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充分地開發自己的潛能,就要有開發的意識,就要克服開發自我的各種心理障礙。各種心理障礙中,有一種是自暴自棄、自我原諒。「晚了、晚了」就是人們常常躲避開發自我的一個心理防空洞。
經常聽到有些人對自己,也對別人說:「現在晚了,這輩子算了。」也有的人常常這樣安慰自己:如果10年前開始就好了,如果當年怎樣怎樣就好了。仿佛現在就不能夠開始,他們總是不肯開始。許多本來能夠達到的目標,就在「晚了、晚了」,「算了、算了」的惋惜聲中付之東流。這種心態使一些人始終做不成一件事,學不成一樣東西。許多人一事無成,就在於沒有開始。
世界上的許多事情,早點開始當然比晚點開始要好。學外語早點開始好,學文化、學技術也無不如此。不過,如果由於種種原因,沒有能早一點開始,那麼,有一個晚的開始總比不開始要強許多倍。80歲學吹打,遲是比較遲了,但總比不學好。
發現雷電的秘密、發明用避雷針征服雷電的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是在40多歲時開始學電學的。他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聽到了英國科學家愛斯賓塞關於電學的演講,還看到了電學儀器萊頓瓶的實驗,從此他便開始了電學的研究。這個年齡開始向電學進軍,當然是遲了。但是,正是由於有這個遲到的開始,富蘭克林才發現了雷電的秘密,創立了電流學說。
美國的莫爾斯開始從事電報的發明是在53歲那一年。他原來是個畫家。在從英國去美國的輪船上,聽到了一位科學家關於電磁鐵的奇異性能的介紹,引起了他濃厚的興趣。他放棄了藝術,專心從事電報的發明。這個年齡,對於不少經常感慨「算了、算了」的朋友,該是太晚了。但是,他卻毅然向一個陌生的領域進軍。經過許多艱難困苦,遲播的種子也結出了豐碩的果實。他發明了莫爾斯電碼,為信息的傳播作出了重大的貢獻。如果沒有那一個「遲到的開始」,他是不可能成為一個電報發明家的。
英國生物化學家李約瑟是在37歲那年開始決定從事中國科學技術史研究的。他在原來從事的生化研究領域中已有了相當的成就和知名度。有一次,他的中國研究生跟他談起中國古代科學技術的輝煌,引起了他的興趣,他開始學習漢語。經過不懈地努力,他終於成了一個中國通。他54歲那年,出版了中國科學技術史的第一卷,到90歲那年,共出版了15卷,他成了中國科技史的著名學者,這個成就開始於37歲那年,一個遲到的開始。他的夫人去世後,他與從事科技史研究的80多歲的魯桂珍結婚。李約瑟在婚禮上致辭說:「兩個80多歲的老人站在一起,似乎……有點滑稽。但是,我的座右銘是「就是遲了,做也比不做強。」
日本哲學家江兆民的兩部最重要的著作都是在他身患癌症之後寫出來的。53歲時,他患了喉頭癌,只能再活1年半,來日無多,他開始從事《一年有半》這部書的撰寫。完成以後,他又開始《續一年有半》的創作。他說:「一年半,若說短,十年亦短,百年亦短。」如果他沒有死神來臨前夕那個很晚的開始,他就不可能達到思想的高峰。
還有很多事例可以說明比較晚開始的人依然可以做出成就來:如俄羅斯的科學之父羅蒙諾索夫是在19歲時開始上國小的;英國發明家、鐵路之父史蒂文森是在18歲開始與五六歲的工人子弟一起學字母的;中國作家李爾重是70多歲退休後開始從事300多萬字的《新戰爭與和平》的創作的;宋美齡是60多歲後才開始學習國畫的;等等。
一萬個嘆息抵不()上一個真正的開始。不怕晚開始,就怕不開始。沒有第一步,就不會有萬里長征;沒有播種,就不會有收穫;沒有開始,就不會有進步。因此,勇敢地開始吧,再遲的開始也不晚;即使是遲了,也比不開始要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