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名人名言

張載名言

1、義,仁之動也,流於義者於仁或傷;仁,體之常也,過於仁者於義或害。 ——張載 《正蒙》

2、一物兩體,氣也;一故神,兩在故不測。兩故化,推行於一。 ——張載 《正蒙》

3、大其心能體天下之物。 ——張載 《正蒙大心篇》

4、「氣質」語出宋代張載《語錄鈔》「為學大益,在自求變化氣質」。現代西方心理學的氣質是指人的心理素質、內在修養 的外在行 為的總和,一般是指人的個性特點、風格氣度。人的氣質是先天與後天的統一,內在與外在的統一,率真與理智的統一。 ——張載

5、為學大益,在自能變化氣質。 ——張載

6、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繼往聖之絕學,開萬世之太平 ——張橫渠 《張子「四言」》

7、人若志趣不遠,心不在焉,雖學不成。 ——張載

8、誠於此,動於彼,神之道與! ——張載 《正蒙》

9、不尊德性,則學問從而不道;不致廣大,則精微無所立其誠;不極高明,則擇乎中庸失時措之宜矣。 ——張載 《正蒙》

10、心苟不忘,則雖接人事即是實行,莫非道也,心若忘之,則終身由之,只是俗事。 ——張載

11、凡人為上則易,為下則難。然不能為下,亦未能使下,不盡其情偽也。 ——張載

12、讀古人書,求修身道;友天下士,謀救時方。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張載

13、學者欲其進,須欽其事,欽其事則有立!有立則有成;未有不欽而能立;不立則安可望有成! ——張載

14、有不知則有知,無不知則無知。 ——張載 《正蒙》

15、以責人之心責己則盡道,所謂「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者也;以愛己之心愛人則盡仁,所謂「施諸己而不願,亦勿施 於人」者 也;以眾人望人則易從,所謂「以人治人改而止」者也;此君子所以責己責人愛人之三術也。 ——張載 《正蒙》

16、上達則樂天,樂天則不怨;下學則治己;治己則無尤。 ——張載 《正蒙》

17、由象識心,徇象喪心。知象者心,存象之心,亦象而已,謂之心可乎? ——張載 《正蒙》

18、極其大而後中可求,止其中而後大可有。 ——張載 《正蒙》

19、以有限之心,止可求有限之事;欲以致博大之事,則當以博大求之,知周乎萬物而道濟天下也。 ——張載

20、天大無外,故有外之心,不足以合天心。 ——張載 《正蒙》

21、欲事立須是心立,心不欽則怠惰,事無由立,況聖人誠立,故事無不立也。 ——張載

22、貧富不均,教養無法,雖欲言治,皆苟而己。 ——張載

23、言出於思也,戲動作於謀也。 (平日偶然戲謔的話本是出於心中的思想,平時偶然戲謔的舉動本是出於心中的謀慮。) ——張載 《正蒙·乾稱》

24、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學,學則須疑。 ——張載

25、義命合一存乎理,仁智合一存乎聖,動靜合一存乎神,陰陽合一存乎道,性與天道合一存乎誠。 ——張載 《正蒙》

26、古之小兒,便能敬事長者,與之提攜,則兩手奉長者之手,問之,掩口而對。蓋稍不敬事,便不忠信,故教小兒,且先安 詳恭敬。 ——張載

27、學者學所以為人。 ——張載

28、若心但能弘大,不謹敬則不立;若但能謹敬而心不弘大,則入於隘,須寬而敬。 ——張載

29、仁通極其性,故能致養而靜以安;義致行其知,故能盡文而動以變。 ——張載 《正蒙》

30、「天人合一」 ——張載 《正蒙·乾稱》

31、拂去舊日所為,使動作皆禮,則氣質全好。 ——張載

32、教之而不受,雖強告之無益。譬之以水投石,必不納也,今夫石田雖水潤沃,其乾可立待者,以其不納故也。 ——張載

33、造化之功,發乎動,畢達乎順,形諸明,養諸容載,遂乎說潤,勝乎健,不匱乎勞,終始乎止。 ——張載 《正蒙》

34、人多是恥於問人。假使今日問於人,明日勝於人,有何不可? ——張載

35、和樂,道之端乎!和則可大,樂則可久,天地之性,久大而已矣。 ——張載 《正蒙》

36、能通天下之志者為能感人心,聖人同乎人而無我,故和平天下,莫盛於感人心。 ——張載 《正蒙》

37、以心求道,正猶以己知人,終不若彼自立彼偽不思而得也。 ——張載 《正蒙》

38、意,有思也;必,有待也;固,不化也;我,有方也。四者有一焉,則與天地偽不相似。 ——張載 《正蒙》

39、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張載 《張子語錄·中》

40、以愛已之心愛人則盡()仁 ——張載

41、於無疑處有疑,方是進矣。 ——張載

42、學未至而好語變者,必知終有患。蓋變不可輕議,若驟然語變,則知操術已不正。 ——張載

43、書須成誦。精思多在夜中,或靜坐得之。不記則思不起。 ——張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