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
香港陰雨,台北晴朗。飛到台北,公事包上的水漬還沒有全乾。心中有點感傷,也有點文縐縐。公事包不重,記憶的背囊卻越背越重,沉甸甸的:二十多年前的波羅麵包、綠豆湯、西瓜、排骨菜飯、牛肉干、長壽牌香菸、大一國文、英文散文選、三民主義、籃球、烏梅酒、《文星》雜誌、《在春風裡》、黑領帶、咋嘰褲原來都給二十多年烈陽風霜又曬又吹又烤的,全成了乾巴巴的標本了,現在競紛紛科幻起來,眨眼間復活的復活,還原的還原,再版的再版,把中年風濕的背脊壓得隱隱酸痛:止痛片止不住這樣舒服的酸痛。
其二
感傷的文學。文縐縐的鄉愁。薄暮中漫步敦化南路附近的長街短巷,深深庭院變成摘星的高樓,但是,瓊瑤的窗外依稀辨認出瓊瑤的窗里;于右任的行草舞出"為萬世開太平"的線裝文化;金里描紅的風鈴搖晃出唐詩宋詞元曲;仿古紅木書桌上的一盆幽蘭錯錯落落勾出墨色太新的箋譜;牆上木架花格里擺著拙樸的陶土茶罐花瓶:"心中有道茶即有道"、"和氣致祥喜神多瑞"。大廈一扇鐵門一開,走出兩位小說里的少女:扁扁的黑鞋,扁扁的胸部,扁扁的國語,扁扁的《愛眉小札》,扁扁的初戀,像夾在書裡的一片扁扁的枯葉。台北是中國文學的後花園:商業大廈里電腦鍵盤的劈啪聲掩不住中文系荷塘殘葉叢中的蛙鳴;裕隆汽車的廢氣噴不死滿樹痴情的知了。這裡是望鄉人的故鄉:
松濤涌滿八加拉谷
蒼苔爬上小築黃昏
如一襲僧衣那麼披著
醒時一燈一卷一茶盞
睡時枕下芬芳的泥土
其三
鄭愁予詩中的詩人于右任死了,鄭愁予卻在武昌街化做童話里的老人:
武昌街斜斜斜上夕陽的山崗
一街胭脂的流水可得小心,莫把
火艷的木棉灌溉成
清粉的茱萸了
就在這樣古典的氣氛里,林文月的十六歲兒子問媽媽說:"這個暑假,我想讀《唐詩三百首》好不好?"媽媽打著哈欠說:"當然好啊,但是千萬別存心讀完。""喔?""因為那樣子會把興致變成了負擔。"那個深夜,兒子還問媽媽說:"你覺得進入理工的世界再兼修人文,跟從事人文研究再兼修理工,哪一種可能性較大?"媽媽說:"研究理工而兼及人文的可能性是比較大。""那種心情應該是感傷的",讀來"卻反而覺得非常非常溫暖",像林文月到溫州街巷子裡薄暮的書房中看臺靜農先生那樣溫馨:"那時,台先生也剛失去了一位多年知交。我沒有多說話,靜靜聽他回憶他和亡友在大陸及台北的一些瑣細往事。仿佛還記得他把桌面的花生撥開,畫出北平故居的圖形給我看。冬陽吝嗇,天很快就暗下來。台先生把桌燈點亮,又同我談了一些話()。後來,我說要回家,他也沒有留我,卻走下玄關送我到門口,並看我發動引擎開車子走。我慢速開出溫州街巷口,右轉彎到和平東路與新生南路的交叉處,正趕上紅燈,便煞車等候信號誌指示,一時無所事事,淚水竟控制不住地突然沿著雙頰流下來。"其四
不會懷舊的社會註定沉悶、墮落。沒有文化鄉愁的心並註定是一口桔井。經濟起飛科技發達縱然不是皇帝的新衣,到底只能禦寒。"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的境界還是應該試試去領會的。聰明人太多,世間自然沒有"信"之可言了。方瑜說:"有小偷光顧台大教授宿舍,教授們燈下開會商量對策,議論半天,最後達成協定。不久,宿舍大門口掛起書法秀麗的一塊告示:"閒人莫進"!多麼無奈的諷刺。多麼有力的抗議。經濟、科技的大堂固然是中國人必須努力建造的聖殿,可是,在這座大堂的後面,還應該經營出一處後花園:讓臺靜農先生抽菸、喝酒、寫字、著述、聊天的後花園。
其五
鬼節那天,計程車司機說:"該到基隆去看。那兒最熱鬧,善男信女在水上放紙厝,有好多燈!"燈是傳下來了,暖暖的,最相思,最懷舊,像紅豆,點在後花園裡也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