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職場勵志

北京的房價是不是正在透支著中國年輕人的創造力和生活品質?

說說25年前,我家分房子的事情吧。

那個時候我才9歲,坐標武漢。

我爸是個建築工人,我媽是的婦科醫生。

那個時候,我們住在祖屋裡。一棟3層的小樓,裡面住了6戶人。

北京的房價是不是正在透支著中國年輕人的創造力和生活品質?

我媽三班倒,為了帶我,把我接到了醫院病房裡面住,這一住就是5年。

終於分房子了,是一間15平的集體宿舍。爸爸用半個屋子的面積,搭建了1米高的閣樓。爸媽睡在閣樓,我睡在一張90公分寬小床上。屋裡擺滿了東西,東西多到我的小霸王學習機必須掛在牆上。

那個集體宿舍是隔壁天主教之前的老房子,有100多年的歷史。自來水和廁所在樓下的公共區域裡,沒有洗澡間。

這一住又是5年。19歲那年我高考進了武大。我們家集體宿舍的院子裡擺了幾桌酒。

那年教堂打官司贏了,強行回收了那個小宿舍。宿舍里的住戶拉著橫幅到教堂門口罵上帝。

宿舍沒了,生活還要繼續,爸媽租了一間更小的平房。

大概又等了一年。醫院的新樓建好了,那是房改前的最後一年。我媽托人送了房管科5萬塊錢,要了一個指標。

房子建好3年過去了。我畢業後在新家住了2個月,就到上海工作了。

那個時候我爸媽已經50多了。

我家境不算好,也不算赤貧,應該算是那個年代最普通的一家人。

從我聽別人家和房子搏鬥的情況來說,我家算那個年代裡比較有代表性的狀況吧。

1300年前,杜甫說「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從唐朝起房子就不是唾手可得的東西。

從古至今,房屋都是需要幾代人經營沉澱才有的祖產。一代代都是這麼刷過來的啊。

而國外亦是如此,friends,破產姐妹,BigBang大家也都看過。即使國外的大都會,房子也不是說買就買的。

即便是大富豪,亂世來臨家道中落,也是現賣金銀,房屋用來做最後最後的一搏。

回答題主的問題:

北京的房價是不是正在透支著中國年輕人的創造力和生活品質?

答:不是!國家也沒到崩潰邊緣。

房價一直就那麼高。對不同時代,不同國家的人有不同的難。

而在中國,房價對很多人來說不僅不是透支創造力和生活品質的東西,反而是很多人的「奔頭」,成為他們積極生活的動力。

真實世界裡,透支生活的不是房子,也不是Lv的包,不是信用卡和其他一切昂貴的外因。而是懶惰、藉口,抱怨和超出付出的個人預期。

「北漂」這個詞本來就意味著面臨巨大的挑戰,獲得巨大的成就。

你選的這條路本就不是一條好走的路。

多讀書,多掙錢,少抱怨。

過去沒有你想的那麼好,未來沒有你想的那麼差。

在知乎,我有時真的要拼盡一生的修養,才能保持起碼的友善。

我說了「多讀書,多掙錢,少抱怨。」,就生生的被解讀為鄙視沒買房的窮人了。

我之所以用我爸媽的故事,是因為我不想拿自己當楷模,因為我覺得我不配作為北漂楷模。

但是你們既然都那麼沒有帶入感,我還是說說我買房的故事吧。

2004年我畢業,去了上海。工資3000,房租750,和人合租一間雙人床的房間。那個時候上海的房價13000。

因為是月光,每一個季度交房租的時候,我就剩下750塊錢。生活完全靠信用卡頂著。

2005年,混不下去了,跳槽去了廣州3500.廣州的房價8000,每天都在有人喊崩盤。

2006年,過年工資漲了500,同學們在武漢工資3000,我在廣州才4000.

覺得沒意思,就回了武漢。家裡安排的很好,國企3500。

呆了一年發現公司里那些每天泡茶的老頭子,就是自己終老的樣子。

於是2007年冬北上進京,開飄。

在北京的白毛風裡漫無目的找工作,3個月花光了所有的錢。

運氣不錯的找到了一家軟體公司,月薪4000。

2008年奧運物價飛漲,原來挺好的收入,幾乎就在2個月內,不夠用了。

以前雞蛋灌餅1.2一個,6月份就3塊了。北京的房價幾乎是一瞬間,從1w漲到了1w7——8.

我不吃不喝5個月才能買一平米的房子。整個互聯都是關於房子的段子。

2011年過年,北京的房價20000多了,這家公司給我漲了200塊錢的月薪。收入5200,房租1800。

我這個時候已經快30了,再次覺得北漂沒意思。一邊換工作,一邊想著撤退。

機緣巧合找到了一家競品公司,看上我做ppt和演講的能力。給我開出8k的月薪,我又留下來了。

這是一家不錯的創業企業,很幸苦,每天朝九晚九。很多時候,我真的回到家裡連衣服都沒脫就睡著了。

當然,我也很努力,是真的努力。

在這家公司,我不僅是集團PPT和宣講模板的總輸出,後來又成為設計團隊的督導。自學了AE和Pr,給公司主導了大量的宣傳片;撿起扔掉5年多的英語,參與IPO材料的翻譯。後來的職位是運營總監。

2014年這家公司成功上市。我兌現了一筆股權,通過原始股也賺了不少。

從天而降的150萬,首付了現在的房子。

現在我跳槽到一家500強。不算大富大貴,但收入很不錯,今年年前把武漢的房子給賣了,給爸媽升級了一棟小別墅。老婆是個跟我收入差不多彪悍女子,年初懷孕,10月生產。

正在找不錯的項目,打算孩子3歲左右的時候開始創業。

我不算人間楷模,但我現在的水平離大部分人的生活預期應該不算太遠。

你們覺得我是靠的運氣麼?

我覺得有運氣,也覺得不全是運氣。

運氣是我08年遇到的那個靠譜的創業公司,如果不是這家公司,我可能就回武漢了。

我覺得不是運氣,是因為北京每年有大量的非常靠譜的公司脫穎而出,當其中一個機會到來的時候,我把他抓住而已。

北上廣的故事,這樣的故事俗套的耳朵起繭,簡直就是標準劇本。每天都在發生,有些人的成功比我更璀璨,以至於我這點小成就只配沾沾自喜,而不配拿出來炫耀。

這中間我吃了多少苦頭,我自己太清楚了。別人吃了多少苦頭,我用膝蓋也想得到。

一切就像套路,一切都是應得的。

來北京之前大家就知道這不是一片極樂之地,你們也早就聽說了無數北漂不易的故事。

北京每年有數千萬的北漂,有些人一輩子也遇不到好的機會,而不得不黯然離開。

早就知道一切的風險,可你還是來了。你踏上北京時心裡所求的不正是這樣的機會麼?

一旦碰到機會就牢牢抓住,然後挺起腰桿有尊嚴的活著的人,才是我們心中北漂故事的主角。

但是,當這樣的機會來臨之前,你能做的只能是努力。

你只有努力鍛鍊自己的核心競爭力,當機會降臨的時候,你才有能力抓住他。

你只有努力咬牙堅持,才能扛過機會到來前的苦難

你只有努力才有可能在這個地方留下。

你不努力就一定留不下。

太陽底下其實真的沒有新鮮事。

25年前,我父母經歷的跟我沒有什麼不同。

12年前,我經歷和你們今天所經歷也沒什麼不同。

我怎會不知道你們今天的痛苦和面對房價的恐懼?

你們抱怨今天的收入太低,而你們今天的收入是我這個211大學生工作8年後才達到的薪資。

你們抱怨房價是你們收入的四倍,而當年的房價是我收入的5倍。

不是只有你們需要去面對不那麼友好的生活。

生活從來就沒有友好過。

作為一個在北上廣多次混不下去的人,我沒有什麼資格嘲笑誰。

今天我不算成功者,我也沒有資格像馬雲那樣去教訓誰。

個人機遇不同,

不鄙視買不起房的,不買房的也值得尊重,

不鄙視買不起房的,不買房的也值得尊重,

不鄙視買不起房的,不買房的也值得尊重,

(玻璃心重點看這裡,這段話的語氣是元首的重讀噴水拍桌咆哮)

但是我真的很鄙視一些人,

我鄙視那些不打算做任何事,就認為北京的房子應該理所應屬於他的人。

我鄙視那些以為自己很努力,就把自己感動得熱淚盈眶的人。

我鄙視那些列舉一大堆數據,把所有問題都歸咎給社會的人。

1,北京有2200萬常住人口(不含沒有暫住證的,笑)每個人都想買房子。

2,北京(含密雲懷柔順義)每年掛牌出售的房子只有150萬(含二手房)。

3,北京註定只有7%的人,能在北京立足。

4,北京是一個國際化的大都市,這裡有更多的機會,有更的高薪水,有成為人上人的可能。但一切的機遇,都會伴隨的風險。這是世界的常態。

5,北京現在已經達到了一個城市人口容納的極限,高物價,道路擁堵,能源不足。選擇了北京作為目標,就要在這個擁擠的城市擠出一個縫隙讓自己活下去,再使出更大的力氣擠出一個空間給自己安家。

6,北京的GDP在增長,每天都有新的科技出現,最壞的世道也一定有人賺錢。今天的工資不代表以後,我們要努力成為賺錢的那個人,而不是去罵那些賺錢人。

7,你努力了,沒有成功,是你輸給前7%比你更努力的人。你不丟臉,雖敗猶榮。但不意味著任何人欠你什麼。

這些才是你應該記住的數據。

最後總結之下:

0,本題目討論房價,我就只說房子的事兒。

房子不是判斷人生成就的標準,而只是人生無限選項之一。

壓根不想買房的另一種人生軌跡,非常值得尊重。

1,沒有人說房價便宜,房價從來就不便宜。如果你的夢想是在一個大城市安居樂業,完成你的上幾輩人無法完成的偉業,請拿出面對夢想時該有的誠意。

2,北京是個冒險者的樂園,從來只有殘酷的優勝劣汰,沒有任何人有義務讓傻逼可以在這裡輕鬆的安居樂業。想免費住,你老家有房子。而北京隨時有2200萬個和你有同一個夢想的競爭者。

3,你們愛聽那些話,其他答案已經有很多了。如果你們需要心理上的舒緩,請出門找首贊。高贊答案360度有理有節有數據的證明了房價很高,生活不易,再怎麼努力也達不到目標。你們可以和數千屌絲一起全方位互動抱怨生活罵政府,在那裡你能為自己找到無數個就地躺下的理由,在那裡你能找到想要的溫暖。我建議把他的文章收藏起來,有朝一日你們需要用的時候可以隨時列印,然後理直氣壯的對自己的人生攤手說「怪我咯」。

在我這裡,不嘮你們愛聽的嗑;那些好聽的話,不是當年你選擇北京的目的。

這個世界有無數條不那麼艱辛的路,是你自己選的北京,不是北京選的你。

生活上的屌絲只是暫時的,而內心深處的屌絲不配獲得尊重。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