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是人生上第一切要的事;我們日常說話做事,都靠著它指導裁判;它竟是我們的標準。但是這個標準,常常改變;每當新舊交替的時候,衝突更覺得明顯。以中國現在的情形而論,一般人的嘴裡儘管念著道德,心裡卻不很明白新道德舊道德兩個字的真正意義,只是感情的誤解,因而有所謂新道德舊道德的爭論。這雖是交替時代不能免的現象,但社會久滯於過渡狀況,一方面阻礙中國的新機,一方面增加人生的苦痛,是很危險的事。所以要解決這個問題,雖然非常困難,而在今日中國卻是非常切要。我為這種刺激所迫,就憑著個人一時的感想做這篇論文。我現在不能多讀外國書,所以這篇文章定不能滿意,定不是道德根本的研究;只希望大家注意,大家討論;若果將來能夠打破這個混沌局面,開出一種急轉直下的趨勢,便好了。
一
現在要說道德問題,應該先明白道德本身是什麼?是怎樣來的?這都是極重要的事情。必定先要把這兩層明白了,立論才有所依據。但這兩個問題,都不容易解決;我姑且做個粗淺的答案。
道德本身是什麼?我對於這個問題,有兩層相關聯的意思:——一、·道·德·是·人·類·一·種·廣·泛·同·情·的·實·現,就是說道德是愛,也沒有什麼不可。人類於弱肉強食之外,對於非我之人及動物,另具有一種真摯的情感。所以常有許多事情,即沒有強力逼迫著去做,而做了之後,在實際上對於他自己並沒有利益,或更有所損,在這種情形下盡可以不做,但他覺得不得不做。或者有許多事情,很可以快他一己的慾念,並沒有強力不叫做,也不是他不能做,而心裡總覺得不願意。這類心思,是廣泛同情的實現,是人類的靈性,就是道德的根本。
二、道德是個人一種良心的制裁。有自動的能,方清楚自由的意識,主宰精神肉體兩方面的勢力。他對於個人自己內心負責任,不肯受外界制限。換言之是從我的意志,判斷我的行為,做出一種理性的規範,自己不由的去遵守它。
上邊話雖分兩層,()卻互有關聯。一個人何以會有良心的制裁呢?不外他有廣泛同情的緣故。怎樣才能夠發揮廣泛的同情呢?只有服從自己良心制裁的一法。這本是一件事情的兩面,並不是兩件事,很容易明白了。
道德是怎樣來的?要說明這個問題,首先要講道德和人生的關係。
·原·來·道·德·之·生,·乃·借·人·之·本·能·作·用·去·順·應·環·境,·有·社·會·之·後,·便·有·共·守·的·定·條,這定條就是具體的道德。道德既然和社會有不可離的關係,社會又是常變的,從此可知道德也是不住的了。要解釋這個斷案,有兩個前提可說。
一、宇宙間沒有當住的狀態,依科學原理,無論什麼東西,在什麼時候,都有不息的變化;不過變得快的,覺得是動,慢一點便好像靜止;其實動靜兩個字都是假定的名詞,不是事實的真相。
二、宇宙沒有絕對獨立的事物。無論什麼東西,雖各自有其獨立之地位,可也互有相連之關係。
依據這兩個前提,在理論上已足證明常變是道德必然的性質,從(一)講起來,宇宙間並沒有常住的狀態;所以道德本體也是不住的變化。從(二)講起來,宇宙間沒有絕對獨立的事物;道德既然關聯外界,還要順應一切;所以不得不跟著它變。
就是在事實上面,也很容易看出這種情形。道德本由人造。推想茹毛飲血的時候,與動物生活差得不遠,決不懂得什麼道德。到後來知識能力都進步了,應四周圍的要求,才有道德上的信條。又不知經過了多少年代,然後有對於道德明確之見解組成有條理的思想。假使人類永久保守,道德原不會發生的。因為順應變化才生出道德觀念,它的本身就是不住的;後起之條件自然不容不變。考之歷史和現在,它的變化程式並沒有停頓(因有特別情形,暫時停止的,不在此限),更可推到將來也是一樣。所以從幾方面看來,道德的變化,是永久的,是不住的:這是沒有疑惑的了。
道德是什麼,算已約略表過。現在要問:我們人類為什麼要講道德?例言之,道德對於人生是否必要?我對於人生所以不離開道德的緣故,有兩種構想:究竟還是不能呢?還是不可呢?倘若道德觀念從人類本性出來,這是所謂不能;那便沒有什麼問題,因為它雖不必要,我們卻沒法丟開它。假使道德是人類後來造成的一種規範,因為它能夠達到人生向上的志願,維持世間的安寧,所以我們不願意離開它;這就叫做不可。這兩種構想,很有點不同。據我的判斷,還有是後項而非前項。
人為道德而存在呢?道德為人而存在呢?倘如上一說,道德已經超越人生以上。人類受了造物支配,自然而然的發生道德思想,並沒有一種目的在裡面。這人生所以不離開道德,竟是不能,講不到什麼可不可。若如第二說,道德以人生為範圍,以人生之目的為目的。因為它能滿足我們的希望,方才有需要。假使違反這種希望,當然把它去掉,另外建設新道德。前一說是宗教家的說話,探之茫茫,索之冥冥;我們還是認定後一說,以為人類所以不丟開道德是不可,不是不能。即然如此,人類所以要講道德,必先有個目的。這·目·的·就·是·人·生·的·幸·福,但卻不是部份的,暫時的;是全體的,永久的。不單是肉體的,是兼包精神的;不是幾個人的,是公眾的。我們因為認定道德是達到人生最大的希望的惟一方法,所以要竭力講究它,遵守它。那些與我們目的相反的偽道德,便該加以破壞。這是人人都懂的,是都該懂的。·人·生·以·幸·福·為·目·的,·所·以·道·德·的·作·用·只·是·有·意·識·的·向·善。所謂善者,必須以意識做引導。雖貌似善事,而實無意識可言的,總不在善的範圍之內。所以道德的觀念,必有清楚的知識;道德的作用,必有自動的能力。真正的道德是有理性的,適於當時的,助社會進化的;決不是專守著死板板的具體條件,去範圍一切。如此說來,種種陳腐遺蹟,違背理性的偽善,必將漸漸天然淘汰,是無可疑的了。
二
道德原為達到幸福而設的。但是有時候,因為社會上道德觀念不很一致,便大起衝突,反給人生添許多痛苦,竟和本來目的顯然相反了。然而這是一時的現象,無論當時如何危險,只要努力把它解決了,前邊便是光明。我們人生總是向著最後之目的走去。
我們要看新舊道德觀念衝突的現象,不必在遠,中國便是一個極好的例。現在國內社會的情形,真是五光十色,新舊參雜在一團體,或一家族之中,顯然分出絕對相反的兩種人來。這兩種人說話做事,根本上不相容納;偏同在一處營公共的生活,衝突就從此多了。我想解決這個衝突,大約有兩種辦法。
(一)漸進的解決法。主張這一種辦法的人,以為凡事都有個順序。新舊道德觀念雖差得很遠,但是也可暫且施行一部分的改革,調和兩面思想,使他們漸漸接近,衝突自然會無形消滅的。他們的辦法,是一面進取,一面遷就。這種漸進派在社會上很占多數。他們的方針,可以叫做調和的解決法。
(二)急進的解決法。這是極少數人的主張。他們以為要有真正的建設,必先有根本的破壞。是非之間總要分清楚,決沒有遷就的餘地。一種的見解都是糊塗籠統的主張,真理只有一個,不能講什麼調和。他們是想一方推翻舊的,一方創造新的來替代舊的。這辦法可以叫做不容忍的解決法。
我的意思,是後項而非前項;現在約略寫在下面。
原來社會進化,從古到今,不知改革了多少次。但變化從不十分劇烈,卻也有一定的形跡。大凡人生做事的精神,一方創造,一方便因襲,兩種好像矛盾,卻是一件東西的兩面。宇宙間所有事物,是一息不息的往來:兩個概念,瞬息變化,時間本割不斷。所謂新舊不過假定而言。種種革新事業,未必把舊的完全去掉。換句話講,新組織也含有舊的分子。即退一步講,我們的理想物已經完全變新了,絲毫不留舊的影子了,但這個「創始」這個「新造」依然另有所承受。所有完全靠著個人想得的學說,完全不憑摹仿造出來的新事業,都不是突然而來,都是有個端緒,都是有所承受。因為人類決沒有憑空結撰的知識,決沒有極端獨立不由啟發不由經驗的知識。這樣看來,新舊兩個字竟是世俗的說話,不通的名詞:就真實道理講起來,並沒這種分別。從此可知道德不能分新舊,只能分真偽。我們只能說有偽道德,不能說有舊道德,只能說有真道德,不能說有新道德。道德不能自相矛盾,就不允許有這矛盾名詞加上。若把新舊兩種道德同時並舉,豈不是認道德可以反背嗎?豈不是認道德的標準不一嗎?豈不是認近時的偽道德可以亂真嗎?
現在所謂舊道德,只是習慣。道德必須有靈性,有意識,能達幸福的目的,能滿人生的要求;所以道德必和社會的真相吻合,必不和幸福的效用相矛盾。現在所謂舊道德全是宗法時代的遺傳,和現代的生活每每矛盾。非特不能達到人生向上的目的,而且使人墮落在九淵之下,感受許多苦痛(參看《新青年》五卷二號《我之節烈觀》)。一般的人所以認它為道德,還不是為習慣所束,不曾仔細在它的效果上著想嗎?道德其名而習慣其實,真可謂之偽道德了。
我既用真偽來代替新舊,而且以為現在所謂道德是個偽的,這種真偽道德的衝突,當然不便用調和的方法解決了。調和兩字套用的範圍,總在兩方面大體相合,不過條目上有些不同的時候,至於真和不真,未可容中,根本正相反對,調和決無從著手。從這裡看來,漸進的方法絕對不適用,非常明顯。然則不管犧牲多麼樣大,根本把偽的推翻,去建設自由的,活潑的,理性的,適應的真道德,真是刻不容緩的事件!
三
既要破壞偽的道德,先要把它的罪狀逐樣指出,叫大家知道有不得不破壞的原故。古人的倫理觀念,原適應於當日的社會情形。我是說它不適應於現今的生活;不是硬說它不宜於古人。
中國倫理思想,從古到今,雖沒有大改變,小有出入的地方也很多。但我所要說的,是現在社會一般人心目中的道德觀念,不是把周公怎麼說,孔子怎麼說,漢儒怎樣,宋儒怎樣,羅列比較起來;做一部中國倫理思想的歷史。我的目的專是解決現今之道德問題。
《六經》是中國講道德的標準,而這類書大都文義艱深,字句殘缺。所以中下等社會只有僧道的迷信,遺傳的習慣。不但不曾懂真正道德,就是那不適現今的宗法倫理觀念,也還缺陷。至於上流人所謂道德,也不過發揮古訓的缺點,消滅它的好處罷了。所以古代道德本不適應現今,而一般之所謂道德,比它本來面目更壞,更不近情理。舉幾個例證如下:(一)女子的貞操,在古時遵守已極嚴了;但夫死無子,還許再嫁。且在宗法社會裡面,有這種偏頗道德,也還不奇。後來社會情狀漸變,這一件事反變本加厲,認為《餓死事小失節事大」,豈不是有點奇怪。
(二)信列於五常,《論語》上面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可見虛偽一事,古人明認為不道德;現在人卻拿矯飾當做應世的惟一善法。
(三)古人說,「欲敗度,縱敗禮。」而現在人大都以吃,著,嫖,賭,納妾,為人生最大的幸福。其實縱慾和不節儉,是古代道德懸為切戒的。他們覺得於自己不便,便把平日所以為「口頭禪」的經傳,置之不問。
中國多數人既不懂什麼是道德,事實上又不肯去實行,但是他們嘴裡架子永不肯去掉,整天的鼓吹維持風紀,我要勸他先把自己的風紀維持維持才好!
現在最流行的主要道德觀念,便是古人所謂「三綱」,列對照表如下:
從下表一看,有個很奇怪的地方,就是底下一排對照上面,都是偏的。如忠是臣的道德,孝是子的道德,貞操是妻的道德。何以為綱的人竟絲毫不負道德的責任呢?這不是我把表配錯,他們講道德的人,本來說得奇怪。什麼叫做三綱,老實說就是三奴。倫理思想的綱領既已充滿了奴性,那些細節地方,自然反背人生幸福之目的。多數人以為聖人說的,有苦也不敢說。但是當初還講「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又說「夫和,妻柔」,這種話雖也有偏重,但總兼顧兩面,不是絕對的專制,而且當時有當時的情形,後來人一味死守,實在不妥。我把這三種基本道德,分段略加一點說明和批評。古人所謂三綱今日通用道德的名詞君為臣綱忠父為子綱孝夫為妻綱貞節烈
忠是專制時代愚人的東西。莊周所謂「竊國者為諸侯,諸侯之門而仁義存」,正是這個忠字的實在情形。這本是歷史上的陳跡,到了現在,雖還有班遺老和頭腦不清的人,大談特談。其實照時勢的逼迫,並不曾有討論的價值,現在可以不說了。
第二便是孝。中國幾千年政治家族社會一切方面,都被它支配。倚賴保守退化種種壞現象,也常靠它作根據。講到這個問題,雖極有見識和膽量的人,也不敢張嘴,好像一有疑惑,便是「天所不覆地所不載」的。其實把它觀察明白,也盡平常的很。
孝的觀念發生極早,是子女對於父母情愛的實現,原是很平常很應該的事,怎樣在中國會變做人生的羅綱呢?這是因為古人主張「君父一體」,又說「齊家而後治國」,用專制勢力,遮沒它的真相。就親子的關係去推行專制,本很容易。兒童原什麼不懂,全靠父母指導;等得子女長成之後,便不該憑自己腦筋去支配他們的前途。但古人不明白這個,相信「君父一體」的夢話,硬把成人當作小孩看待,搭起架子,根本消滅子女的人格。一方絕對服從,一方無限的專制,永遠叫新的跟著舊的走。中國進步之停滯,這是一極大的原因。
在別的事情,壓力重了,便要起反動,還可以解決;在這種情勢,卻又很難。人的一生,不能離愛,而愛每從親始。後來人智開明,才會愛國家、愛民族,推而愛人類,再推而愛動物。但當初最親的是父母,自然最愛父母。有這個原故,父母儘管專制,本心卻充滿愛情。子女盡不願服從,奈父母不比旁人,因體恤生我者愛我者的心理,不得不出於為人的容忍。這層障礙,看得破的人未必就打得破,因為有道德的真心在內。於是中國幾千年的人生,都現暗淡之色了。現在對於這個問題,應該剖析真偽,分別解決。一面發揮真切的情愛,一面消滅慘苦的拘束。使親子間有一個正當界限,不得逾越,不相妨礙,然後孝之一字,才是近代真正的道德。
最後這件事是貞操。中國人對於這種觀念,是嚴酷而又片面的,專拿它去壓制女子。不苟且是貞;夫死而守是節;夫死而殉,或遭強暴自盡,是烈。這三件倘完全是本人意志,還沒什麼不可,無奈每每是逼著做的。我反對這種虛偽的道德,有兩個理由:第一層,因為它限於一方面;第二層,因為它不造幸福,而造苦痛。
前邊所說三種,是現在一般所謂道德的基本。我再把他們的缺點,分出幾條,總括的說一遍。
(一)道德隨社會而變。現在所謂道德是宗法時代的遺影,到了現在,處處覺著不能合拍。不應時了,便該推翻。(二)道德根據良心,貴有真摯的情愛。一般所謂道德,大半是些反乎人情,無用的規條。
(三)道德是人人都應該,都能夠,都願意的事。而一般所謂道德,片面居多;一方求全責備,一方完全放任。在這方面萬辦不到,在那方面又得有人願意。這類偏畸的道德,就是偽道德。
(四)道德是達到幸福的手段,而一般所謂道德,偏要造出苦痛。
如此看來,偽道德有不能不根本推翻的所在,大家應該沒有疑惑的。
四
破壞是建設之母,但破壞不過是進行的一種手續,最後的目的,仍應在建設一方面。所以現在解決道德問題,既先要劃除不合時宜的偽道德,進一步就該把適宜於現在的真道德建設起來。但是建設事業關係很大,決不能隨便說說。若果當時稍缺詳密之考慮,小有錯誤,到實施於社會的時候,就會從這點生出毛病。但謹慎又和懦怯不同,胸中果存了退縮推諉的心思,便是學者的自賤。我原配不上講道德怎樣建設,現在姑且把一時的見解隨便寫下罷了。
新道德的建設上,現在無須談到具體的條件,應當說明今後道德趨向的基本觀念。
(一)尊重個性之獨立。道德根據良心,絕對承認個人的人格和獨立,決不許有壓制和依賴。道德是從內發出來的,不是從外壓迫而成的。沒意識的盲從,雖做的是善事,也不算真正的道德,況且道德的目的,原為發展人生的福利,若是不許個性的充量發揮而僅憑社會上習慣的制裁,便每每喪失了原來的意義,反而為人生的福利的障礙了。總而言之,道德是達到人生目的的一種最要的手段——是有理性的,——所以必須待個性發揮了後,才可以得個正確根據。中國舊道德之所以為偽道德,正因其否認個性,因而全無靈性了。(二)發展博施的情愛。道德是愛的實現,兼包人我兩方面。戒殺戒嫖,雖是對於人類或動物的同情,依然含有本身向善的目的。再進一層說,只有愛我,沒有什麼愛人。人類是廣義的我,動物是更廣的我,以我而愛之,不以人而愛之。歷史上的聖哲,以身殉道,都因為愛他自己的精神太切了,因而把次愛的肉體之我割棄了。表面雖是「捨己從人」,其實是犧牲一部分的我,去發展全體的我;犧牲肉體的我,發展精神的我。這種博施的情愛,是道德的根據。
(三)限制縱慾。這是(一)條的附屬檔案。既要發展個性,自不得不把誘惑個性使他墮落的惡障去掉。欲就是個性的惡障,凡肉體上的享受都包括在內。我主張限制縱慾,有四個理由。第一,人類應當發揮固有的靈性,獸性放肆,便能昏蔽神明,破壞幸福。第二,人類能支配外境不為外境所支配,慾念過度,便受了束縛,失卻意志的自由,不能有進取健全的道德。第三,縱慾之極,只知有肉體之我,不認識有精神上之我,和道德完全相反。第四,人人都有慾念,而世間可以滿欲的東西有定限。縱慾過度,供不應求,於是釀成犯罪。從這樣看來,欲之為害道德很大。我主張的辦法,不是絕對的禁止,是要保守現在社會一部分的裁製力,去節限縱慾。社會制裁原不能沒有,不過看它制裁的是什麼?如果制裁過度的肉慾,自然是好。
(四)戒絕虛偽。這是(二)的附屬檔案。在表面看來,好像不必細講,世間無論什麼地方什麼時候,決沒有把虛偽當作道德的。我特別提出這條,卻另有個原故。現在中國社會上雖還不至說虛偽就是道德,但背面暗具莫大的勢力。什麼叫做「深沉」「精明」「老練」「圓通」種種名詞,都是虛偽的變相。這種人不但以此自得,還教人這樣那樣,以為處世如此,精妙極了。這還是顧面子的話,竟有些人專靠虛偽做一種特長,偏又不肯老老實實說出,換上個好聽點的名詞,叫做「權術」。還有一種人骨子純是虛偽,用著道德做幌子,去欺世盜名,這更是社會的「蟊賊」了。一般人總要知道虛偽是罪惡,用虛偽冒充道德是更大的罪惡,這種辦法,決不容於將來的社會。我敢斷言,如永久信仰虛偽,永沒有真摯的同情,便永不會有真正的道德。
(一)(二)是積極的建設,(三)(四)附屬檔案是消極的建設。我個人對於道德問題的意見,一時所想得到的不過如此。這不過是一個發端,不算正式的討論。
我還有幾句話,在結論中說一說。近年國內時局紛亂的原因,雖說是官僚專制,武人跋扈,其實根本上由於思想界之陳腐昏謬,前者至多關於一國的政治,後者乃影響於國民性的精神。我們想一想中國思想界何至壞到這樣,不消說學術消沉是它的原因,而社會家庭種種方面的壓迫牽制,更是原因中的原因。那自然要歸罪於古代的倫理思想,一般之所謂道德。我們看見這種情形,該從根本著想,既要澄清思想界,先要衝破一切的綱羅,更先要實行道德的革命。這是現今最切要的事,是我們青年對於自()己對於人類全體的事。不能說這種問題另有一班學者去研究它,我們只要跟著社會做人,不必多管閒事;須要知道人生和道德有密切的關係,一刻不能相離,人人都該提起注意,發一點覺悟。我請諸君仔細想一想,究竟現在應該用什麼方法去解決中國之道德問題?
載一九一九年五月一日《新潮》第一卷第五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