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書所見》
作者:葉紹翁
蕭蕭梧葉送寒聲,
江上秋風動客情。
知有兒童挑促織,
夜深籬落一燈明。
作者簡介:
葉紹翁,南宋中期詩人,字嗣宗,號靖逸,處州龍泉人。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甌),本姓李,後嗣於龍泉(今屬浙江麗水)葉氏。生卒年不詳。曾任朝廷小官。其學出自葉適,他長期隱居錢塘西湖之濱,與真德秀交往甚密,與葛天民互相酬唱。有《四朝聞見錄》、《靖逸小集》。葉紹翁是江湖派詩人,所著詩集《靖逸小集》。他的詩以七言絕句最佳,如《遊園不值》:「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歷來為人們所傳誦。
注釋:
1、蕭蕭:風聲。
2、動:打動。
3、客情:旅客思鄉之情。
4、挑:捉。
5、促織:俗稱蟋蟀,在其他地方又名蛐蛐。
6、籬落:籬笆。
譯文:
蕭蕭秋風吹動梧葉,送來陣陣寒意,
使客游在外的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鄉。
料想是孩子們在捉蟋蟀,
因為他看到遠處籬笆下的燈火。
賞析:
蕭蕭的秋風吹動梧桐葉,送來陣陣寒意,客游在外的詩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鄉。這首詩寫羈旅鄉思之情,但作者不寫如何獨棲孤館、思念家鄉,而著重於夜間小景。他深夜難眠,透過窗戶,看到不遠處籬笆間有盞燈火。於是他明白了原來是有孩子在捉蟋蟀。挑,讀一聲,指以細枝從縫穴中輕輕挖出蟋蟀。這幅圖景令他倍感親切,也許他由此想起了自己的家鄉和童年吧。「挑」字用得極為準確。這首詩在最後兩句用了一個修辭手法,「之所以知道有兒童在捉蟋蟀,是因為:夜深了,但籬笆下面還有一盞燈在發亮。」
錢鍾書《宋詩選注》說:「這種景象就是姜夔《齊天樂》詠蟋蟀所謂:『笑籬落呼煙,世間兒女。』」若補上陳廷焯評姜詞所云:「以無知兒女之樂,反襯出有心人之苦,最為入妙」(《白雨齋詞話》卷二),便可想見詩人此時內心深處的悲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