卻沒什麼太大的驚喜,似乎這一切早就命中注定,遲早會來的。因為我自始至終堅信:我生活中的挫折與苦難都能好轉,我遲早能擺脫生活的困境,能夠破苦為樂。

好運接踵而來。單位在民主路建了一幢知音花園,四個單元,近百套住房。除一樓是辦公區之外,一至八樓全部分給員工。自1996年至2002年來雜誌社的員工都有份。按照資歷排名,我排在享有分房資格待遇的第21名,這樣,我得以優先挑選了二單元五樓一套133平米的大房子,錯層的,三居兩衛。這是我夢中的家啊!是漂泊無定的我的落根之處啊!

當我把房子裝修一新,把爸爸媽媽從老家接來武漢後,他們一踏進大門,看到我這個寬敞漂亮的新家,竟然久久說不出一句完整的話。我從他們的眼神里,讀出了他們的欣慰,讀出了他們的驕傲。一輩子含辛茹苦的媽媽撫摸著我滿屏風的照片,哽咽著說:"老家的人,現在誰不眼紅你啊!在老家,人人都說我有福氣,有這麼個有出息的女兒,看到你現在的樣子,我死也瞑目了……"

媽媽的話像一把鑰匙,打開了記憶中塵封的倉庫,過去的點點滴滴像浪花一樣洶湧而來,每一朵浪花都泛著鹹澀的味道,湧向眼睛的淺海……眼前一下子朦朧起來,我仿佛看到十多年前的自己,哭喊著跌跌撞撞地走在風雨飄搖的路上。那些苦難,那些傷痛,那些挫折,那些橫亙在我成長路上的荊棘與坎坷,那些浸透淚水與血汗的深深淺淺的腳印,那些淚水中的歡笑,磨練中的收穫,疼痛中的甜蜜--它們豐富了我三十五年的青春歲月,它們浸染了我三十五歲的飽滿年輪,它們構築成了我與眾不同的別樣人生!

回首往事,我時常忍不住淚流滿面。我為自己而感動,感動自己的執著和幸運。人如果不能選擇出生的命運,還可以選擇生存的命運。總有一種命運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不是嗎?我無法想像,如果沒有童年時的災難,少年時的坎坷,青年時的磨練,如今的我會是什麼命運?

2004年9月,共青團中央和全國青聯聯合舉辦了全國第一屆鯤鵬文學大賽。武漢團市委推薦我參賽。於是,我把自己寫的《苦難,是一所人生的大學》投寄給了大賽組委會。事後我便逐漸淡忘了比賽這回事。沒想到,2005年1月初,我卻忽然接到廣州團市委給我打來的電話,通知我於1月20日前去廣州領獎,我的那篇《苦難,是一所人生的大學》竟然獲得了散文二等獎。這真是個意外驚喜!

1月20日,在廣州超五星的鳳凰城酒店,團中央書記處書記楊岳、著名作家柯岩老師、陸天明老師等人為我們二十多位獲獎者頒發了獎盃和證書。在燈光璀璨的舞台上,我接受了主持人的現場採訪。當主持人問我:你雖然經歷了那麼多苦難與挫折,但你現在已經算是比較成功了,現在的你會對更多正在彷徨困惑中的年輕人說些什麼呢?我想了一下,面對台下的一千多名嘉賓和電視鏡頭,緊張地說出了一番話:"人生中總是有這樣那樣的不如意,不能因為自己暫時置身於陰影之中,而懷疑陽光的存在。只要你勇敢地走出去,就會發現前面正陽光燦爛!"我的話獲得了如潮的掌聲,而我因為激動,臉色已經紅得像西紅柿了……

這是我獲得的第一個全國性文學大獎。我想不會是最後一個。回家的火車上,我開始讀一本書《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海倫·凱勒的自傳我小時候便讀過了,這次重溫,卻有更深刻的感悟。凱勒又盲又聾又啞,除了四肢正常之外,她的世界一片黑暗一片寂靜,然而,她卻"把別人所看見的光明當作我的太陽,別人耳朵所聽見的音樂當作我的樂曲,別人嘴角的微笑當作我的快樂"。正是這種非比尋常的堅韌毅力和挑戰生命的巨大勇氣,使她終於在黑暗中找到了人生的光明,成了19世紀與拿破倫齊名的女英雄。

由此,我再次想起少年時,在山上看到石頭下壓著的小草,只要挪開了石頭,它們被壓彎的身體會立即舒展起來。一陣微風掠過,不一會兒,它們便神采奕奕、生機勃勃地站成一片。風雨無法摧毀,野火無法燃盡,霜雪無法凍殘--這就是生命和意志的力量!任何災難都無法徹底摧殘!相反,適當的磨練反而會使原本脆弱的生命變得堅強,變得韌性十足。輕易不會被擊垮、打倒。

所以,我相信,經歷是一筆財富,苦難是一座金礦!而我的苦難經歷,不僅是我的財富,我的金礦,更是一所大學,我的人生大學!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