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勵志演講

國旗下講話:感受「歲時節令」,汲取成長的力量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1200多年前的今天,23歲的青年才俊白居易出差邯鄲,夜宿邯鄲驛舍,寫下《邯鄲冬至夜思家》一詩。圍繞節氣,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感受「歲時節令」,汲取成長的力量》。我想跟同學們分享三個方面的內容: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四年前,「二十四節氣」入選世界非遺名錄,被譽為「中國第五大發明」。二十四節氣,是國人驕傲,是先民智慧,是時令指南,亦是生活美學。雖然今天我們已經告別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的生活,但品味春花秋月、夏雨冬雪,了解日月星象、草木生長、候鳥遷徙離不開節令。二十四節氣的珍貴在於,她在四季交替的天地萬物中構成一種詩意化的生存方式,她展現的是一種平衡,天地之間,我們上順天時、下承地利,生活勞作,生生不息;她是大自然的語言,值得我們每個人去傾聽;她充盈著科學的雨露,洋溢著文化的馨香,她既在我們的家居日常,也是我們的詩和遠方。

  節氣是立春時大口咬的春餅,是清明時全家一起外出踏青,是霜降時飄落的紅葉,是冬至時熱氣騰騰的餃子……這些散落在日常中的自然現象、人文活動,就在身邊,我們「觸手可及」。二十四節氣不僅是一種曆法,而且和天文學、氣象學、物候學、農學、飲食養生、文學藝術和傳統民俗相結合,形成了博大精深的節氣文化。我們關注周圍物候、動植物變化,在不同的節氣中去尋找不同的自然之美;我們關注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方式,提升人生境界;我們在探究、協作、創造、實踐運用的過程中了解先人智慧,感受傳統節令文化的無窮魅力,從心靈深處建立起中華文化自信,傳承和發展優秀傳統文化。

  春之爛漫、夏之繁華、秋之收穫、冬之寧靜,每一幀都是自然之美。無論是「律回歲晚冰霜少,春到人間草木知」,還是「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無論是「宮壇青陌賽牛歸,玉琯東風逗曉來」,還是「檐前白日應可惜,籬下黃花為誰有」,大自然的草木生長,花開花落都溫潤了一代代人的喜樂悲歡。「春來花鳥若為情」,深藏於我們內心某處,千百年前已種下了一個基因,使我們格外留戀一種溫情:花能解語,鳥可同悲。「多情最是南山月」,山川風月,無不有情,物我相融,沁人心脾,心與天地精神,內心安然而慰藉。在我們內心,都有一顆種子,雖有波折,但只要一日春回,它就會來不及地萌發,就像土地,歷經小寒、大寒的冰凍,雨水、驚蟄一到,自然重煥生機;就像我們的祖國,雖歷經風霜雨雪、苦難坎坷,但屹立不倒,不屈不撓的中國人,內心都有一種聲音:中國!這就是文化的浸潤!

  同學們,教育與生命同行,深度學習正傾城!讓我們在二十四節氣中走過春夏秋冬,體驗春天的春雷響,萬物長,夏日的紅了櫻桃,綠了芭蕉,秋天的蒹葭蒼蒼,白露為霜,冬日的踏雪尋梅,暗香浮動;讓我們在凝結了古人千年智慧的傳統文化中,去拓寬所認識的世界,更好地看見和理解世界;讓我們在厚重的民族記憶的傳統文化中,認同民族身份,增強文化自信。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