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職場勵志

職場前三年,比收入更重要的是……

  文/水湄物語

  有一個工作3年的女孩問了我一個問題: 「水湄姐,我的大學同班同學,有一個人薪水已經快是我的兩倍了,怎麼辦啊?」

  似乎是一個很普遍的問題,大學同學,彼此都很熟悉,畢業後起薪也都差不多,最後有一個人薪水很高,那個人甚至還是在大學時候成績不怎麼好的,讓人怎麼不焦慮啊?!

  我跟這個女孩講了三點。

  1

  工作前3年是一個選擇崗位的過程,像我這種工作了十幾年的人,看看周圍的同學和朋友就會知道,其實很少人會在10年之後,還在做大學畢業時的那個崗位。

  拿我來說,讀MBA就是一次最大的轉折。讀MBA之前,我是一個朝九晚五的公務員,讀MBA之後,我做了諮詢公司,做了NGO,然後還創業了。

  拿我一個大學同學來說,他大學畢業的時候進的製造業工廠,3年之後跳槽去了風險投資公司,又工作了3年,看到項目好就去了一家創業公司做高管。

  很多人已經知道了,大學畢業選擇的工作不一定會與大學專業對口,但實際上,因為這個世界變化太快,所以你的第一次職業選擇不一定是最正確,最符合你的興趣和特長的。

  畢業前3年,可以通過實際的工作,尋找自己真正有興趣的崗位和職業,如果能找到的話,應該盡力去追求,畢竟,你以後還有長達30多年的職業生涯。

  當然,在尋找的過程中,是一定會有成本的。 比如我進入諮詢公司的時候,已經工作過五六年了,但是薪水跟本科畢業工作2年的人差不多,我當時也覺得有點不開心,但這是我轉換行業必須付出的代價。

  2

  我和她說的第二點,工資不是線性增長的,有時候一次收入會抵得上所有損失。

  我有一個同學,學校畢業之後不想留在上海,就回她老家的一家製造業工廠工作了。薪水比同學都低,但在當地也算很好了。況且她回到家鄉,還能跟父母在一起,也就忍了。

  沒想到工作3年之後,她老闆因為想擴大規模借了高利貸,一個沒留神資金鍊斷裂直接破產了,她直接失業了。  她想在當地再找份好工作,找了很久也沒找到。

  一氣之下,跟老公創業了。

  她當年英語好,在那家廠也負責外貿相關的業務。於是經常跑國外展會,拿了單子回到本地做加工,幾個來回,公司就立穩了腳跟。 現在,一年少說也有一兩千萬的利潤。

  回想起來,畢業前3年,她的薪水比我們都低,第4年的時候,她直接就是失業狀態。

  可是現在呢,她比大多數同學的收入都要高。

  畢業前3年,同學之間就算薪水差一倍,3年下來大約也就30萬上下。從長期職業來說,這30萬根本不算什麼。有些公司可能年終獎就可以發到這麼多。(順便安利下我們公司,畢竟,2017年績效最好的同事拿到了相當於5倍年薪的年終獎呢。)

  3

  和這個女孩說的最後一點是,薪水是市場給你的,而不是老闆給你的。

  這句話可能有人不理解,薪水難道不是老闆給的麼?

  其實並不是,你的薪水是市場給的。

  什麼意思呢? 假設你的崗位是程式設計師,市場上好的前端程式設計師月薪1。5萬,但現在公司只給你1萬。那麼很簡單,跳個槽就行了。

  當然,事情不僅僅是這麼簡單的,因為有一個「長期收益高」和「短期收益高」的比較。

  什麼意思呢?

  比如一個公司給前端程式設計師1。5萬的薪水,但這個公司所處的行業不好,發展前景有限。

  另一個公司只給前端程式設計師1萬,但是創業公司,可能有期權激勵,薪水漲幅也比較大。

  在這種情況下,1。5萬的薪水就不見得那麼有吸引力了。

  但是勞動力市場跟股市一樣,雖然偶爾會有信息不對稱的情況,偶爾會有價格的波動,但最終是會價值回歸的。

  一個真正有能力的人,可能短期內薪水會拿得低一些,但長期來看,勞動力市場一定會給予公允的價值。

  畢竟,除了壟斷行業和公務員,你是可以隨時選擇更好的崗位和公司的呢。

  同學月薪是我的兩倍,確實是一件很容易讓人焦慮的事,但把這件事放到更長的時間來看,才能做出更正確的選擇。

  薪水重要麼?當然重要,但是在職場前三年,你最關注的不應該僅僅是薪水本身,而是在不斷實踐不斷試錯的過程中找到你真正的發展方向。

  來源:水湄和小熊們(ID: shuimei_bears)

返回頂部